梳头娘姨

在美国,忙忙碌碌地求生存,谋发展,我虽一直想写些什么记下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可还真不曾想过要写成一本书。但经过9。11事件......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沈敏特 初能记事,我就有这样的印象。有一个和气的中年女人到我家来给母亲梳头。一阵风似的进门,就和家里的每一个人招呼。用的人称都很亲热,譬如称我外婆为“好婆”,称我家保姆为“大阿姐”,俨乎其然一家人似的。她总要把我抱起来,亲亲热热地叫一声“阿囡”,有时从短袄里掏出个手绢包,取一颗粽子糖塞在我的嘴里。我记得这糖暖暖的,带着她的体温。 以后我才知道,这女人属于一个阶层,即遍布江南大中城市的梳头娘姨。 梳头娘姨大概分成几种. 一种是大户人家专用的,相当于女主人的贴身娘姨,佣人;不过要比一般的娘姨身分略高。因为女主人的头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摆弄的。听说考究人家在雇用前还要讨她的“八字”,为了防止用上个“克星”。一旦雇用,当然不同一般。 一种是“走做”的。相当于今天的钟点工,即预定的时间她上门来梳头,梳好便走了;她可能还要象戏子赶场那样去另一家梳头。她们的顾客大概都属于小康人家,舍不得花钱养一个专用的。 另一种可能也有个专有的称呼,但我记不起来。她们有点像挑着担子的剃头师傅,走街串巷地叫卖。可她们不挑担,只是手里捏着个蓝布的小包,里面有几样梳头用的工具。她们的声音很清亮:“梳头哟,横爱斯头、盘云髻……”一长串发式的名称,可惜我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都记不住了。 这些梳头娘姨的来路颇像今日大中城市那些发型屋、发廊里的洗发做头的小姐,或来自农村,或来自城郊。她们的丈夫也多是在城市打工的,或厨师,或裁缝,或车夫;她们的近期理想就是积攒一点钱,开个小铺子?烟纸店,小饭店什么的,作为她们发家致富“初级阶段”的理想。也许回乡置地,终老家乡是她们的最高理想。 虽不个个是美人,但她们一般都五官端正,面目清秀。衣着当然不象今天发廊里的小姐打扮得那样时髦、前卫和艳丽。她们很懂得自己的身分,不能靓过雇用她们的小姐、少奶奶。但又必须整齐清爽,讨人喜欢。特别是自己的发式既不能象贵妇人,又必须乌黑光亮。——这就是推销的“广告”;连自己的头发都梳不好,怎么会给别人梳头呢? 梳头娘姨都得有点“公关”的能力,往往伶牙俐齿,见貌辨色。与深闺里的小姐、少奶奶相比,她们都有自己的奋斗史,社会阅历要丰富得多。所以,一面梳头,一面搭话,给小姐、少奶奶很多新鲜的信息。这样,梳头的辰光,正常常是小姐、少奶奶解闷儿的时候。于是,她们的“回头生意”更兴旺了,赏钱也会加了再加。 听说,不少梳头娘姨能够博得小姐、少奶奶的信任,能够聆听到她们寂寞和孤独的闺怨;甚至成为她们秘密行动的参谋,或是传递口信和书信的红娘…… 然而,岁月无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