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我找到了皇天 (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8. 基督精神与中国文化


现在回到我们第一节末尾的问题。象我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人,接受基督意味着什么?我必须得说,我接受基督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为了说明问题,我这里提一件事。记得有一回在教会看了一个录影短片,内容大约是讲教会里的传教团体到了某一个岛屿村庄,在哪里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是个相当原始的村庄,民风淳朴,生活单纯。传教士跟他们讲到耶稣和他带来的福音,大概不出两个时辰,村庄的首领们就接受了耶稣基督为他们的救主。接着第二天,经由这些首领们,大部份村民们被招来听传教。传教过程中突然剧烈地震起来,连传教士自己都有些吓着,然而那些村民们面不改色心不跳,专心至志的听,听得入了神。很快的,他们全都接受了基督。当时的场景挺有趣,村民们一接受基督,就欢舞起来,就象在庆贺什么喜事一般。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们的心灵象一张白纸那样,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对比中国的情形,就迥然不同了。看过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黄飞鸿>的人大概有印象,电影开头部份是一队西方穿教士打着“神爱世人”的大匾,唱着halleluiah 走过来。路边的摊子上的人们对这队传教士及其歌声显得麻木,也显得不耐烦,他们更使劲的拉起二胡来,想盖过那些传教士的歌声。大概有着自己一定的文化底蕴的民族,突然要接受另一种相距较远的文化是相当不易的。
再说到自己,更是不那么单纯了。初去教会的十个月里,心整天在基督和孔子(当然还有其他的中国古代大师们)之间来回拉锯:我不是已经有了那么美妙又那么有力量的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吗?基督又不是中国人,好象没有什么亲切感,好象信了基督就疏远甚至背叛了自己本民族的东西。大概是神对我不放弃吧,大概是神的引领,尽管不是太舒服,我还是坚持着去教会。有一次在教会里牧师说,想要让基督进驻你的心,首先你得清空你的心;假如你的心里有一大堆满满的自己的东西,基督如何进来呢?这话启发了我。在接受基督之前以及接受基督的那一刻,我真的是放弃了我智里、脑里、心里、血里、灵里所有的一切,诚心诚意的邀请基督进驻我生命的中央。

当初的心理交战,现在想来其实是不必要的。是不是信仰基督,一定要以否定中国的儒道佛传统为前提呢?我如今的答案是否定的。
基督信仰与儒学一般讲起来不矛盾,根本的原因在于,基督是信仰,以身后的救赎为其重要内容;而儒学是人格修养学,关心的是生前的人文。论语.先进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 孔子明明白白的表示,他对死后之事不感兴趣。不感兴趣不代表不相信死后的种种,而只表明这不是孔学的专长。
同理,老庄的理论也不属于信仰的范畴,而更近乎哲学的领域。
基督的话就很不相同了。马太福音1028>里耶稣说:“那些杀身体却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倒要怕那位能把灵魂和身体都投入地狱里的。”耶稣又说:“我就是复活和生命;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要活着。所有活着又信我的人,必定永远不死” (约翰福音1125-26)

中国本土的儒道之所以和基督信仰并不充突,就在于两者分属人类精神世界的不同领域。假如将信仰的外延狭义的局限于必需是涉及到死后灵魂的,那么儒道都不算是信仰,而是哲学、人格修养学。
佛教跨越了生死,因此它是一种信仰。佛教内容包罗万象,从人到宇宙,从微观到宏观,从生前的善业到死后的运行,既有哲学,又有修炼,又有自我的生死救赎。而在救赎上,佛学与基督信仰既有同也有异。二者的同处是都要努力回到那个永恒的绝对乐园。二者的异处是,佛教认为人人有佛性,人可通过自身的内省唤醒这个佛性;而基督教认为人本身做不到这点,而只有通过神的启示和帮助,通过主耶稣基督,方能净洁自身以至乐园。

不过,从文化层面上看,中国文化和基督文化是有显著不同的。不少人讨论到这两者的差异,我一直在想能不能一言以蔽之的概括这种不同。不久前在网上看到廖国栋先生的一本书:相遇与自在---作为信仰的哲学>,其概说里写道:

