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从自称“当代鲁迅”所想到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从自称“当代鲁迅”所想到的

 

 

 

作者:郭知熠

 

 

 

中国人一般都有谦虚的美德。所谓谦虚者,不仅表现在当别人赞扬自己时,中国人要假装客套一番。有时候也许还要自我贬抑一番,以求得到别人的进一步好感。而且,中国人的谦虚还表现在从来不当众说出一些狂妄的话来。如果你当众说出一些狂妄的话来,不管你是谁,你都会遭到其他人的反感和厌弃。

 

也许读者都还记得开国大典。当台下的百万群众高喊“毛主席万岁”的时候,毛泽东挥动着他的帽沿,也高喊着“人民万岁”。那个意思好象是毛泽东在表示自己的谦虚。你喊我“万岁”,我也回敬你一声“万岁”。可是,“人民”在毛泽东的眼里真的是“万岁”?当然不是。这就是中国人谦虚的美德。

 

正是因为郭知熠先生深知中国人的这种谦虚美德,所以,当海外学子方舟子先生有一天在网站上,自称自己是中国“当代的鲁迅”时,着实吓了我一跳。而遭人反感的报应马上就来了。在该网站上马上就有人嘲笑方舟子是中国“当代的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可悲的人物,他的著名的语录就是“窃书不为偷”。“当代的鲁迅”与“当代的孔乙己”自然不可以同日而语。

 

笔者没有看过方舟子的多少文章,至于他所出版过的书籍,笔者也无缘读过一本。不知道方舟子先生何以将自己和鲁迅相比。据笔者所知,方舟子先生是研究进化论的。在进化论方面,笔者没有听说方先生有什么新理论或者重大的发现。我想方先生多是做的科普方面的工作。但这些似乎和鲁迅不甚沾边。

 

后来听说过,方舟子先生又忙于搞什么学术打假,揭露了一些中国人学术上弄虚作假的事件。也许是因为这一点方舟子先生自比鲁迅(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一点,确又无法和鲁迅相比),因为据说学术打假是需要非常之胆量的。但据人揭露,方舟子本人也有抄袭行为,不知道这种说法是真还是假?笔者没有调查,对这个问题就没有多少发言权。

 

不管怎么样,方舟子和鲁迅确实相距甚远。但方舟子却不顾一切地将自己和鲁迅相比,其胆量是令人无比佩服的。这里大有那么一点诸葛亮当年自比管乐的味道。只是诸葛亮之才能超过管乐,而方舟子的才能明显地不及鲁迅。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觉得方舟子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中国有太多的谦虚的人,中国有太多的循规蹈矩的人。多一点狂妄的人对这个世界没有坏处。

 

无独有偶。在中国大陆,有人(笔者就懒得指名道姓了)在崇拜台湾作家李敖的同时,也自称自己是“大陆的李敖”。不过,李敖先生有太多的玩世不恭的气味,向这个人看齐未必是一件好事,弄得不好会惹来一身骚。不知道这位先生在自比李敖的同时是否顾及到了这一点?

 

不管怎么样,在郭知熠看来,狂妄总是好的。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是狂妄还是自信?》,其中心思想就是如果一个人说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话来,我们却无法判断这个人究竟是出于他的狂妄还是出于他的自信。那么,既然没有操作意义上的区别,狂妄和自信就是同义语了。而我们谦虚得太多,就有可能丧失掉我们的自信(狂妄)。所以,郭知熠就说狂妄总是好的,因为自信总是好的。

 

不过,虽然狂妄总是好的。但笔者还是必须指出方舟子先生和那位自称为“大陆的李敖”的先生的不足之处。这个不足之处就是他们在自比鲁迅或者李敖的同时,他们丧失了他们的自我。当他们仰面看鲁迅或李敖的时候,当他们把自己归结为“鲁迅第二”或者“李敖第二”或者“鲁迅第三”或者“李敖第三”时,他们也引来了他们思想或精神上的偶像,这些偶像就象一些幽灵。而一个真正的思想家是没有任何偶像的。如果中国的思想界走不出偶像的影子,如果中国的思想界摆脱不了偶像的幽灵,中国的思想界就不会有希望。这是笔者对这两位先生感到有些遗憾的地方。

 

 

 

写于20051115日,首发于《博讯》

 

罢了 发表评论于
李敖这个人虽然有才气,但有欠风度,特别是在对女人的态度上。年轻时很佩服鲁迅,觉得他够深刻,比巴尔扎克还要尖锐,还要淋漓尽致。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他不免有了些新的看法,觉得他太过偏执,太过狭隘,怨气也太重。最近收到一篇批评鲁迅的文章,觉得有些道理,仁兄若感兴趣下次我可以贴在这里。虽说也是个中国人,也算得上是个知识分子,但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我实在是不看好。中国知识分子中有才气的人虽然不少,但有心气的不多,更谈不上大气/器了(酸气倒是不少)。当然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心气和大器/气是需要靠许多条件养出来的,就中国这样的条件怎能养得出来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