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历]一个外企财务总监对想要从事财务工作人的一点点建议 作者:只当是散步 提交日期:2006-3-2 19:43:00 ??本人94年大学毕业(一个很普通的、没名气的大学),到现在接近12年的财务工作经历。目前在一家大型的外资企业做财务总监,管理着差不多18个人的财务团队,看到最近这里有不少人希望从事财务工作,所以希望我的一些工作中的体会对这些人多少有点帮助。 首先,你在从事这个工作以前,问自己,是否愿意跟数字打交道 ?我想好多人回答是:不是很喜欢,但是财务工作好像比较稳定,工作也相对来说不是很难找,所以选择财务这一行。我想这个理由,还是reasonable 的,但是需要搞清楚,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很难有所建树的。也许,有些人想,暂时干一段财务,有机会干个自己喜欢的一些事情。但是,问题是,财务人的特点决定,干这一行的时间长了,那么人就会变得谨小慎微、多少有点保守主义的倾向。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但是大部分的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变成这样子的。所谓男怕入错行,还是好好考虑之后再决定为好。 如果的确喜欢财务工作,那么财务工作本身你也需要选择向哪里发展。通常财务部门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分为5个领域,即:会计部门、税务部门、资金部门、财务分析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不同的部门都有各自得特点,难说孰优孰劣,根据自己的个性去选择。当然,不是每个企业都这么详细地分工,但是这些功能是一个完善的财务体系必备的,不要以为财务工作就是简单的会计工作。 其次,财务的入门门槛其实不高,很多人都可以从事。如,学理工的、学经济类的任何专业的人,经过半年左右的培训,处理简单的业务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比那些学财务的人做得还要好。所以我常常开玩笑地跟我的同事们讲:“你们要有危机感呀,现在能干财务的比扫马路的还要多!”但是,这个行业的达到高水准的人才,却很难,非常难!首先,如上所说,你如果没有很好的数字感觉,那么你永远也达不到财务高手的境界的。我曾经的老板是香港人,我们3个人花费了5天的时间,给他做了差不多50多页的报告。但是他看了不到20分钟,就敏锐地指出来,很多数据之间的钩稽关系和前后自相矛盾的部分。其间,他几乎没有用过计算器,就是凭脑子和感觉判断出来的。虽然老板的为人非常严厉,但是我们是由衷地佩服他,连他的死对头——中方的董事长也是对他极其地欣赏(由于中外合资双方的关系不好,所以每次董事会总是不欢而散,而我的老板就是外方的董事)。中方董事长在他们集团会议上,面对着众多的中方高层曾经说过:“你们这帮人里,如果有一个人有外方董事一半的本事,那么我他妈就给磕头了!”我想,一个人做到连对手都佩服的时候,那么这个人是非常成功的。显然,我的这个老板显然是血液里流淌着数字的人。其次,财务工作是相对来说成就感比较少的工作,因为它的Input 和Output 不是很配比的。你可以感觉到你的Input ,但是感觉不到Output——很多财务人天天加班,但是如果有人问你都做什么了,你会感觉很难回答上什么。因为你说了,别人不一定理解和听得懂!销售人员可以说,我这个月卖了多少东西;生产人员说,我超额完成了多少;QA 人员可以说,降低了多少不良率 ;可是我们呢 ? 说:报表完成得很顺利?这个月税务没出问题?分析出这个月的亏损的原因是什么 ?所以,做这个工作需要定力,更需要耐得住寂寞! 再次,财务工作的压力是很大的。这个压力,来自于Deadline、来自于分析的深度、来自于游离在政策的边缘上。有句话说到,迟到的公平是不公平的,同样,迟到的财务报表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表哥表妹”们天天加班的原因,如果你过了1个月才把上个月的报表搞出来,又或者把分析报告递交了,尽管是非常翔实和准确的,但是对经营没有任何帮助!大家会从各大公司的招聘广告中可以看得到“working under high press ”,可见财务人员承受的压力是非产普遍的!财务分析也是一样的,因为财务分析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非常technical 的硬性标准,所以对你所做的分析,很多人可以challenge的 ,也就是说一帮人跟你指手画脚的!这些会让你感到很郁闷。同时,财务也是政策性非常强的,会计准则你得遵守,税法你也得遵守。尽管你有很高的水准,但是法律抑或乱糟糟的各种文件、条例都是由执法人员来解释的,所以,你做得再小心,肯定会有犯错误或者是走在犯错误的边缘上的。