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无疑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状态,不仅涉及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冷战结束后15年来,中美关系始终起伏波动,时上时下。近几年总体上相对稳定下来,但各种各样的麻烦却从未中断。两国关系就像达摩克利斯头顶上有一把细丝悬挂的出鞘利剑一样,总让人惴惴不安,心里难以踏实。 任何两个国家间都有共同利益和分歧,双方也会因一时一事利益冲突发生争议和摩擦,但一般不担心总体关系会恶化。中美关系却不同,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是,无事也有人要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地制造事件,一件小事都能闹得沸沸扬扬,给整个关系罩上一层阴影。其关键原因在于,美国背后有个冷战思维的幽灵作怪,总对中国疑虑重重,导致对中国战略定位上的错乱。 一、历史的经验教训 从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后的一百多年漫长岁月里,美一直积极参与了其他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1844年美国迫使中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望厦条约》,就是比中英《南京条约》更苛刻的不平等条约。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美盟国,美国才于1943年废除对华的不平等条约。二战期间美国帮助过中国,后却深深介入中国内政,帮蒋介石打共产党,最终造成对华政策的彻底失败。中美关系这段历史表明,中国一直处于受害者地位,而从没有做过任何伤害美国利益的事。一句话,中国人民没有丝毫对不起美国人民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了完全敌对的对华政策。国际上孤立,政治上敌视,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舆论上攻击,往来上断绝,无所不用其极。中美还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见,真枪实炮地干了一仗。这种状况持续了20多年。对一个拥有将近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美国如此仇恨,实属罕见,从任何角度说都是完全不正常的。 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共同对付苏联扩张主义的战略需要驱使中美相互接近。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解冻,1979年建交。双方先后发表的三个联合公报,确立了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美国把中国定位为“友好非盟国”。尽管双方间仍存在一些分歧,但整体上,不仅在国际问题上进行了良好合作,而且在双边关系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取得积极进展。严格来讲,这种情况也不属正常,因为整个关系基本维系在一个战略支撑点上,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就难以为继。 事实也确是如此。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中美关系立即受到严重冲击。在寻找新“敌人”的迷茫中,美国有些人把矛头瞄准了中国,致使两国关系一度陷于困难的境地。中方从战略角度认真分析中美关系的现实,认为双方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仍存在诸多共同利益,提出“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方针。中方积极而现实的态度,得到美国主流意识的响应。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内经过几度辩论,最终界定中国为“非敌非友”,确定了对华“接触加遏制”的政策。这段时期,中美间既有合作也有斗争,颇多曲折。美方允许李登辉去美活动和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等恶性事件,都曾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后果。但双方均能以大局利益为重,共同努力维护两国关系基本正常进展,两国领导人后来还达成共识,表示将致力于建设“面对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 2000年布什入主白宫后,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强烈言行将中美关系推向严峻局面,“撞机事件”更使形势一度相当紧张。“9·11”事件之后,美调整国际安全战略目标,中国因素上升,中美关系始有转折并渐趋稳定。 历史实践表明,像中国和美国这样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大国,如相互为敌,搞紧张,闹对抗,无论对两国还是对世界,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如能相互尊重对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寻求并加强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合作,对大家都有好处;如相互疑虑,又要合作又处处防范,关系很难真正稳定,合作也会多处受到妨害和限制。 简而言之,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与否,关键在于双方能否对两国关系有个实事求是的战略定位,尤其是美国一方。 二、中国发展的目标不是谋霸权 任何双边关系都脱离不开对各自根本利益的考虑,中美关系亦是如此。在当今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格局趋向多极的时代,各国利益日益相互依存和关联。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迅猛发展,自然会逐步改变国际力量对比的平衡,进而催化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这完全是正常的。美国对此感到关切,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美国如何对待和应对这种新形势,理智地判断中国的发展对美国利益的影响。 现在,美国对中国发展有几种时髦的说法,最为流行的是中国很快会发展成为“超级大国”,将挑战美国的国际地位或世界领导权,更耸人听闻的是渲染中国已经在这样做。事实是否如此? 美国所谓的“国际地位”或“世界领导权”,实质是指世界霸权。坦率地讲,这并不是受到世界人民普遍欢迎的东西。现在世界上约有200个国家,固有大小强弱之分,却无高低贵贱之别,应都是“地球村”中平等的成员。大国、强国只有义务为全“村”福利做出更大贡献,而决无权力凌驾各国之上发号施令。历史经验表明,任何霸权都不可能是永恒的;从世界发展的长远趋势看,霸权终将被清除出人类社会,而出现一个世界各国平等相处、共享繁荣的和谐社会。严格讲,美国的国际地位将主要取决于自身对世界的行为。如果美国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善待世界各国,并把自己的优势力量用于帮助各国人民的和平发展,必然会受到普遍的尊重。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美国,挑战美国地位的决不是中国,因为中国人民根本没有任何追逐世界霸权的意图。 首先,美国担忧中国争夺手中的霸权,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里令人想到中国古代一个故事:南方有种鸟,名叫凤凰,凤凰从南海飞往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猫头鹰弄到一只腐烂的死老鼠,见凤凰飞过,抬头盯着凤凰叫:吓,别来抢!