“迄今为止的一切文化均可划分为问题文化与非问题文化。问题文化视存在为一大问题,迫切需要予以解决。非问题文化认为存在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宗教与科学皆为问题文化,信奉者终其一生被问题的阴影所笼罩。当然,对于宗教信奉者来说,问题只是人的问题;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他掌握创造的奥秘,自然没有任何问题。笃信科学者蔑视问题,以为问题的最终解决是可能的,只要假以时日,奥秘必为人类所掌握。”

第三章第二节里讲到:

“在世界各传统文化中,唯独中国儒家文化是非问题文化。儒家没有关于存在的问题意识。存在为本然性的存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就根植于本然性的存在中。天,是儒家关于存在的最高观念。何为天?在儒家,天之所指就是本然性的存在。进而言之,由于天为本然性的存在,故而也就可以把它理解为存在本身对存在的肯定。实际上,对儒家所说的天,还可把它作为某种力量来理解,即天之所指其实也就是肯定性的存在的力量,因为,在本然性的存在中,存在总是为存在的力量所肯定。肯定性的存在的力量不外在于人。”

我想,用问题文化与非问题文化来概括儒家文化和基督文化的差异,从哲学的高度来看是合适的(当然从不同的角度还可以有不同的归纳概括)。不过我认为不仅儒家文化,中国文化的重心属於非问题文化。我们的祖先不大去关心我们为何存在、我们从何而来的问题,而把存在当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实。孔子是干脆对本源问题不闻不问,没有问题自然也没有答案;老子好象有问题,其实是没问题。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刚开始的几句象要寻求人的本源,但最后一句是四两拨千斤,把包括人、地、天、道在内的一切存在(之法)归结于自然,自然而然,等於没问题。
当然中国文化中,也有问题文化的因素存在。屈原是一个典型代表。在他的诗篇天问>里屈原提出了一百七十几个问题,大多是关于神话故事及历史人物的,其中也对环宇的起源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为有着问题文化精神又找不到答案的屈原,活得就痛苦些,最后是以投江来结束他的生命。
基督文化按照廖著的定义当然是问题文化,不过它不仅仅是问题,它还有答案,它是集问题与答案为一身的文化。

从另一个层面讲,两种文化的更大不同就在于:中国文化本质上是无神论文化,是人自启的、求目的于人自身的文化;而基督文化是神启文化。中国文化的问题在最初的源头上不是存在问题,不是问人从何处来,而是生存、吉凶问题;对这一问题回答的结果是导向天人合一,而这个天只在自然的意义上高于人,它不代表人的造物主、本源。基督文化的问题是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回答的结果是导向对神的从生到死的完全归依。
这里我并不想研究及评断两种文化的长短。我认为两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原因,都应该受到尊重。

孔子学生曾参用“忠恕”二字概括过孔子的思想体系:“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15) “忠”古代的意思是尽心竭力,“恕” 孔子自己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假如比较基督的“爱人如爱己” ,孔子的“恕” 是同一个意向的消极角度的阐释) 。杨伯峻先生在他的论语译著>里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分别讲是‘忠恕’ ,概括讲是‘仁’ ” “仁者爱人” ,这是孔子对自己仁道的高度概括。论语>里对“仁” 有多处陈述,这里只引里仁>篇的几处

苟志于仁,无恶也。 (44)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人,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45)后半部杨先生的翻译:君子若抛弃了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吃完一餐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就是在仓卒匆忙的时候也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和仁同在。


儒家的仁义忠恕是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爱国英烈细胞里的DNA,也成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的道德行为准则和人格的最高境界之一。作为最为中华民族最坚强的遗传基因之一,它代代相传延习,以至今日。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观念则引申出了道家特色的天人和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怡然自得的一系列思维、行为法则和思想、心灵状态,也进而养育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洒脱、飘逸、恬静的种种特色和境界。

