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韩剧

 

 

最近狂看韩剧。

 

我接触韩剧算是非常晚的。一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年里剧忙。再是,最初听到“韩流”,总觉得是些小孩子迷的东西,比较不屑为伍。中间被强行推销了部“冬季恋歌”,不幸的是,男女主人公长相都不是太对胃口,一边儿快进着,一边儿包着饺子,稀里呼噜的扫了一遍。一撇嘴,“就这?太没什么了。” 感觉自己特别不俗。

 

每每听到“韩国帅哥”的评语,总是谨记村长的教导,“帅?帅管什么啊。‘帅康’是帅,不就是个厨具吗!”

 

这一段时间比较多,当同事第无数遍向我推荐《大长今》,抱着“好吧,好吧,我看了你就不再烦我了”的想法应承下来。

 

结果一看就不可收拾了。开始还能按时作息。等到了长今和韩商宫生死未卜,好几集也不给个说法的时候,就开始熬夜了。看一眼屏幕,看一眼表,估摸着晚上能睡几个小时。第二天早上倒着时差就上班了。

 

尽管长今做菜的手一会儿胖,一会儿瘦,一看就不是一个替身; 尽管长今一会儿象个女超人无所不能,一会儿又象个天底下最倒霉的人随时会脑袋搬家。尽管坏人都很脸谱化。尽管你也知道长今是个打不死的金刚,可就是就能让你不由自主地关心她,替她提心吊胆,替她松一口气。

 

看韩剧最忌推敲剧情。如果你觉得能指出韩剧中这不合理,那不合理就透着自己智商高,就没劲了。因为本来就是瞎编乱造的东西。就是个愿打愿挨的事儿,人家那么一娱,你就那么一乐。不能叫真儿。

 

故事虽然不能当真,剧中所传递的情感却是有感染力的。这和韩剧的演员的演技和富有亲切感的长相分不开。我不排除这里有距离产生美的原因,同一句话,中国演员说了,我们可能就得扒着池子吐半天,韩国演员说了,我们就把肉麻当有趣。

 

可是,韩剧爱搞特写,动不动就面部特写一分钟。我不懂表演,可我想能一言不发,就让观众明白了,体会了那千言万语,应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多多少少是要有些功力的。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韩剧能横扫那么多不同语言的亚洲国家。据说连Tiger Woods他妈都迷宋承宪呢。

 

虽说帅不能当饭吃,但打开电视,谁不喜欢养眼的。不知道他们选艺人有没有用“黄金分割”的定理, 总之很有一套。并且萝卜青菜,总有一款适合您。有人说长今长得像劳动人民,朴实得有点儿憨。但又有人说那叫清新自然,氧气美女。你觉得红得发紫的裴勇俊腻得象个女人,正要全面拒绝韩剧,人家又呈上真情奉“宪”(宋承宪),于是让你欲罢不能。他们的艺人多不会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即使是演有钱人,也让你觉得他们不过是一群有着各种烦恼的人而已,钱也不是那么让人讨厌的东西。

 

韩剧不会选用过于新潮的争议话题。韩剧的导演是善解人意的,决不让观众因为费脑子累着了。不管你是本来就没脑子,还是上了一天班儿不愿动脑子。韩剧重情,亲情友情是超越文化界限的。没有谁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多少总会有个命门,歪打正着早晚能让韩剧抡上。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是不用想的,不期然的就会被打动,是直接刺激你的表层感官听觉和泪腺,基本上进不到脑子里去。看着不累又养眼,何乐不为呢。再赔上些眼泪,让不是完人的观众个个觉得自己挺善良,挺好。

 

记得当年有人狂批通俗现象时说:“我们上学那会儿看的都是巴尔扎克,那张嘴就是法国大餐。哪象现在的孩子都是吃的精神快餐。”

 

其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听MP3的一代不愿意天天看《高老头》也不能说就是他们的错。不必如临大敌,这里无非是个引导的问题。冰激凌对人体健康几乎是百害而无一利,可是它就是能让人心情愉快。偶尔为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即使现在的孩子“哈韩”的程度,让你觉得他们无异于把冰激凌当饭吃。换个角度想,在他们长长的一生中,象其他许多事情一样,这也无非是个没有什么理由的阶段。

 

韩流早晚也会被另一个什么“流”代替。听说韩国男人也不是象韩剧里那样一会儿问饭吃得香不香,一会儿问觉睡的够不够,温柔的有点招人烦,而是动不动就会大打出手。事实就是,韩国人琢磨出了个很成功的商业模式,然后制造出一系列受欢迎的产品。家长老师的担忧可以理解。但同样作为影视制作人,拿出的东西观众不喜欢,就向韩剧扔砖头,难免让人觉得气度不够,输不起。

 

如果你觉得韩国人就会或者风花雪月,或者家长里短,那我建议你看看《太极旗飘扬》。在那里你能看到一贯的亲情,残酷战争的血腥, 你也能看到他们将朝鲜战争看作兄弟间战争的民族痛,还能看到韩国要强大,不再做大国利益的牺牲品,打不过也要打的勇气。天外有天,聪明的人哪个民族都有。

 

因着韩剧让我对韩国产生了兴趣。记得刚到美国那年,班上有个韩国帅哥,听说我是从中国来的,很仰慕的说了中国很多好话。然后问我,听到韩国,脑子里最先想到的是什么。问题来的突然,我脑子一片空白,吭哧了半天,挤出两个字“凉面”。韩国帅哥顿足捶胸的非常失望。

 

想想也真不好意思,好歹我也知道亚洲四小龙,韩国学生运动,政府官员贪污,再不行说说现代(Hyundai)和三星(Samsung)也行啊。我想我没提最后那两样主要是因为, 出国前我和朋友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的假装会说韩国话时,总是把他们翻成“混蛋”和“三孙子”。而且总纳闷他们的名字怎么起得这么不sensitive to the target market 其实我们真没有任何恶意,也没有任何贬低他们的意思,就是年轻胡闹而已。

 

不过这也真从很大程度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很多时候走向国际化,只靠经济和政治是不够的,有时是要靠一些别的东西来带动的。知道成龙的人远比知道中国入关的人多。急不得,也恼不得,其实很公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