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杂文〕

相思生南渚,豪情动楚云。这园里有像青菜萝卜的新旧诗词,歌,曲, 小说,剧本,散文,杂文,欢迎批评。果子大半是酸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天在坛上看了一篇某位回憶毛氏1957年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讲话的文章,有些感触。


首先,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卫星,表示苏联当时在空間科学这重要科技领域上有重大突破〔超过美國〕,值得庆賀。但只从这一点,毛氏就提出“东风压倒西风”,未免头腦有点发热,没有深思熟慮,是不大負責任的。虽然作者文章中認为毛氏之“东风压倒西风”原意是指总趋势和某些领域(如当时航天技术)而言。但当时多数中國人民不是这样理解的,而是認为这句话表明社会主义阵營的总体力量已超过〔即压倒〕資本主义阵營。林黛玉原意也是指家庭关系中“不是妻压倒妾,就是妾压倒妻”,并非指总趋势。如是指总趋势,不是指現在,话就等于白说,因为这类的话已听过多次了。如远在1957年以前说的“資本主义必定灭亡,被共产主义替代”〔大意〕等等。退一步说,即使是指总趋势,也判断錯了。毛氏去世不久,社会主义阵營就分崩离散,还谈什么压倒西风!

苏联提出要在15年之内赶上美国。中国向老大哥学習,領导也急急忙忙抛出要在15年之内赶上英国〔其实是指鋼产量〕。两三年后头腦更发燒,改成“3年赶上英国”和“15年赶上美国”了,結果如何?

听領导不到一个小时的讲话,几千个青年学生要等七,八个小时,许多人还餓着肚子,这合适和花算嗎?难道普通民众的时间,精力不重要嗎?真是“領袖吹口气,众人都感冒”。我的一位親戚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北京某名大学读書,他曾和数千学生去清华大学操场,站数小时听印尼总統苏加诺的演讲〔要求演讲前很早就到〕。他和许多同学都覚得没什么意思。又如五一或十一在天安门前游行前,学生们要在節日前的某天晚上从郊外去天安门預先排練〔除了在校内排練外〕,花了不知多少时間。这不过是排成一列通过天安门,又不是文艺或体育表演,有必要这样劳民,耗时嗎?
如果不是迎合領导,把人民群众支來使去,有真正的“民为貴”的概念,许多事情就不会发生。
当然,毛氏的讲话当时会激发青年学生努力学習,报效國家的意志,公私均有益。只是基于錯误的理念上,很难持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