易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智慧之瑰宝,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群经之首。周易起源于占卜,应该说是属于很朴素的问题文化的范畴。它有问题,也有答案;不仅如此,它通过问题和答案进而试图窥探天机及其与人类的关联。周易之后的中国思想、科学、军事、谋略、艺术、医学等等学科领域,都在不同的层面、角度上发挥并受益于周易在宇宙观、天人观等等方面的丰厚哲学营养。中国人最终是将人自身的有限性和谐的融入了宇宙的无限之中,以此达到心理的高度平衡。苏轼在赤壁赋>里写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每次读这一章,我都感受到一种有限的人对无限的时空的思考、感应、协合以及参透之后的心灵潇洒。

基督文化求目的于神,对问题的认识和解答 (这种解答是神启神启发的,不是人自己有的) 引导到对神的目的、意志和爱的最终归依;培养了人对神的至善全能的坚定不移的信念;这种信念给了人力量、欢乐、平安以及对自我的肯定;基督信仰赋予了人与神之间相爱、相通的桥梁以及从神爱延伸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爱。从下面这首广为传颂的大卫诗篇中,可窥视一个用神来回答问题的人的心灵状态:大卫,这位古代犹太人的英雄帝王对神是全身心的信靠:


耶和华是我的牧人,我必不会缺乏。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领我到安静的水边。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
为了自己的名,他引导我走义路。
我虽然行过死阴的山谷,也不怕遭受伤害,
因为你与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宴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头,
使我的杯满溢。
我一生的日子,必有恩惠慈爱紧随着我;
我也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圣经诗篇23>)


我想,象我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人,接受了耶稣基督,我还是我,还是一个中国人;儒道的遗传基因还在我血液里细胞里灵魂里,一样也没少。只是在我的血液里细胞里灵魂里多了一样:对神的爱和信。这意味着,在我这个人的心里灵里,中国文化包容了基督文化,这个包容使得中国文化在我的世界里升了华。也意味着在我的世界里基督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一定意义上的超越:因为,我把自己的归属感从炎黄推向神的创世;因为我看到了整个中华民族都在神的关爱之中。

9.天外有天 --- 中国精神的再升华

永远看得到天外之天,永远可以到达山外之山,永远不忌讳海外之海,这是中国文化胸襟的泱泱之处。
而神的爱是无远弗界的。我的一位还不是基督徒的朋友和我说起一件他终生难忘的事。他说文革时天津的红卫兵将当时天津天主教会的一位主教揪出来批斗,拳打脚踢。这位主教抬起头,满脸是血,说了句:真的有神。红卫兵喊道:你骗人!神在哪里?!这位主角用手指指胸膛说:在我心里。

我不讳言,我的信基督和西方多数人的信基督还是有一点差别的。也许,甚至在许多教徒心目中我并不代表正统。就象我所属的民族宗教意识淡泊一样,我个人的宗教意识也并不强。所谓纲举目张,神对人的爱就是我信仰的纲,其他细节我都置之度外。对于一些常听到的问题,我是用最简单的心灵去回答它们,因为我知道,许多问题复杂到也许人只有到了天堂上才能完全理解,甚至到了天堂都还会一知半解,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神。既是这样,与其试图去搞个水落石出,何若坚守一个“信” 字。这些问题包括:

---童贞女怎么可能怀孕?
答:我相信圣经旧约预言,新约陈述的,耶稣基督就是为童贞女所生
---世界怎么这么不完美?
答:世界在神的创造之初是完美的,但是自从人类始祖背叛了上帝,一切就变了。
---从圣经旧约看,神人交通颇为直接,神直接向亚伯拉罕、摩西等先贤发布命令,怎么现在这些都不再现?
答:我想神最初和人的交往较直接是人神关系的初始阶段,那时人还不认识神,还没有圣经,没有耶稣的下凡为人。神介入人当然要用较直接的、为人所能感知的方式。如今我们有了圣经,有了耶稣基督,神人的勾通进入更为灵命化的新的阶段。
---耶稣是犹太人,不是咱中国人的神。
答:我相信神的救恩发于耶路撒冷,推至于全世界。圣经.马可福音1615>:“他(耶稣) 又对他们(指门徒) 说:‘你们到全世界去,向所有的人传福音。’ ” 今天,基督早就跨越了国土、文化等等的界限。“那神圣不朽、永远救恩的信息从东到西传扬出去。”( 马可福音1610)
---怎么基督徒也生病,也遇到灾祸?不能避祸,还信它干什么?
答:认为信基督就避祸是一个大误解。信基督的根本目的也不是为了避祸。今天假如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的认知就还是停留在几千年前殷周人的“帝” “天” 的功利性观念上。我在前面已经讲到人和自己的本源的联系是自然的、非功利性的。基督徒同样要面对一个已经是不再完美的世界及其种种灾难悲伤,基督徒的平安和灵命的丰盛来自对神的坚信不移和信靠,坚信神有他掌控万事万物的方式方法;来自和神之间的能动互爱;来自对未来永恒天家和永恒生命的相信。做到这些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作为人我们也时常向神祈求各种平安,但是在成熟、忠贞的基督信仰里,苦难坚定了对神的信念,见证了神的大爱大能。犹太先贤摩西反复教导、告诫他的人民无论在何种艰难困苦中都不能失去对神的信念:

“你也要记念耶和华你的 神这四十年在旷野引导你的一切路程,为要使你受苦,要试炼你,要知道你心里怎样,看看你肯守他的诫命不肯。他使你受苦,任你饥饿,把你和你的列祖不认识的吗哪赐给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更要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圣经.申命记82-3)

--- 神怎么一开始就控制不了人类,也控制不了魔鬼撒旦,以致撒旦能出来引诱亚当和

夏娃?神并不是至善至能?
答:我目前没有好的回答。但我还是信。
也许有人就会说,你那是愚忠,不理性。也对的,但是信这个东西没有一点所谓的“愚忠” 的劲儿是不行的。人再理性,再有智慧,其知识相对无边无际的时空宇宙来讲都是沧海一粟,就如庄子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以有限的知识而认为自己就代表了宇宙的真理,岂不是危险?
说到神的绝对性,我上面讲过,我认为神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所谓的绝对精神意义上的神,至善至能的神。假如没有认识到神在这个层次上的存在,那么神似乎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各宗教里均有自己的神。这第一层次上的神其实就是哲学意义上的神。虽然哲学意义上的神难以成为各民族宗教信仰的直接对象,却是这个信仰对象背后的支撑,并且归根结底,它是全人类信仰殊途同归的最深刻的根基。
至于历史现状中一宗之内的争议及宗教之间的分攘,我也都置之度外。我只知道,在我心里,耶稣就如他自己所言,是道路、真理、生命;我只知道,我是有限、脆弱的,也是软弱的。我需要基督的帮助。离开了基督,我什么也修不成炼不就。但是,我尊重其他的信仰,我尊重他人的选择。我相信其他的信仰有其他信仰的真理性。这一点,也是我比较不同其他基督徒的地方。

佛教徒多追求“无我” ,基督徒多追求“爱” 。爱是什么呢?简单的讲,爱是一个个体(“我”) 对另一个个体的承认。在爱的王国的体系里,个体(“我”) 的完成靠的是爱,神的爱,他人的爱。我在别人的爱里得到圆满;别人也在我的爱里得到圆满。就爱他人来说,我实践了“无我” 。所以说,爱既包括了有我,也包括了无我。
人智所及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中庸的世界。什么意思呢?这个世界要靠极端来矫枉过正,然而极端本身却永远都是谬误。这个世界以个体(“我”) 为基本单位,然而两个极端:自我中心和无我,对于这个世界来说,都是谬误。爱,是神奇的(不是机械的) 、能动的架在自我和无我之间的美妙中庸。
对于基督徒来说,爱来自神,初发于神,以至于人。就我们人理解的极致来说,神是自始者,自有者;神是爱的最原动的实践者。神为了人最终的圆满牺牲了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神也是无我的最原动的实践者。人对于神的爱以何为报呢?最为自然的反应就爱神。于是,爱也成了神、人之间的美妙中庸。

