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网站再次发表了1965年李四光接见石油地质会议人员的讲话,题目是《关于当前石油地质工作的几点意见》,因为这一讲话全面阐述了他的石油勘探理论。在今天,我国迫切需要解决资源环境的瓶颈问题之际,重温这一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结合50多年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总结和发展这一理论十分必要。 李四光---关于当前石油地质工作的几点意见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主要是总结了10年来的石油地质工作。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石油地质工作每年都做过工作总结,但这次会议是总结的总结,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很有指导意义。 现在我谈三个问题:(1)从构造地质观点看今后的石油普查方向和作法;(2)西南地区的含油远景及作法;(3)如何应用地质力学的观点来划分区域构造,包括如何评价构造(指局部构造)。 一,从构造地质观点看今后的石油普查方向和作法 这个问题的范围很大,如何提纲挈领地来解释。有些困难。在这里,我想首先应该对油区和油田这两个名词有个比较广大的地区。油区这个名词的含义,并不是说所有地方都有油,而是在油区里面,有很大可能在许多地方可以找到油。例如某个地方叫种植区,在这种植区内有稻田、麦田和菜园,此外还有道路、房屋和荒地。总的说,叫种植区,促不一定处处都长庄稼。对于油田,我们是这样来看待的,即在一个油田的范围内,肯定处处都有油。 先找油区,再找油田,明确这一概念,对石油普查勘探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不然,中国面积这么大,从什么地方入手,是个大问题。总结10年来的工作,我们得到了很多经验教训,随意搞钻探、物探,盲目的找油田,无所选择,这不是多快好省的办法。较为合理的办法,应该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区域地质发展情况,选择有含油远景地区展开工作。一般说来,油区是生油和储油条件比较优越的专区,而油田是储油条件特别好的地区。过去,我们的石油地质工作是否按这种认识来进行的呢?一部分是的,一部分不是的。地质部搞石油地质工作是从1954年开始的。地质部在发现油田、拿下油田方面应当是开路先锋,应该承担这一方面的任务。当时,有关部门曾开会讨论应该怎样展开石油普查勘探工作的问题。开始各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经过详细的说明和讨论以后,大家对应该从全国着眼、把眼光放大一些、放远些,先找油区,再找油田这个问题的认识基本上趋向一致。但究竟哪些地方可能是油区呢?认识还不尽一致。有的认为:西北和东北到西南广大的沉降地区,应当作为可能含油的地区来看待;也有的认为:某些古老岩层出璐的地区,例如贵州高原,也应该作为可能含油的地区看待。同时在普查勘探过程中,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影响着工作的进展。一种看法是着重含油地层;另一种看法是着重储油构造。根据前一种看法,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三迭系、二迭系乃至奥陶系、甚至更古老的地层被提出来作为石油普查勘探的目标,并且称它们为“目的层”;根据后一种看法,首先应该在上述广大的沉降地区内寻找储油构造。10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中新生代沉降地区的生油和储油条件是较优良的;而在古老岩层大片出露的地区,亦即覆盖层缺乏的地区,虽然也可能有些裂隙储油,或埋伏在深处的古老构造储油,但在这样的地区,要是找到油田,还需要花很大的力量和投资,才能肯定和否定它的工业价值。这并不意味我们应该完全放弃这种地区,而是说应该明确在这样的地区找油的地质依据是什么。 找油区是找油的战略问题,找油田是找油的战术问题。从战略和战术上的要求来说,应该先解决战略问题。然后解决战术问题。按这个程序,两三年前,我们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油区及油田的一般普查勘探程序提出了以下七个步骤 : 1, 指出油区 2, 选定油区 3, 开展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4, 进行地质钻探 5, 探测油田 6, 圈定油田 7, 评价油田 二,西南地区的含油远景及方法 西南地区辽阔,其储油远景究竟怎样?这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过去由于私心重点放在“目的层”上就不免要着重岩层对比的工作。大家都知道,浅海和湖相沉积,一般岩相变化较大,单靠沉积物特点,往往不能解决岩层对比问题;单靠古生物也往往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提出另一种提法,指出油区要考虑生油条件;确定油田要考虑储油条件。构造是提供石油聚集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用构造的观点找油更现实些;生油问题当然也应该探讨,位对勘探来讲是次要的,而找构造是主要的。 三,如何应用地质力学的观点来对待区域构造 这个问题可能引起一些争论。地质构造现象(构造形态)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各个邻近的构造,彼此之间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它们之中,一群一群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我们称为构造体系。从地质力学的观点来划分区域构造,首先就是查明构造体系,研究各个构造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成因。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研究地质构造现象。因此,要评价一个构造,一定要了解构造体系及其复合情况(在一个构造体系上又发生另一个构造体系,叫做复合)。大型构造体系常常包括一些小的构造体系,任何一个小的构造体系又都有各自的规律性,这就使我们认识个别构造的途径复杂化起来。 从上述构造体系的观点出发,为了在选定的油区,迅速发现油田,在地质构造属于同一类型的地区,只要我们摸清若干有代表性的储油构造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对全区储油远景做出基本估计。因为属于同一类型构造体系的相同部位的地区,在沉积和构造条件上,虽有不同之点,但往往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在同一油区中,每个油田构造,虽有各自的特性,但又有它们的共性。若在其中某一构造里找到了油,就有可能在其它的侣伴构造中找到油。进一步推广起来说,那些与已知油区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能是含油远景地区。 如果我们把属于某一巨型构造系的某些沉降地区(油区),作为由于这个体系的构造运动而形成的第一级构造看待,那么,其中的各个油田,就应该受到跟着这个第一级构造运动而产生的第二级、第三级乃至更低级的再次构造的控制。为此,在油田勘探工作中,需要把已取得的地质资料所显示的各种构造形式和形成第一级构造运动方式以及局部地质条件联系起来,有系统地进行构造体系的分析;同时既要考虑到地层的不整合或假整合,又要考虑到整合构造的上部与下部在地位上的不符合性——即脱顶现象,这样才能对每一构造储油的可能性给予适当的评价,作为布置钻探的先行步骤。这种考虑,可以作为部署石油普查勘探工作的指导思想。构造体系和它对沉积物分布的控制作用,是这种指导思想的依据。 此外,盆地和平原的构造活动一般是与周围老山的构造运动分不开的。地槽与地台的划分问题,在这里不是不可以考虑的,但是必须记着,我们主要的目的是找储油构造。我们要问一下,运用地槽与地台那些概念,对于找储油构造究竟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围绕着盆地和平原地区进行工作,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帮助推测盆地和平原中可能存在着的储油构造的形态特征。 引自《地球动力学》网站:李四光学术思想讨论 http://www.geodynamics.cn/contentShow.asp?id=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