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汪维恒主持的军需实习班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汪维恒主持的军需实习班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教官 魏予珍 撰稿

 

                                          一、筹备过程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胡宗南得天独厚,由“天下第一师"师长,连续晋升到第一军军长、第十七军团军团长、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不久又由部队长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最后是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西北数省实际由他指挥的部队,多达数十万。一九三八年初,胡宗南以原中央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为基础,改组扩大成立了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胡宗南主持的这个分校,就象变魔术一样,一发展之快,举世瞩目,由开始的十五期两个总队,三几年间就发展到十五六个总队,加上数以十计的各种短期训练班、队,学员生人数超过两万多名,比其它几个分校学生人数的总和还多。随着胡宗南势力的膨胀,经理方面的得力臂膀汪维恒也水涨船高。汪是第七分校的经理处长,同时,也是三十四集团军,第八战区副长官部的经理处长,并兼任战干四团的经理处长,以及国民党军需署西北第一军需局局长。总之,凡是胡宗南统率的部队和单位,以及胡宗南势力所及的地方,汪维恒是无所不在。当时的确迫切需要大量的经理人员,向上面要或向军需学校要,固然可行,但不符合胡宗南的意愿,也不符合汪维恒打算搞独立军需系统的想法。于是确定了就地取材的办法,自己开班训练。一天,汪维恒打电话要我到他家里吃晚饭,饭后他对我说:“胡先生(大家当时是这样称胡宗南的)部队发展得这么快,部队需要大量的军需人员,我主管的军需局,承担胡的部队的军需补给,在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省要建立被服厂、毛毯厂、皮革厂、印染厂、军鞋厂等军需工厂,也非常需要经理人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已向胡建议,在学校成立一个短期经理训练班。原则上胡已同意,叫我拟办。所以,我想和你商量,一是请你拟一个组织大纲和训练计划,二是要求你来帮忙,替我。负责这个班的实际工作。”我说:“拟计划行,帮忙有困难。我在政治部二科的工作,也忙得很。”汪说:“我的摊子拉得太大,没有人不成。这个班办得好坏,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这个班放在终南山脚下,我住在西安无法兼顾,这副担子交给别人我又不放心。所以想请你辞去政治部科长,到这个班当训育主任,各义上是偏低了些,但为了我们的事业和友谊,我想来日方长,你是会同意的。”我沉吟了一下回答说:“既然是事业需要,我决定来好了。与其搞两万人的空疏训练,倒不如搞点小的实验工作。”汪听了很兴奋,叫我打辞职报告。王超凡(政治部主任)和胡方面由汪去说项。这晚我们谈到深夜,我记下了研究确定盼轮廓,便着手进行起草工作。

                                              二、军需实习班的组织

    1、定名: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军需实习班(原定的是经理训练班,为了避免与军需学校的矛盾,改为军需实习班。这是汪维恒注重实际,不搞夸张的作风) 。

    2、期限:暂定训练两期,每期为六个月。

    3、名额:每期学员人数为五百人。

    4、学生来源:从学校招生处和部队现有从业人员中遴选。

    5、编制:班本部:主任、副主任。 

       班附:主管军事方面训练,下设三个队,并兼管总务。
       政治主任教官:下设政治教官。
       训育主任:下设三个队的指导员。
       业务主任教官:下设业务教官。 

                                                   三、人员配备

    班主任:汪维恒 (兼)
    副主任:吴启诚 (兼)
    班附:王炳炎?? (专)
    总务:刘坤生
    政治主任教官:童秀明
    教官:王九思、张联元、张家范、刘辐、宁一先、郑元瑞
    训育主任:魏予珍
    队指导员:蒋志达、李毓相、张景湖
    业务主任教官:陈载楷
    教官:谢伯刚、沈世雄

    这个班子花了很大的力量才配备就绪。当时七分校教育处长何奇曾和汪维恒开玩笑说:“你真有办法,你选的是个金刚钻的班子”。意指汪维恒的组织能力是很强的。

                                                四、训练计划特点

    这个班的训练计划,除照学校一般原则以外,汪维恒特别提出:现在贪污遍地,风气很坏,学生出去,一手拿钱,一手拿物,倘不打点底子,出去就很危险。他要我搜集历史上民族英雄,爱民官吏,清廉操守、道德高尚的古圣先贤写成讲话教材,由他和我讲授,并明文订入正式授课时间,由学生分组讨论,所有教官均须出席指导,再由我将讨论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在全班升旗时讲解。同时在各队“墙报”和学生“周记”中深入讨论,以考察学生接受的反映与思想倾向。由此,逐渐形成了军需实习班的独特学风。这种教育方式,在当时七分校是没有的。军需班设在终南山口,汪维恒住在西安,每星期他来一次或两次。这种教育方式,都是在他的指挥下,由我进行的。这个班办了两期,毕业学生一千余人,大部成为汪维恒领导的军需工业和军需部门的骨干。这些学生出去后,还未发现大的贪污问题,成为汪维恒得心应手的部下。在第一期毕业后,我调动了工作,由我的朋友闻钟来接替我的职务。

    汪维恒为什么花这么大的气力来办这个军需训练班呢?在当时,一是事实上的需要,二是借此显示个人才干以取得胡宗南的更加信任。不过事后许多事实证明,汪维恒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利用这种训练形式,同学生建立师生关系,密切联系,以便于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掌握胡宗南部队军事力量的各种情况和动态,为我党的革命而工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