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加国札记(三):蒙城初印象
加国札记(三):蒙城初印象
2006-07-13 19:38:25
第一次记住蒙特利尔这个名字,是在走访各个移民公司之时。不记得是在哪家公司了,见一个册子上说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在魁北克。 (后来知道,那册子,就是当时看,都该是过期的老册子了。数年前,蒙特利尔就因魁独的问题而让位第一给多伦多了)。 然后,是在最后我确定要用的那个移民顾问的办公室,见到了一副画片,是魁北克的景致。 那是一幅蓝天下的雪地,画面简单之极,雪地的边缘以一条漂亮的弧线将画面黄金分割。 那时的我,是丁点也没想到这个地方会和自己有任何关系的,因为即使在申请上,我选择也是安省的多伦多。 然,或许就是,从那时起,那蓝蓝的天,悠悠的雪,犹如一个冬日的美梦,暖暖地飘在心头,一直没忘。 再后,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朋友,在我渡过了最痛苦的决择期,最麻烦的资料准备期,已经将申请资料交上去之后。 通过他,第一次感到蒙特利尔的真真实实的存在,开始揭开我对蒙城了解的第一页。慢慢地,知道那不是我原来以为的,是一个只讲法语的城市;知道可以免费学习法语(我那时还不知道原来不只免费,而且是有政府补助的);知道上大学可以拿到政府的助学金和贷款;知道那有养育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有一年一度的Jazz Festival,有四通八达的地铁;知道那里的鱼很笨,一钓就上钩,知道那里雪很大很多,一冬就扫掉几百万……虽然,知道的东西一点点多了;虽然,有机会学习法语,对我这个在大学二外想选法语而不得的人颇有诱惑,但,我还是不知道我真的会去那儿的。 直到拿到了免面试,知道走几成定局;直到听说北美的经济一天天衰退;直到见到当时工作的那个北美公司的job posting上在多伦多职位越来越少;直到咨询多伦多的朋友,被告之蒙城是一个好的选择的时候,我的蒙城之行才最后定型。 现在想起来,当我决定来蒙城的时候,心里居然是没一点意外之感,好象我一直就是为它在准备的。不知那潜意识的准备是开始在何时的呢?莫非是从见到那幅简单而美丽的雪景? 于是,我就这样来了。 蒙特利尔,加拿大最古老之一的、也曾经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已经在加国短短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了三百五十九年。听说,这世界上只有两块黑土地,一块是中国的东北平原,另一块就是这里,可见,这里应是一块沃土,难怪当初法国的殖民者会选择在这里落脚。 这是块沃土,又有因与大西洋相通的圣劳伦斯河而致的交通便利,但是,这里的冬天极其的寒冷。据说,第一批到达此地,盘驻在皇家山的法国人,一个冬天下来所剩无几。但是,应该是有前赴后继的殖民者顽强的坚持才有了现在这个古老的、至今仍以法语为主要语言的蒙特利尔。 蒙特利尔也叫做蒙特利尔岛,因为圣劳伦斯河在它的东部分流,在它的西部汇合,整个地将它包围其中。岛内又按方向分成东、南、西、北岛,在南岛有依山面水的市中心,在市中心又有被誉为“美洲的巴黎”的旧城。 如果说蒙特利尔岛象一个展翅的鹰,那么,蒙特利尔旧城 (Old Montreal) 就在这只鹰的腹部。这块方圆不过几公里、濒临圣劳斯河的地方是游客必到之处。那是一个真正的古城中的古城,就象是一座中世纪的圣地,街边一个又一个用厚重的砖石垒起的深宅大院,古朴而凝重,门窗虽已斑驳,却掩不住当年用心雕凿的匠心和发自内心的艺术气质。虽然我从没到过巴黎,没到过法国,甚至没到过欧洲,但,旧城的无处不在的风情,就是没来由地让我相信那是巴黎式的,至少可以说是与我心目中的法国风情极吻合的。 