不管你平时表现多么的好,如果让执法当局罚了款了,那么你老板的脸色肯定是非常难看的。如果,你不希望你的老板给你难堪,那么你就得跟那些税务、工商、外管局、海关的一帮混蛋打得热乎点,这个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再其次,财务需要终身学习的。当然,现在好像没有哪行是不需要学习的,但是中国现在处于各种经济法规完善过程中,所以经济类的各种政策变化是非常频繁的,如果不及时更新,那么你会跟不上时代的。如,现在新发布了最新的会计准则,从‘07年开始实行。光是这个,就够你学习一段时间的!又如,你要是在美国企业工作或者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上班,那么你得了解安然、世通事件之后,SEC要求的Sarbanece-Oxley法案。在加上中国的各种税收和外汇法律很多是以“通知”、“答复”、“XX函”的方式规定的,本身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很差,且执法人员的回复因人而异。所以,你得首先自己了解透了,才有可能莫名其妙地被人扣大帽的时候,进行辩解。中国的执法部门最恶心得地方是,他们从来不会以书面形式给你做任何政策咨询的,所以你要是含糊,那么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很多的损失的。 ----------------------------------------------------------------------------------------------- 有个困惑想请教一下前辈,我目前是在一家公司做产业分析,就是对整个产业面进行分析。由于我的专业是财务,而自己目前也在同时进攻CICPA,CMA与ACCA,所以如果是分析竞争对手财务状况,资金状况等的时候,我会比较有兴趣,但是如果是分析产业的话,就兴趣缺缺。而我才毕业1.5年,所以财务上的经验多是从书本中学来,实际积累不多。我有时候都很担心,自己如果这样下去的话,会不会慢慢变得根本没有sense?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财务分析师 or 管理会计师,前辈觉得如果我想达到这个目标的话,应该要去积累那些岗位的经验,才会比较有感觉呢?(当然,我觉得如果要想成为优秀的外部财务分析师,产业面其实有时候更重要过财务面) 另外,请问CMA怎么给IMA报名啊,我都看完两个Part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寄送资料。报名我知道可以到网上用信用卡支付,请问支付后应该把自己的资料寄送给IMA呢?用传真可行么? 期待您的回复,谢谢!—————正处于迷惘的有理想的考证狂留 近年来,财务软件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大企业更是如此。但是,你的思路和脑子没有及时跟上,那么在这些软件面前你会感觉很无助的!因为软件不是单纯的代替你的手工工作,而是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内控机制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企业采用了ERP,却以失败告终的原因。如果,公司的管理层的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变革的决心不那么强烈,那么好的ERP软件几乎是一种负担!尤其是像SAP这样复杂的ERP软件,一般的企业是用不了的。我们公司刚开始使用SAP的时候也是非常痛苦的,差不多过了1年多了,大家才觉得这个东西真好,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它了。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公司为了提高公司的信誉和竞争力,规定每月10日一次性通过网上银行支付上一个月份采购的所有货款。这个事情,好多人员都反对,认为有些东西是必须预付款的、又有些人认为客户部来要账主动付款是愚蠢的等等。但是,管理层是决心非常强,统一付款条件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他杜绝了采购或财务部门以权谋私的余地;其次,便于实现掌握资金的需求;再次,可以提高价格谈判的筹码,最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等等。这个制度推广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现在觉得效果非常的好!以前总是说会计是越老越值钱,但是,现在是越老越不值钱! 最后想谈点财务工作的悟性问题。