英国诗人王尔德说过一句令东方人咋舌的富于禅意的话:“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当我耳边再度响起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时,闻到了一股从不知名处飘来的茉莉花香,象是来自洪水退后夏朝广阔的丘野,又象来自美丽如梦的关雎河洲;也许她来自苏武牧羊的鞭稍,也许她来自郑和远航的风帆 …… 我不是孤零零的一维存在,而是一个丰厚的三维世界:
我一身包涵了我所从来的民族的所有的生存、奋斗、思考、寻觅、迷茫、悲哀、欢喜、梦想、期待、情爱等等一系列的信息,终于感觉到缺少了点什么,直到我看到了天堂之光,看到了我和我背后整个的民族都沐浴在一派温暖无边的光照里,我才觉得我的生命完成了。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有是借着他造的;凡是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在他里面有生命,这生命就是人的光。(约翰福音11-4)
爱是从神那里来的。凡是爱人的,都是从神生的,并且认识神。不爱人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神差遣他的独生子到世上来,要使我们借着他而活:神的爱就在我们中间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而是神爱我们,差遣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做了赎罪祭,这就是爱了。亲爱的,神既然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应当彼此相爱。从来没有人见过神,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他的爱也在我们里面得到成全了。

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约翰一书47-16)

耶稣在和门徒临别赴难时,为相信他的人们和天父祈求说:


“...让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并且知道你爱他们,好象爱我一样。父啊,我在哪里,愿你赐给我的人也和我同在哪里,让他们看见你赐给我的荣耀,因为在创立世界以前,你已经爱我了。公义的父啊,世人虽然不认识你,我却认识你,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来。我已经把你的名指示他们,还要再指示,使你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 (约翰福音1723-26)

耶稣基督下凡为人,经历了人的生和死;以他十字架上的受难,以他墓穴里的复活、升天,具具体体的向世人展示了神对人的爱和宽恕,神的大爱大义大能的属性,在神人之间确立了全新的约:神人之间爱和诚信的约。为此耶稣也被称为上帝的羔羊,因为人不需再靠宰杀牲畜羊羔以示敬示诚于神,而是靠对基督的坚信不移来获得神无边的恩典。耶稣进入人的心灵和生命,神就与那心灵、生命同在。耶稣:神人之间的桥梁。



愿神的爱和赐福与中华同在。
一切的真善美,一切的荣耀归于神!

 

虔谦 发表评论于
stonebench 您的评论真是精彩, 对我非常有启发帮助. 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 谢谢您!
我周末上网多一些, 平时文学城论坛我基本上不了. 改日再叙. 祝好!
stonebench 发表评论于
感觉还是很好!您是一个真的基督徒!从您的身上,我也敢做出这样的结论了:基督教与佛教没有矛盾!它们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述说一件事情的"宗教":您说的"无我",并非佛教的全部----这只是在以智慧认识的角度来看人,看世界;佛教中另一个重要的教义是---慈悲,无念大慈,同体大悲: 就是没有任何分别心的爱!不是"我要爱",而是"我在爱中"。若说一位菩萨代表“我空”“法空”的智慧,那是文殊菩萨;若说一位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您一定知道,那就是观世音菩萨。这两位菩萨,不是外面的偶像,而是人心中的本性。信佛而不得智慧者不圆满;信佛而不得慈悲者也不圆满。您列举了爱,谦卑,和拒绝罪的诱惑,在佛教中还是两个:慈悲与智慧。有了智慧与慈悲自然达到您说的三;同样,达到您所说的三,也就自然有了智慧与慈悲。
感谢您为我说明这些道理!
舞紫齐 发表评论于
QQ姐妹好。^_^ 很赞同你这个观点:基督的信仰不是以否定中国的儒道佛传统为前提。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我上周经历的一次美国来的牧师的讲道就很直接的说气功都不要练,都是邪恶的东西,释加牟尼是最大的骗子,唉,这样武断不负任的牧师真大大的打击了我的信仰。喜欢你的文字,我在仔细的读 ^_^

天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