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路过休斯顿,终于去看了魂牵梦系的Menil Collection.
这座私家馆藏于1987年开放,拥有超过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是John and Dominique de Menil 夫妇的一生收藏,也是二十世纪全世界最著名的几个私家馆藏之一。
一进门,先被正对面的一幅名为《麦之绿》的巨大油画给震撼了一下。画面上灰白,绿与黄三种颜色混沌又透明的交织在一起,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那灰白色是一块乳白色半透明塑料板的反光,仿佛透过蒙蒙雾气看清晨的青黄麦田,迷茫又不清晰。我想,这幅超现实主义的油画一定是受到凡.高《绿色麦田Green Wheat Field)》的启发,色调色系几乎一样,可意境更加唯美浪漫。我实在是喜欢极了,在它面前左看右看又坐在对面巨大的黑色椅子上仔细端详了好半天。这样蒙胧且愉悦的画法让我想起小时候姥爷画的葡萄藤;想起第一次学画国画把黑色的墨汁泼了一纸,那些黑色的线条沿着宣纸洁白精细的纹路迅速曼延氤氲;想起很多年前看穿着紫色织锦的旗袍,梳了两条麻花辫松松的垂在胸前去看雨中的西湖;想起做了美梦清晨醒来却只记得一片模糊的线条与色块而懊恼不已……这样的模糊色彩,实在就是一个近视眼摘掉眼睛后的整个世界,优美明快,忽略细微的缺陷,将美好无限扩大。/>
类似这样优美而震撼的作品在Menil Collection里实在太多,无法一一细述。这里与正规博物馆的区别在于,每一样作品只有作者,年代与作品名称的注释,远远放在一定距离外不打破作品的完整性。展品,尤其是画作之间留存的空间十分大,少了大博物馆的拥挤与密度感。依照Menil夫妇当初的设想,这座馆藏的艺术性应超过历史性,不给观者过多的知识而扰乱对艺术品的欣赏。所以一圈逛下来,留有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那些超现实主义作品——Menil Collection的最著名之处。
这些作家里我最喜欢的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René Magritte。他的画色调沉暗,可每一幅又都有明快的部分。作为广告画家出身的Magritte,其作品里的人物都有些欧洲卡通意味,想像力极其丰富,很难说出他的画究竟是什么意思。可就是这些费解的构图,奇妙的组合,却创造出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一种痛苦的美感,一种几乎失衡的平衡。
小柯最喜欢的一幅是一个女人头像。远看鼻眼模糊,依稀是个红发女郎,走近才发现原来这女人的脸其实是她的身体:两只乳房,肚脐还有下体的黑色三角形刚好作为眼鼻口。整个画面精致而鬼魅,让人一面震惊,一面感叹这扭曲的和谐,同时因为这异样的美感而言语尽失。其实,小柯这样的描述实在是离原画的感觉十万八千里。画是视觉的艺术,是完全不同于文字的语言,这样拙劣的翻译出来必定失去原汁原味。
看完Magritte,再看毕加索的真迹,那些彩色的几何图形虽然同样精彩绝伦,却没有了初看超现实主义那不平衡美感的震撼。自古以来,盛名之下必然名不副实。大概近视眼的我更欣赏柔和的色彩,毕加索的东西线条太利,对我,是太过尖锐了。
还有一张不得不提及的小幅油画是美国现代超现实主义雕塑家Robert Gober的作品。画的主题是雨,背景是一片雾气氤氲的青紫色天空。地面是青草地,暗灰色的雨滴无边无际的降落下来。一朵白云,宣软如棉花糖般浮在地面,任凭雨点敲击上去。这幅小画挂在墙壁一角,在昏暗的黄色灯光下闪着幽光。一时间,我分不清那是画还是一扇窗户,我眼睛看到的仿佛另一个世界:白云生长在地面,而雨水从地面灌溉向天空。这是一幅如此悲伤的作品,可同时那朵白云又如此温柔的用雨水吟唱着一首也许叫做思念的歌。爱与哀愁,如此难以琢磨无法描述的情感,就在这样一幅小画里和谐的安静的展示在人面前。那么样强烈与奇妙的美感,那么深刻与无法解脱的悲伤,令人心动,叫人心疼。
本以为去过Menil Collection,对休斯顿自此不必有遗憾,这个城市就可以在小柯美国待行地图册上彻底被划掉了。结果,从博物馆出来后那种不想离开的感觉更加强烈。这一万五千余件作品是不定期循环展览,每一年还有若干不同的特别艺术活动,比如邀请西藏喇嘛现场制作沙画等。去一次哪里能够满足我贪得无厌的胃口!
唉!唯有幸福的叹口气,总算来了一次,不虚此行。祈祷某天更得偿所愿,逛遍世界三大艺术博物馆。在此之前,老天一定要让我健康安全的活着,因为艾小柯的愿望还没实现那!
Menil Collection
René Magritte的作品:La lunette d'approche,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