记得在大学的时候,老师讲“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时候,感觉太抽象了。但是,实际接触工作之后,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奥妙。那么多复杂的业务用简单的“借”和“贷”来涵盖,这个同大自然的“阴”和“阳”、计算机语言的“1”和“0”、围棋世界的“黑”和“白”有着惊人的相似。我面试的时候常常喜欢向那些有1~2年工作经验的应聘者问:“为什么资产负债表上的科目和损益表上的科目没有一个是重叠的,但是两个表里的累计利润会一样呢?”“为什么现金流量表是非常重要表?”“为什么现在很多大企业用EVA来考核成果而不是利润?”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很容易看得出一个人有没有财务的悟性和灵性的。 但愿我的这点心得,对有志于财务工作的人有一点点的帮助! ------------------------------------------------------------------- 虚心请教“为什么资产负债表上的科目和损益表上的科目没有一个是重叠的,但是两个表里的累计利润会一样呢?”和“为什么现在很多大企业用EVA来考核成果而不是利润?两个问题的完美答案是什么? 去年有一次去面试,有个财务老前辈问:“如果你做出的利润表里最终结果是负数,这是什么原因呢?”当时就蒙了,直觉是:要负数的话那不就是亏了? 回复 :1)两个表上的利润数一样,还是因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因。你想一下,如果你做的分录是借方和贷方都是资产、或者是负债科目,那么它对损益是没有影响的;同样如果做的都是损益类的科目,也不会影响损益的。那么,当你做一方是损益另一方是资产或负债类科目的时候才会影响损益。这样,这些分录在报表的背后把两个表链接起来的,也就是说你看得虽然是两个表,但是你必须明白两个表的产生过程。 2)EVA是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是一个美国人在90年代发明的,后来他已经把“EVA”注册成自己公司的商标了。为什么很多大公司用它来衡量业绩呢 ? 原因是,利润表的人为操控因素太多,如,折旧的提取时间、坏账的提取等等,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不能反映你盈利的效率性 。也就是说,两个公司同样是100万的利润,但是一家是投入了1000万的资产,另外一家是投入了5000万的资产,显然前者的效率高一些,但是你无法通过利润表来考核他的效率。同样,利润率也不是很好的指标,因为有些企业增加一个投资,那么他的利润会有提高,但是整体利润率有可能下降。那么这个时候企业的经营者会拒绝投资——因为对他的评价产生负面影响。 而EVA的逻辑是,一个企业是不是盈利的标准是他是否已经消化了他所投入的资产的成本。他的简易公式是 :利润-所投入的资本*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 。它比较全面地考核企业是不是正确地使用股东的投入资本和取得的长期负债。 ------------- 偶来说说几句: 1、两张表为什么有关联,资产负债表上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上也是,这两者的关联是,两者是相等的。为什么相等?因为资产负债表是表示权益,损益表上则表明该权益是如何产生的?权益的产生源自于收入,成本,费用,由于有借贷关系,一方是资产或负债的产生,另一方则是对应的收入和成本的产生,借贷相等导致两者的关联且金额一致,这就是权益的产生来自于资产-负债,在损益表上体现为收入-成本,所以楼上的基本上都没答到点子上,这就是楼主所说的借贷相等的要点 2、关于CPA和CMA,其实两者的立意是不一样的。中国的CPA注重培养审计型人才,说难听点就是套框框,上市公司的哪些点和准则不符合,那么就难以通过审计,如何通过审计取决于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和上层的利益取向;美国正好相反,他取决于是否符合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和相应的道德准则、操守,就如CIA和CPA的考试区别,很像的。有兴趣的不妨比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可以获得不少启发 3、一个合格的会计师,其实是管理的重要一环,现在的管理越来越注重前期预算和决策,事后的补救是不及时的,但是人的预测和决策是主观性太大,所以软件是必不可缺的,从长远来看,那些低层次的会计迟早要淘汰,你不敢想象你现在扛个算盘就可以胜任会计-----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 请教楼主SAP和国内的一些ERP软件的区别在哪里? ------------------------------- SAP是领域专家对多个大型企业、跨国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总结并高度概括抽象后提炼出来,适应性极强的ERP系统。 