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洞庭红”一文试析小说创作成功的因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见在。"

朱希真的这首《西江月》是典型的“少儿不宜”,最好80+那种。凌蒙初把它放在他的“二拍”论坛镇坛贴“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作引,其实很有深意。

明清时的小说家大都是被社会给逼出来的,象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吴承恩等。因为饱受生活的艰辛,看透了人世的冷暖,所以他们的作品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凌蒙初也不例外,自认满腹经纶的他在科举仕途上却屡屡受挫,心中郁闷可想而知,这时正好冯梦龙的《三言》在热销,于是他灵机一动,及时推出凌氏系列《二拍》,遂一举成名。不过《二拍》中故事良莠不齐,这么多年老风翻看最多的也还是这洞庭红一篇,可以说是百看不厌,每看每乐。

继承三言的风格,洞庭红开篇就是上面那首点主旨的词,无非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那种让人耳朵起茧的安慰话。可是的可是,对于拼搏过,奋斗过,尽过自己最大努力的人们,这样的心灵安慰还是挺需要的,也所以才有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命若穷,掘得黄金化作铜;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 初看此话,不禁莞尔,仔细一品,方知其中有多少无奈。凌蒙初在这首篇文章上是花了大工夫的,其中自然有抒志解愁的意思。

这大道理侃完后总是有个做例证的小故事,就象《夺宝奇兵》和《007》里每集正经故事前总有个小引子(要是这也能追究版权的话,我们的外汇储备还会猛增)。金老头有力攒银,无福消遣,只应了一个命字颇让人感慨。而老风感到纳闷的是那平白得钱的居然受之无愧,这在现在可有”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的嫌疑。当然这事要是搁现在,恐怕事主连那三两纹银都不会主动奉赠,只有冷冰冰一句:“咋的了?有问题找我律师!”

不过若接下来仍是这样的故事,读者可能已经打哈欠了。这时老凌把握故事节奏的能力就显示出来了,我们的主人公--“倒霉蛋 ”文若虚同学及时粉墨登场。

若虚同学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浪荡人,“生来心思慧巧,做着便能,学着便会。琴棋书画,吹弹歌舞,件件粗通”,这样的人物若是到了现在那是呼风唤雨的大仙。他也不想坐吃山空,卖扇的主意也不算差,可他偏偏就是“背”,而这背字是没有来头的,那时岂能把天气算准? 于是背来背去,家底耗尽,若虚就成了个二等公民,人见人笑那种。

直到这一天碰到出海的一群商人,直到他拿着张识货的一两纹银买下了百斤洞庭红,全当路途解渴之用。

戏剧性的故事在有序地展开。想必读者看到这都欲罢不能:中国古文明是典型的内陆型,到明初才有大规模远洋的能力,偏生又禁海,所以出海巡游的题材在此前是罕见的,人们对海外的见识主要来自山海经之类虚虚实实的古老传说,即便是现在的读者,也会禁不住好奇的天性要看下去。

这里可以看到小说背景的重要性。

海外飘摇,这日终于到达吉零国。这吉零国就跟西游记里的乌鸡国一样,很难考证现在的地点,老风推测应是东南亚一带。文若虚合该发迹,捧出洞庭红柑桔,顿时惊艳当地,换来纹银千两。看到这,想必读者的嘴都和若虚同学的一样乐得合不上来了。这一两纹银还是张识货送的,若虚这简直是无本万利。

这里作者拿出了中国说书人的传家法宝:吹,有理有据有节地吹。这龙凤纹水草纹区别,皇宫进贡之类的细节,使得情节异常生动,显得真实可信。没有情节和细节的小说,就是根枯骨头,狗都啃不动。

吹,也是门艺术。人类从小就在接受吹的训练,不过儿童的吹,只是无意义的数字和程度的增加,而作家们的吹,那是有血有肉,铺陈有致的吹,吹的看客都要眉飞色舞,击节喝彩那种。当然也有吹破的时候,比方某说书的吹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带起丈方土地,偏有那好事的问那花和尚站哪?当然,这样不配合的观众毕竟是少数,大多时候都是说书人口若悬河,唾星飞溅,底下目不转睛,哈拉直流那种情形。

闲话少说,故事讲到这已经达到一个高潮,虽然到此它还只是一个暴发户的故事,满足的是大家想发财的小市民心理。当然,谁也不能免俗,发财的愿望大家都有,但是如何正确对待财富那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文若虚以前饱受挫折,如今知足常乐,就想守着这银子回家了。

然而他的运事才刚开始。

海上变天,抛锚史前荒岛,故事又有了探险寻宝的成分。在此无名岛上他发现一巨龟壳,或是造化,或是灵感,尽管并不明白此物的妙处,他还是费了老鼻子劲把它扛上了船,当然--得忍着众人嘲笑。不过,如果后来他们知道这是个宝贝,恐怕立刻都去下船搜荒了。

重新起航,回到福建,这时大老板波斯胡登场了。这异域商人的出现,又使故事平添神秘色彩。中国古代鄙视商业,商人的政治地位相当低下,他们的生活很少在文学作品里得到反映。其实丝绸之路上不知埋藏了多少动人故事,可惜大都不得传载,自然消亡了。这波斯胡相当谙熟中华文化,可见两地的商业交往是早有基础的。到此观众都猜到必有好戏上演,于是都屏了气等待下文。

可是这时作者巧妙地弄出个换座风波,讨价插曲,把大家的胃口吊得更高。

直待若虚在张识货怂恿下斗胆报出个自以为天价的五万两银子时,波斯胡才徐徐道来壳中奥妙:原来此乃鼍龙之壳,暗藏二十四颗硕大夜明珠,只一颗便值五万两银子。

众人自然喈叹,颇为懊悔。然而若虚同学却十分知足,“人生分定,不必强求”,谢过众人,自此过上幸福生活。

到这观众的心才舒缓下来,艳羡自然是有的,却也明白了作者想表达的道理。故事虽然以个人运势作主题,其实却隐喻生活态度才是成功的关键,困境不馁,见好就收,知足者常乐也。

故事的真伪虚实待考,然而作者讲述故事的手段却十分高超。故事不短,但是一气呵成,引人入胜。全文没有涉及任何性和男女私情,可是人物形象鲜活,语言生动,情节跌宕,再加上一个远离普通人生活的神秘背景,这个故事实在让人回味。

当今网络的兴起应该说使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然而这些网络小说的大部分都失于主题狭窄片面,除了情大概就是性,长此以往,难免会让小说的发展走入歧途。就算小说的创作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一味的荤油也会最终让人倒了胃口。其实人的欲望是多方面的,生活更是多维的,只有拓宽视角,挖掘深度,提高艺术表现技巧,才有可能写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来。

FG 2005-11 Tea-House

附链接: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