在那里,慢慢踱步已经不知历经多少年的大路小巷,可以一丝一毫地感受在空气中散落着古风遗韵。路边的小店无一不在窗口、门前装饰着缤纷多彩鲜花,让古城在古老中缀着新鲜和活力、而富有生活情趣。总能见到有人坐在露天的咖啡吧或餐厅里聊天赏景,在清风的吹拂下挥洒着浪漫的情怀。不时有盛装的马车踏着“得,得,得”的清脆步伐从身边驶过,马儿抖动着脖上的铃儿,留下一段悠远的回响,清风吹动着马车上点缀的绿叶鲜花,留下一阵沁人的清香,于是,心情也就随着那远去又近来的、脆脆的马蹄声而轻快的跳舞了。。。 downtown 的南部是旧城,北部便是皇家山了。郁郁葱葱的山巅有一片开阔的平台,是可以遥望远方青山绿水、俯视脚下街景的一个至高点。 来后,两次上皇家山,两次都有种震撼感。 第一次是在盛夏的晚上,从酷热的陋室来到凉爽的山顶,见到脚下的城市在粉紫的落日下被镀上一层让人眩惑的、玫红的光晕,不刺眼地晃着你的眼, 直晃到了心里去,仿若置身梦境。 梦境般的恍惚间,觉得自己千里而来,就是为这一刻的眩惑,为无数一个又一个不知会在哪个瞬间不速而至的如此这般眩惑。 另一次是911后的那个周末夜,天已经黑透,天空看起来却仍然是湛蓝的,蓝色天幕中淡淡的白云仍是清晰可辩。真是从来没见过,也从来不知道,夜的天是可以如此的湛蓝,蓝得不如白昼灿烂,却有种幽幽的明亮 –-- 幽然和明亮,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特质竟是如此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真真的被惊住了…… 那个惊人的美丽的夜,让我更感悟的是一路不断的、夜风中被小心呵护的点点烛光,尤其是在登上山顶,站在手持蜡烛,静静伫立风中,默默用心灵在祈祷的人群中之时。那时那刻那处,我和朋友是唯一没有持烛的人,但,我们是那么自然地被那完全是自发的、不带一点功利的、由衷的对生命的美好、对和平的眷恋的祈求所震撼。 想起那个在美国的朋友,对不少国人实际上在幸灾乐祸、甚至在庆祝那个震惊世界的悲剧时的困惑:What went wrong? No matter what, they are human beings, so are we ……, 在心底深叹: 不是吗?那些就那样地突然地飞灰烟灭的,曾是跟我们一样的活生生的生命呀,无论如何! 那样的夜晚,那样的氛围,那样的心情,那样的感慨, 那样的无以名状,而,深刻…… 直到现在,或者更久,更久。 在皇家山的脚下,就坐落着麦吉尔大学-- 加拿大著名的、古老的高等学府。麦吉尔校园的初印象是在初到的一次闲逛中给我的。那个下午,走在出门拐左的那条看起来是酒店、银行、写字楼云集的大街,一个貌似“世界之窗”入口的古罗马角斗场的拱形门,和门边一左一右两块大大的、绿茵茵的草坪,很是吸引我那双已见惯广州的石屎森林的眼。瞧真点,竟就是我心仪已久的McGill了。于是,更是心仪,暗暗庆幸自己在国内凭有限的了解和无限的感觉做出的的决定。 那天, (其实, 那就如平常的每一天), 草坪上有一只又一只的小松鼠,或静或动,灰色的、毛绒绒的大尾巴,翘翘的,在阳光下,闪烁着绒绒的金光;或瞪眼瞧街上的热闹,或一蹦一跳的觅食玩耍,浑然不畏来来往往,甚至靠近它们的人们,一如那无数在大街小巷逍遥的鸽子。 街头随处可见的鸽子的逍遥, 现在早已有些司空见惯的了, 但在我出街的第一天却着实是让我感叹了一番。不知是因为干净,还是品种的缘故,这里鸽子的羽毛黑白得分外分明,很是靓的,尤其在阳光里,蓝天白云下。 第二次搬家,从downtown 的一边搬到另一边,附近有一个小小的、有着白求恩像的三角公园,每天去Concordia 大学图书馆上网,都见许多自由的鸽子随意栖在雕像的肩上、头上和脚下,甚至坐在长椅上栖息的人们的身边, 那可是蒙城几乎最热闹的街区了。每次走过,都会不自主地放慢,或停下,步伐,本已经很是悠闲的步伐,享受一下那种攘攘人群与熙熙鸽子共享阳光的乐趣的。 在蒙城,初到的我是屡屡会被如此这般的悠闲、自然的景致所撞击。仍深深记得来的第二天,在街头见到的那个城堡似的建筑,四周的那片古树围绕,开满小白花的草地,绿地白花中那一袭白衣悠然静读的少女。。。 