国内ERP相比幼稚的多,从功能、流程、适应性、管理思想各方面都相去深远。 SAP是德国的大型ERP软件,是目前ERP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软件。为什么SAP那么牛呢 ? 按理来说,财经类的有名的东西应该都是美帝国主义搞出来才对呀,什么4大会计师事务所呀,华尔街呀,麦肯锡呀等等。熟悉管理会计的人应该知道有个东西叫做“ABC”分析方法,即“Activty-Based-Costing”,这是对共同成本在不同的产品或事业领域的时候,非常重要的分配原则。这个东西,搞得最好的人,不是美国人,是德国的两个教授,他们对成本的理解是达到了管理会计的最高境界(可能跟德国人严谨的分析作风有关)。这两个教授,带着他们的研究成果加盟SAP,自此,SAP的应用模块里有专门的Co模块,即“Controlling”的缩写。所以SAP里最难搞得就是这一块,如果你没有雄厚的管理会计理念,那么你即使会使用了,也是一个熟练工而已,只知其已然,不知其所以然! SAP软件一般中小企业是用不了的,也是用不起的,虽然SAP公司推出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灯塔计划”,但是效果一般 。一般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用SAP会感到太多的束缚,根本无法接受(如债务必须有到期日,债权必须有授信额度管理、采购必须有生产提供采购请求、发货必须有客户订单等等),所以用不了。用不起的原因是,一是初始化成本很高,二是你根本无法配备一个专业化的队伍来维护它。即使是有问题你跟SAP联系,他们到点了就下班,哪管你半夜为结算而发愁! ============================================================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说法,不知道楼主这样的说法是哪里得来的。 ABC是好象是美国的教授搞的吧?CO模块也不是因为ABC才出来的,R/3出来的时候已经有ABC了,可能是后来把ABC加进去的。 而且Controlling里除了ABC,还有CCA,PC,PA,PCA的概念,不能说ABC就是全部,ABC算是CO里比较高深、复杂的部分,但是算不上最基本的部分,ABC复杂因为他和生产过程联系太多,而PP模块对于不同的企业差异性太大。 我们公司没有实行ABC,所以不知道到底怎么个用法,但是在CO里难免接触到Activity,ST,Routine,所以我怀疑这些概念在我们公司可能被曲解了。 ------------- ABC作业成本法我公司已实施两年多了吧,我不是这个项目组的人员,但耳濡目染一些皮毛吧,觉得作为一个决策层的分析工具是蛮不错的,让公司的产生增值与利润贡献的行为(内部的一个术语叫“活动”)与产品很明白的分析出来了。 我们的初始化是请德勤实施的(ERP-Oracle 11i也是由它实施),光初始化就用了将近一年半,包括的不仅仅是财务数据,人力资源、计划采购、生产车间、中转物流及售前售后等等,所以说初始化时是比较痛苦的,幸亏决策层的决心比较大,要不一帮人整天要吃喝拉撒的(德勤常驻的有三人,费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吧),而一年半时间看不见成果,说不定就修不成正果了。。。 ----------------------------- 个人认为做财务工作最重要的经验和经历的积累,最好去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这样才能接触到比较全面的业务,比如 全面预算、资金管理、合并报表、产业投资、权益投资、国际融资、责任会计、风险控制、企业并购、财务决策等高端业务。 这些都是小公司会计人员很难接触到的,就不可能有实战经验。 ------------------------------------------------- 国企的领导大多不懂财务,一次财务分析报告中对利润进行分析,影响利润有六大因素, 即产品结构、销售数量、销售价格、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因素变动均影响利润,当年是增利60万,但销售价格、成本、销售费用上升减少了利润,但老总不愿意看,只看增利因素,要把减利因素删掉,分析报告给业内人士看就见笑了 -------------------------------------------------- 在2000年考下了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考下了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对就业帮助非常大。