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京人物素描:箍桶匠刘不知

旧京人物素描:箍桶匠刘不知

现在家家户户使用的水桶大部分是塑料的。在没有塑料桶之前,主要使用铁桶和木桶。木桶是中国传统的容器,而铁桶则是从外国传来的,所以也叫洋铁桶。现在的塑料桶是一次成型,没有漏水的问题。而木桶和铁桶都是拼接的,使用久了,拼接的缝隙就容易漏水,必须修理一下,才能继续使用。所以在没有塑料桶的时代,修理木桶和修理铁桶的市场需要,造就了两个行业,一个是箍桶匠,一个是小炉匠,也叫“焊洋铁壶的”,之所以叫焊洋铁壶的,是因为他们还修理洋铁壶等等。

洋铁桶传进来之前,中国只有箍桶匠。他们走街串巷,修理漏水的木桶,过着安静的日子。洋铁桶传近来之后,夺走了很多木桶的生意。箍桶匠面临着失业的威胁。跟上形势的,就学习焊铁皮的手艺,改行当小炉匠,跟不上形势的,生意越来越少,直到失业。到后来搪瓷制品又被引进,像过去的马桶,饭桶,洗脚盆这些人们还保留使用的木桶,最后都一一退出历史舞台。箍桶匠这个行业,先从历史上消失了。塑料桶出现之后,小炉匠也从历史上消失了。

1898年,北京朝阳门外关东店的烂窝棚区,住着老少爷们两个人。老的是不到40岁的箍桶匠刘二竹,苏北人,他是20年前沿着运河走到北京的,后在朝阳门外落了脚,在京城干起了箍桶匠的活计。小的是13岁的男孩刘不知,是刘二竹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因为不知他的父母是谁,刘二竹就叫他刘不知。

刘不知从小就跟刘二竹走街串巷,小小的年纪也学会了修理木桶的手艺。但是他发现,京城的人使用洋铁桶的人越来越多了,于是他就跟爹说,他想去学习修理洋铁桶的手艺。听了这话,刘二竹就跟他急,骂他崇洋媚外,忘记祖宗。刘二竹想把他的精湛的箍桶手艺传给刘不知,这个心情是令人理解的。但是刘不知观察现实也正确,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潮流。爷俩从此有了矛盾。

过了一段时间,刘不知又跟刘二竹提起去学修理铁桶的事,那天正赶上刘二竹心情不好,就把刘不知打了一顿。刘不知从家里跑到河边哭。这时候,一个多嘴的女邻居告诉了刘不知,他不是刘二竹亲生的。这让刘不知很受刺激,他沿着运河往远方走,走了三天,走到了天津。

在天津街头,刘不知见到一个修理铁桶的小炉匠,就下跪,央求人家收他做徒弟。人家不敢收。刘不知接着找别的小炉匠。跪到第五个炉匠师傅时,那个师傅把刘不知收留了。

三年之后,16岁的刘不知期满出徒。这时候他万分地怀念养父刘二竹,他告别了天津的师傅,挑着一套小炉匠的家伙,从天津回到了北京。他想凭他的手艺挣钱,给刘二竹养老。

回到关东店,刘不知已经找不到那个破窝棚了。他找到那个多嘴邻居,说,大婶,我是不知啊,我爹呢?
那位大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你爹去年被八国联军洋鬼子给枪毙了。
刘不知问,为什么?他那么老实一个人。
邻居说,你爹说他恨洋鬼子,就参加了义和团,听说你爹还打死过一个洋鬼子,也够本了。

听了这个消息,刘不知再也没有心思修洋铁桶了。他卖了炉匠的家伙,备了一套箍桶匠的工具,在北京城里走街串巷,高声喊着,修理——木桶![2006-7-13]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