那天,我就在那里长长的伫步,静静的告诉自己: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啦。 初印象里,蒙城不只是美丽的,也是友善的,完全不同于来之前得到的那种种间接信息。这里,在我的耳闻和网读中是“不会讲法语的人的地狱”(一网友在新浪BBS上对Montreal的结论),不知那个网友不好彩,还是我好彩,至今为止,我所碰到的人却大都是极友善的。 第一天到隔壁的法裔加拿大小伙子家借电话打回家报平安,他主动帮我拨那张移民公司送的让我颇糊涂的电话卡; 每每在街头捧张地图,东张西望之时,总有人主动上前相助,甚至不惜饶路带我过去; 第一次坐公共汽车,上了车,想确认一下没坐错,问那个女司机,她一时不确定,就叽哩咕噜的去与坐在她身后的乘客讨论一番,再给我答复。很有些感谢她的认真,没料,临下车,她竟还歉意地笑笑说:对不起,我的英语不好。 刚搬到现在这个法语区,想买件工具,在街边一家小店问可以去哪里,那位lady英语实在太差,我连比带划,她还是没明白。我想放弃了,谁知,她竟主动地叫住街上的两个路人帮忙。懂英语的路人将我的问题翻译给店主,再将店主的解答翻译给我,竟就是这样配合着让我知道了我想知道的所有。然后,另一个路过的、听到我们的问问答答的女士告诉我,那个店就在前面,到了那,她回指给我看,热情主动得的确让人有些意外。 最令我觉感动的一次是从shopping mall出来,这里因为冬天冷的缘故,所有出入口都是两道门,而且紧得很,空手的我都经常很困难才拉得开门,何况两手拎的满满的,我有些无措的站在门前,犹豫该如何方便的腾空手开门。 一个正迎面从外走过来的女士见到,马上笑容可掬地加快步伐赶过来,开了一道门,再开第二道,我忙不迭边谢、边过、边侧身让她过。谁知,她竟回身拉开了我前面的另一道门,笑盈盈的等我过了,才松手自己进去。 这不是酒店的门童的职业服务,一个陌生人完全的友善竟是可以如此的周到的,那一刻,我真的是很惊喜,望她转身前依然的笑意,转身后的背影,站在门外的阳光下,人暖暖的,心也暖暖的。 当然,我不敢说、也不能说任何这样的城市是没有歧视的,某时、某些蒙城人默默的歧视也不是感觉不到,一个眼神,一种语调,或是一付表情…… 只是,总觉得,有意让自己在感受歧视时迟钝一点,包容一点,淡泊一点,那些不太过分的歧视便也就无关痛痒了,而在感受美善时,不论对人、对物、还是对自然,敏感一点、用心多一点、不卑不亢一点,生活会因此心境而变得更有乐趣、更开心的,不是吗? 其实,想真点,不方便甚至歧视,在世界上哪个地方的新移民不会遇到呢?你看淡它,它便也就淡了,如此而已。 (突然记起看过一篇讲歧视的网文,很有趣,如大家有兴趣,以后分享吧。:)) 蒙特利尔的初印象中,如到过的任何其他城市一样,也有灰暗的遗憾处。 不知这里有太多穷人,又或者更是有太多懒人,在夜幕下的闹市区,在街道和地铁站口,随时可以发现流浪者和乞丐,冷不丁,很可能还会给突然伸过来的手,或是突然冲你开腔的乞讨吓一大跳; 这里的市中心的街道,特别是写字楼集中之处,每棵树下都丢满烟头;这里的地铁比较陈旧,街道的墙壁上满是涂鸦;这里的深更半夜,经常有改装过的摩托或小车在街上呼啸而过;这里装电话不仅要初装费,新移民还得要定金;这里的街名、站名、甚至某些商品都只标法文。。。 当然,还有不是蒙城的“错”,却着实让我一时无法习惯的东西,那便是每每突如其来的冷,真的是一点预备都不给的,十几、二十个小时可以降它过十几、二十度,风大得惊人,怕怕! 然而,无论如何,我真就这样来了。 这样感受着,蒙特利尔,这个我就这样来到的城市; 然后,就这样有了每天感受到的、一点点多起来的对蒙城的认知。 于是,我的旅程还会继续着…… :) (在这篇初印象中我没提及蒙特利尔的文化,那不是因为蒙城是一个文化沙漠,没东西值得一提,相反,蒙城是一个有着多彩的文化的、深富内涵的城市。下一篇,便讲讲我眼里的蒙城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