但是,实际工作中国内注册会计师的应用不是很大,但是CMA(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对财务分析、预算管理乃至理解SAP的思想方面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般来说,SAP 的Co的主要的内容里包括标准成本体系、PA损益表、各种费用的分配逻辑、不同的BA之间的资产、负债的分割等等内容。它是最需要综合知识的领域,不单单是学习管理会计,同时需要了解PP、SD、FI等模块的内容。 4个月就开始做Closing,蛮厉害的!但是,切记,Co是非常复杂的东西,不要以为自己会结算就了解全部。 ------------------------------------------------ 另外想请教LZ几个问题: 1、LZ谈到财务分析,我也曾做过财务分析,也许是我的工作经验和阅历不够,总是感觉自己的分析很肤浅,难以抓住要害,LZ能否简单介绍下如何做好财务分析?主要应该从哪些方面作财务分析? 2、我工作了5年,先后做过费用报销、税务管理、预算管理、总账会计,这几个做过的岗位中我最喜欢的岗位是预算管理,因为我的个性也许更喜欢一些开创性的东西比较多一点,而做总账会计好像更注重严格遵守而不是创新,我是不是不适合做一个合格的会计? 3、LZ谈到注册会计师考试,我也曾经想考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可当我看了教材后,的确感觉对实际工作用处不大,我是最反感什么本本、证证之类的,所以我把书学习了一遍,但却没去考试,但听LZ说美国注册会计师比较有用,作为我的工作来讲也很需要了解USGAAP,所以想请问一下这方面的学习以及考试的情况,谢谢。 ------------------------------------------------------------ 1、财务分析,如我原文所说,没有一定之规 。首先,我认为你必须了解你的公司高层领导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切忌只是提出来问题,而不提出解决方案或者改善意见。即,说“NO”同时要说出“HOW”。对领导们关心的事项,用财务角度出发指出一些可行的方案。其次,如果你不幸遇到了不知道公司运营中有什么问题的领导,那么需要你的创造性思维了。你可以先从销售开始入手,说出销售同去年同期比较如何,同上个月比较如何,同计划比较如何。差异原因说明的时候,可以分解为销量的差异是多少,产品组合(production mix)差异是多少,单价的差异是多少。销量的差异你可以分解为市场占有率的差异是多少,市场整体规模的差异是多少。你如果提出这方面的问题,那么销售部门会辩解称:产品质量不好、价格高没有竞争力、物流部门没有及时发货导致客户流失、生产计划没做好没有满足需求等等等。那么你应该核实他们的辩解之后,再跟相关部门确认一下,也许生产会说:销售计划变化太多,计划赶不上变化;采购的原材料质量不行、管理人员多成本下不了等等理由。你对一整个流程全部调查之后,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死循环,那么你应该学会从哪个环节开始必须有所打破,才可以满足公司的利益——这个需要你的决断性的,否则会陷入扯皮的恶性循环的。 还有,你可以做一些大额订单管理、产品别的边际贡献率分析等,通过这些你可以提出貌似盈利的产品或订单也许是亏损的。 2、开创性思维最符合搞分析了,这个不用我再废话了。 3、证书问题。这个是一个选择,如同生存还是死亡!证书不能直接给你带来什么,关键是取得的过程中你获取了多少有用的信息。国内的证书,如你所说,没有太多的帮助!但是我个人认为CMA,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不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对财务分析和管理会计乃至管理其他业务方面帮助是非常大的。大家都知道国内的管理会计领域,几乎没有什么权威性的专家,国内的书本都是到处抄的。所以,英语条件允许的话,直接看国外原版书好一些。可能我这么说有点过分,但是,我窃以为国内的所谓的教授、专家在管理会计领域里是都是胡扯! CMA是全世界最大的管理会计师组织,他的考试分为4个PARTS每个Part又有若干个不同的内容。1~3 Part是选择题,4是由论述题。具体这方面考试的内容请你登录他们的官方网站 www.imanet.org ;或者是在www.chasedream.com里有考试证书交流区,那里有我详细介绍的一篇文章叫“关于CMA的几点看法”。相信你看完了应该了解一些的。