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曾于2005年8月以另一个ID发表于文学城
北京人艺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简称,在北京更简称为人艺。听说今年秋天他要来美国上演他的拿手好戏茶馆>。在此闲聊一些有关人艺的事.人艺成立于1952年,以演出京味话剧闻名。有人称他们善演“郭,老,曹” 的戏。就是郭沫若,老舍,曹禺。其实最叫座的是老舍的茶馆,堪为人艺的颠峰之作。至今盛演500多场不衰。其他还有骆驼祥子>,龙须沟>,以及郭沫若的虎付>,蔡文姬>,武则天>.曹禺的雷雨>,日出>,胆剑篇>也是非常有名的节目。此外,还有什么万水千山>,箭杆河边>,同志,你走错了路>>,刚果风雷>,李国瑞>,吴王金戈越王剑>,天下第一楼>等等上百出话剧,不少是因应当时的时代和政治环境而上演的。现而今,真正盛演不衰,还是老,曹的剧目。 如果要套用一句唐诗的话, 那就是,“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老曹万古流” 。也不是說那些劇就不好﹐但傳下來的是真好。
人艺剧场在北京灯市西口。文革以前,它的排演场在灯市东口。我小时候曾去那里面玩过。看见过他们做的道具。纸板做的碗,雪茄烟,窝头,木头做的房子,不要说在舞台上看不出破绽,就是放在眼前,若不拿手摸摸,也很难看出真假来。打那儿我才明白,为什么演员在舞台上摔杯子砸碗,他们总是不碎。
人艺排演场的橱窗里,挂着他们的剧照,久而久之,从剧照上就记住了演员们的模样。60年代北京没有现在这么大,人艺的演员大部分就住在灯市口附近,人艺的宿舍,好象就在史家胡同。走路或骑自行车就可以上班。有时在街上走着,就可以遇见人艺的演员。那年头也没什么追星族,顶多和演员对面走过后回头多看两眼,嘀咕一声,这不是人艺的XXX吗?
要说人艺的演员,按今天的标准,大概没有一个算得上俊男美女的。若是凭相貌去考电影学院,戏剧学院,大概都得落榜。可是若论演技,没有人不佩服的。一部茶馆>汇集了几十位大师级的演员,可谓群英会璀。于是之演的王掌柜,蓝天野演的秦二爷,郑榕演的常四爷,英若成演的刘麻子,黄宗洛演的松二爷,这几个主要角色自然给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其他众多配角演员也是演得出神入化。几句台词,就把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现在观众面前。
大名鼎鼎的董行佶,演过廖仲恺,孙中山, 蔡文姬>里的董祀,60年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播送过 敌后武工队>, 在茶馆里 除了演过马五爷,还 演过一个没有一句台词的茶客。
朱旭,在电影阙里人家>,没纽扣的红衬衫>,刮痧>里都是主角,还都得过奖。您要是现在回北京,还能看到75岁的他和84岁的郑榕在合演屠夫>。那才叫炉火纯青,宝刀不老呢。在此不多叙。他在茶馆>里,也演过一个没有一句话的茶客。
孙静修知道吧,全国多少人听过他讲故事,茶馆>拍电影时,他虽然不是人艺的,也在里面演了一个没有一句话的茶客,就那么一个伸手不让你说话的动作,就让你过目不忘。跟您这么说吧,茶馆>里随便拿出一个演员,到了影视界,用今天的话说,那都是大腕,都是角兒(念觉)。你看他们和别人一块儿演戏,就是觉着他们不一般。
演茶馆>里 穿灰大褂 的李大千,在寻访画儿韩>里演的甘子虔,真把邓友梅笔下挑画艺人的形像表演得淋沥尽至。
李婉芬﹐在茶館裡演龐四奶奶﹐也就在第三幕裡演了不到10分鐘﹐可你看她在電視劇四世同堂>裡演的大赤苞﹐有誰不拍案叫絕。
此外还有,演康六的牛星丽,演过电影老井>,演说书的覃宗尧,在电视剧二马>里演老马,演庞太监的童超,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演雷军长。演秦二爷的蓝天野,在电视剧渴望>里演王扈生的爸爸,想必这些角色都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至于于是之在龙须沟>里演的程疯子,青春之歌>里演的余永泽,恐怕更是有口皆碑了。我的感觉是人艺演员的演技要比电影演员的演技高多了。电影演员,你怎么看都是觉得是在演,而你看人艺的茶馆,你就觉得是人活生生的人物站在舞台上。打个比方跟您说吧,你要是在街上能遇见一电影演员,您准保是直呼其名,叫他刘XX,陈XX,王XX,可您要是见着于是之,就恨不得对他讲“王掌柜,您硬硬朗朗的“。见着童超,你就想说:”庞老爷,您吉祥“。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说。李婉芬就讲过,她演完大赤苞之后,走在街上,孩子们见了她,不喊李奶奶,而喊大赤苞奶奶。人艺演员们塑造的这些人物,已经深深地植入人们的印象里了。
1999年,我看人艺青年演员重排的茶馆>。帷幕拉开,看到我熟悉的演员们以从舞台上消失,想到他们有些已经作古,顿觉星转斗移,人去楼空,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真有“念舞台之悠悠,独苍染而涕下” 的感觉。 直看到第二幕,大令要杀刘麻子时,一声”就地正法“,我才觉得似曾相识,差点按看京剧的习惯大叫一声“好”。翻开演员表一看,赫然印着王德立,果然是老演员。不信,这次茶馆>来美演出时您听听是不是这一嗓子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