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25:
显王三十九年(辛卯,公元前三三零年)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显王四十年(壬辰,公元前三二九年)秦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拔焦。显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三二八年)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张仪言于秦王,请以蒲阳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于魏。仪因说魏王曰:“秦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于秦。”魏因尽入上郡十五县以谢焉。张仪归而相秦。显王四十二年,秦归焦、曲沃于魏。显王四十四年夏,四月,戊午,秦初称王。显王四十五年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显王四十七年秦张仪自啮桑还而免相,相魏。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听。秦王伐魏,取曲沃、平周。复阴厚张仪益甚。
评说25:
前330年,秦攻魏而仅占河西之地。前329年,秦攻占魏国三城。前328年,秦公子华和张仪攻取魏国蒲阳,然后将蒲阳还给魏国,并送公子繇到魏国作人质,张仪说服魏国与秦和好,魏感恩献上十五县给秦国。
张仪联横比苏秦合纵操作具体的多,而且有制约机制,有利益对冲机制。魏国屡败,不是秦国对手,秦国要与魏联横,怎么能让魏国信任呢?魏国根本就没能力制约秦国,怎样才能成为平等伙伴呢?秦国把公子送到魏国作人质,使得魏国有制约秦国的手段,如此魏国才能作为利益主体信任秦国,也因为如此巩固才了联横合作。苏秦合纵之时,为什么不让六国互换公子、不让六国联姻来巩固合纵呢?
秦国后来有攻魏,有让张仪到魏国做宰相,都是为了兼并魏国,是因为秦国大大强于魏国故,秦国不甘心做平等伙伴。
利益交换要有制约机制。WTO谈判对中国纺织品的条款就缺乏制约机制。条款说如果中国纺织品冲击西方市场,西方可以重新启动配额制,谁来裁决有无冲击?如果这一冲击是西方落实WTO条款的过失而非中国过失,恢复配额同时是否应该补偿中国?如果恢复配额后西方进口纺织品没有减少,而只是少进口中国的而多进口了墨西哥和印度的,中国是否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签订不受制约的条款,就等于签订了一个歧视性的条款。如果秦国不送人质,一个表面平等的联横和约实际上就是秦国的霸王条款,应为秦国有能力强制魏国安和约行事,而魏国对秦国违约没有手段制约。
如今,中国要和美国作朋友,美国总是不屑一顾,霸主是不好巴结的,由此中美产生许多互相猜忌和互不信任。于是中国使用太极推手在经济上让利。中国现在有很多外国公司,或合资公司,对外资给予超国民待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很多是国外的收入。现在银行股份也卖给西方不少。此举对中国有利有弊,但有一点,就是中美互换了资产,中国有美国债卷,美国在中国也有许多投资。一旦中美发生战争,对双方的资产都是损失。两国相互持有对方资产,有点类似战国时期互换人质,增加两国共同利益,提高了两国互信程度。中国无意打击美国经济,否则持有的八千亿美国债卷将一文不值,美国想搞垮中国成本也大,因为美国在中国的资产也会遭受损失。为加入WTO中国做出了重大让步,将许多中国利益让与了国际资本,从而外资在中国已经有相当的资产了,中国经济也融入世界经济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荣辱与共了。当然,两国交恶,冻结敌国财产,如果中美相互拥有对方财产相当,则战争成本实际为零,但经济账不是这么简单,中国是在世界经济产业链中间,中国和美国一样,一国的经济遭受重创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萧条。中国出让了许多商业利益给外资,外商今天在中国得到利益可能会超过他们鸦片战争所期望得到的利益,这增加了中国国际环境的安全和稳定,但这样得来的国际安全环境是以国内安全环境为代价的,因为中国一些农民和民工丧失了基本生活保障而引发许多社会不稳定事件,对外资倾斜过分了,中国官商就成为外资买办了,中国政府就变成与工农对立的外国资本的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