声明一下,对以上两个网址,我不是在做广告~~~~,千万不要误解! -------------------------------------------------------------------------------------------- 楼主能介绍一下自己做财务总监前的工作经历么 -------------------------------------------------------- 我毕业的时候可以进银行工作,但是我不喜欢国企的那种氛围,所以自己来到异地自己找到了一个比较有名的外企。在这个企业里工作的4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该公司的财务总监对我非常耐心和细心地教导,让我受益终身!在这个公司我从事的是资金管理(大概是一年左右)、成本和月末结算,同时做了MRP的开发工作(大概2年)、之后开始接触管理会计的业务,重点是预算管理和分析(1年左右)。在这里我成为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财务主管的(代价是掉了差不多20斤肉,眼睛变成近视,几乎没有歇过完整的休息天),但是当时年少气盛,认为当时自己的财务水平应该是了解了所有的财务工作(现在想起来非常幼稚和可笑),所以跟外方总经理吵架之后愤而辞职了。至今我不后悔我辞职,但是一直令我惭愧的是我让那么信赖我的总监和总经理伤心了,即使是辞职也不应该是这样的方式的。 在家闲赋的时候,我反思自己,明白当时有相当一段时间,自己是处于一种极度疲劳和莫名的烦躁情绪中的,我想这个多少跟工作太累,得不到放松有关系吧! 第二家是一个国内非常有名的全国性的国有电信运营商(聪明的人应该猜得到的),这个企业的工资福利都很好,但是严格地讲根本没有管理的企业。老总们天天搞政治和形象工程,公司的所有的中高层全部来自于该市领导干部的子女和亲戚,我是为数不多的招聘进去的人。在这里坦率地说我什么都没有学到,但是我深刻地理解一个糟糕的管理和松散的财务是多么令人痛心的。在这家企业期间,我把用友的软件普及和完善、建立了预算制度(之前这家企业没有人了解第二天需要多少资金、明年准备盈利多少、费用预算是多少、审批权限是什么等等)、负责上市前的IPO工作、固定资产的转固和盘点等工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是给了我锻炼的机会。因为不是特别忙,所以我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书,考过了注册会计师;同样是因为不是特别忙,所以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如果完善财务体系方面的问题。在这里干了2年以后,我接到了一个猎头公司的电话——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跟猎头打交道,他们把我推荐到一个外企当财务总监。 这是我第一次完全独立地挑起一个企业的全盘财务工作,也是边学边干。这里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我在原文提到的我的老板——我们公司的亚洲区财务总监。他是我目前为止见过的最有数字感觉和职业操守的人,他教会我很多东西。他拥有ACCA、AICPA、CMA、CGA 和香港注册会计师资格,听起来蛮吓人的。他都45岁了,但是包里面永远都是财务方面的书本,一有空就看书,还跟我埋怨地说:“就中国的注册最难考了,我搞不懂”。从他身上明白了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2年多之后,为了寻求更高的发展空间我跳槽到现在的这家公司来,目前为止感觉还不错! ---------------------------------------- 国内的证书,如你所说,没有太多的帮助!但是我个人认为CMA,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不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对财务分析和管理会计乃至管理其他业务方面帮助是非常大的。大家都知道国内的管理会计领域,几乎没有什么权威性的专家,国内的书本都是到处抄的。所以,英语条件允许的话,直接看国外原版书好一些。可能我这么说有点过分,但是,我窃以为国内的所谓的教授、专家在管理会计领域里是都是胡扯! CMA和CIA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管理会计领域,一个是内部控制领域,很难说孰优孰劣!根据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来考虑为好。 IMA每月定期期刊“strategic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