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六 评说 (10):为韩非汉奸罪翻案

版权说明:欢迎非商业赢利目的转载转贴我的文章。转载转贴时请注明唵啊吽笔名和博客链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原文 10 :

昭襄王 十年(甲子,公元前二三七年) 宗室大臣议曰: “ 诸侯人来 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 ” 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 “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 求丕豹、公孙支于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使之事秦。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夫色、乐、珠、玉不产于秦而王服御者众,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是所重者在 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臣闻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 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李斯至骊邑而还。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

昭襄王 十四年(戊辰,公元前二三三年) 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使韩非来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干韩王,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 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五十六篇,十馀万言。

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 “ 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 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 ” 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 “ 韩非,韩 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 ” 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赦之,非已死矣。

扬子《法言》曰:或问: “ 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 ” 曰: “ 《说难》盖其所以死乎! ” 曰: “ 何也? ”“ 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 ” 或曰: “ 非忧说之不合,非邪? ” 曰: “ 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 ”

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

评说 10 :

前 237 年,秦国驱逐各国来秦做官的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李斯上书,劝止秦王一刀切逐客的政策,认为人才选用不应该以国籍来衡量,恰恰相反,秦国历史上重大的发展都是外国人的功劳。秦王听从了李斯的书谏,收回了逐客令,并反过来重用李斯的残酷的人才战略,用重金在天下收罗人才,对不愿意为秦国效力的人才或暗杀或离间。这是秦统一诸侯的关键人才策略,这种策略在卷二评说( 2 )中有详细讨论,李斯是有计划大规模实施这一策略的政治家之一。

虽然李斯为秦国大量网罗人才,但当韩非表示愿意为秦效力时,李斯一反自己在《谏逐客书》中的宏论,认定韩非只能效忠韩国而不能效忠秦国,在秦王犹豫之际,李斯将韩非害死狱中。秦王追悔莫及。

李斯是能人,而且奉行个人利益最大化观念的能人,其观念与今天市场经济竞争观念非常相似。他初入官场,就下决心以势利谋迁升,迁升就是他当官的目的【 1 】。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但李斯自知学识不如韩非【 2 】,因此得知韩非投秦,怕韩非位居自己之上,便以生米熟饭计杀害了韩非。

韩非思想丰富,著书五十六篇,十余万言,创立《韩非子》学派。可惜书生气太重,在韩国无法施展抱负,想到秦国实现自我,却被同学害死。韩非口吃,不善推销自己,但对人与人的沟通理论却有学术专著 ―― 《说难》【 3 】。在《说难》中他写道: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他在给秦王上书中,立下军令状,说如不能一举令秦统一天下,甘愿受死。这正是“语以泄败”。对比之下,范雎吱唔其词地把妙计忍了三年,等到恰当的时机才对秦王说出内政大计,可算是“事以密成”。

韩非《说难》,讲的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韩非学识在李斯和秦王之上,向秦王求职,秦王怎么能判别出好坏?这跟一个行政干部给教授评职称一样,根本没有能力去评价,所以信息不可能对称,其结果是能钻营之徒都评上职称了,没有钻营能力的学者就落选了。李斯是有才学又能钻营,属今天市场能人一类,厚黑在所不辞。韩非秦国求职丧生,就是人才逆向选择的结果。

如双博士蒋国斌出境类似【 5 】,今天许多博士也因为超资格而失业,其困境与韩非一样,。猎头公司对博士人才也是逆向选择,资格越高,越无法就业。博士找工面试就如《说难》第一段所言(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完全不是博士不懂或不知道自身和应聘职务,而是无论博士如何表达,都无法满足面试考官的心理。甚至不在与说了什么,而在于怎么说,怎么握手,怎么用眼神。书生的眼神气质与人才市场格格不入,博士思维超前,与面试主考官难以在一个层面上沟通,韩非《说难》中对此有透彻阐述。以往以为市场经济能发挥人的才能,不料市场经济送了许多硕士博士去快餐店洗碗,完善的经济制度至今人类还没发明出来。

杨雄评论韩非,说他不是 “ 动以礼而止于义 ” ,不是君子坦荡荡之行,所以著《说难》反而因说难而死。司马光更直接指责韩非 “ 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即指责韩非 为汉奸行为,说韩非向秦国献灭韩之策,死有余辜。

其实韩非并不是不想效忠韩国,而是多年推销自己效忠韩国而不得重用【 2 】,在韩国历尽面试失败之苦而总结出《说难》专著。现代社会提倡人的自我实现,不提倡避世颓废,如果韩非在一国无法实现自我,是否可以试试其它国家?如果在中国身世坎坷,是否就应该到美国碰碰运气?,杨雄和司马光指着脊梁骨骂韩非投秦,其道德准则是认为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而韩非个人自我实现的追求已经与韩国集体利益发生冲突,人类最终解放,应该是人人都有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空间,所以杨雄和司马光的指责掩盖了韩非的合理诉求。

有些人在中国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就移居美国,是否就是汉奸叛徒?有些人在美国入籍了,又回中国发展,是否就是机会主义?按照杨雄和司马光的道德观点,以上两种人都是不道德的。但按照人的自我实现的追求,这些人的行为也是人类最终想要达到的合理诉求。

韩非李斯都是有成就的人才,韩非李斯都受到品格和道德方面的指责。人类到现在还不是一个完美的社会,对这种社会道德与个人自我实现的矛盾冲突现在依然没有解决的方法,为道德而放弃自我实现的有子顺一类,子顺直接退出官场;为自我实现突破道德底线的有李斯一类,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为不惜杀害同学;自我实现前途无望,干脆一棍子把道德底线打个稀吧烂有卢刚一类,卢刚学术文章好,但因博士失业而枪杀同学导师【 4 】。韩非打了一个道德底线的擦边球,结果性命名节皆失。在还没有方法解决这一矛盾的时候,保障个人基本生存权利和人类尊严是一个比较好的社会道德方案。李斯自我实现得不错,李斯小篆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关键的里程碑,李斯对中国文字统一功不可没。但李斯为了个人的自我实现做了许多不道德不人道的事情,李斯有权有势,不应该以此权势草菅人命,应该尊重韩非乃至诸侯不愿意效忠秦国的人才的基本人权。

因为无人知道韩非想要实施的秦统一计划,不知道韩非的计划对天下人是更人道还是更残暴,因此很难对韩非投秦进行道德判断。由于当时韩国没用誓死全力抵抗秦国入侵,指责韩非汉奸是证据比较弱的谴责,因为他是被派到秦国为 “ 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 ,就是说韩王不单不采纳韩非的强国策略,而且请求做秦国的藩属, “ 为秦谋覆其宗国 ” 在韩王已经是实施的行动,而在韩非还是口头意向,,所以韩非投秦更多的成分是属于对实现自我的追求、包涵了许多韩非正当的天赋人权。

参考链接:

【0】 原文 http://www.guoxue.com/shibu/zztj/content/zztj_006.htm

【1】 《史记 · 李斯列传》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87.htm

【2】 《史记 · 老子韩非列传》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63.htm

【3】 俞志慧 《韩非子直解》 http://www.confucius2000.com/scholar/hanfei/0012.htm

【4】 刘予建《万圣悲魂》 http://www.tianyabook.com/renwu2005/js/l/liuyujian/001/001.htm

【5】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currentevent&MsgID=142108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