(原文见《庄子.秋水篇》) 美国有些人把世界霸权视为珍宝,中国人民对此却嗤之以鼻。中国早已向全世界庄严宣布过,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也不做超级大国。历史上中国曾几度强盛,18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占世界的28.7%,都从未称王称霸。世界霸权完全有悖于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理念,也从来不是中国人民的追求。中国正在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人民历来把自身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世界各国一律平等,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实际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都对世界事务有发言权,这是中国始终不渝的主张和一贯遵循的行为原则。事实早已证明,中国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积极力量。要说中国对世界的抱负,那只有一个:就是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为创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霸权既不符合中国人民的信念,也不讨世界人民喜欢,对中国又绝无好处,我们何苦耗费精力去孜孜以求! 其次,过去26年,中国虽取得快速发展,经济年均9.4%,GDP总量达到2.4万多亿美元,跻身于世界前列,但这只略高于美国的五分之一,不到日本的二分之一。而中国的人口约是美国的五倍,接近日本的九倍,人均GDP在世界184个国家和地区中列100位左右。中国的综合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据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报告,2002年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水平,只相当于1858年的英国,1892年的美国,1957年的日本和1976年的韩国。中国至少需要100年的持续发展,才能达到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目前仅仅基本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20年只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即便在2050年左右实现现代化,也只相当于当前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就以中国目前实力而论,要想全面赶上美国,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再次,中国既坚持原则,也尊重现实。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需要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也需要稳定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更需要世界各国的友好互利合作。现行国际秩序框架和规则虽有不尽公平合理之处,但在维护世界正常秩序上仍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国模范地遵守着国际各种规章制度,并愿与各国一道使其更完善和符合时代的要求。如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中国的态度是积极、负责和认真的。中国与美国同是对世界负有重要责任和义务的大国,在不少国际问题上双方都有良好合作。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是历史形成的客观现实,中国没有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亚太的行动,相反却在诸如亚太安全、APEC等方面与美展开合作。 总而言之,一是中国根本没有挑战美国的念头,二是中国远不具备挑战美国的力量,三是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一直同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进行着合作。美国有些人凭几个表面现象,再加上主观的离奇想象,就臆断中国发展要冲击美国的世界地位,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杞人忧天。 三、中国发展对美国经济究竟是祸是福 渲染中国发展危害美国经济,是另一个流行的美国神话。美国总有人喋喋不休地在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做文章,制造出美国经济的所有弊病皆源于中国的错觉。 其实,美国不少正直的专家学者对此都有不同看法,他们通过认真和求实地分析,公正地指出美国的经济问题主要是由于国内原因,而不能怪罪中国。但这些意见往往不被重视,而那些指责中国的言论却被用来作为对中国施压的根据。一个典型事例是舒曼提案。该案声称人民币汇率被人为地控制在低于其市场价格27.5%以下,并称,如不解决,将对所有中国输美产品加征27.5%关税。连许多美国人都对这一看似相当“精确”的数字依据感到莫名其妙。原来在2004年4月和5月,美国一份报纸刊登过两篇文章,一称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15%-25%,一称被低估40%。于是,40加15除以2,得出27.5这个数字。人民币汇率是关及中国金融命脉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严肃问题,却被如此不严肃地对待,实在令人惊讶。 经济涉及国计民生,国家间经贸交往难免会发生利益碰撞,造成摩擦和矛盾。美欧是盟国关系,但双方各种各样的贸易战此伏彼起,为了几亿美元的香蕉贸易就曾闹得一塌糊涂。美日也是盟国,当年为大米问题也争得不可开交。中美在经贸关系上出现一些分歧本不足为奇,美国有些人却借故炒作,制造麻烦,把国内的经济弊病一股脑推在中国头上。 美方关注的经贸问题,中国专家学者都有详尽解释,道理已讲明讲透,本文不再赘述。这里只强调一点,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评估两国经济关系的合理方式,应遵循“综合效益观念”,就是要从全面角度分析双方经贸交流利弊,判断利益平衡状态,而不能拘泥于某一单项或某一方面,更不能因某一纠纷而采取惩罚措施,因小失大,影响以至损害全面的发展。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美间经济往来总量急剧增大,范畴更加广泛。这种形势给双方都带来越来越大的利益。中美建交时双边贸易不过区区20多亿美元,即便美国全是顺差,又能有多大裨益。据中方统计,1988年两国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1993年超过250亿,1997年接近500亿,2003年升到1263亿,2004年高达1696亿,2005年增至2116亿。从1993年到2003年10年期间,中美贸易额猛增了1000多亿美元,而不到3年时间又从1000亿飞跃到2000亿,这样的速度国际上少有。只要不增添人为制造的障碍,仍会保持旺盛增长势头。美方如能改变歧视性对华出口政策,增长幅度肯定将进一步提高。事实雄辩地证明,中美贸易对双方都有利,如果只一方有利而另一方受损,这种态势是绝难维持如此长久的。 贸易逆差是中美贸易中的一个老问题,原因很多,其中双方统计方法不同和美国等海外在华企业产品销往美国市场是两个重要因素。按中方统计,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始于1993年,而此后十多年,美国对整个亚洲地区的贸易逆差总量并未增加。2001年到2004年,美国与中国的逆差占美总体贸易逆差比重上升4.68%,而同期美国与日、韩和中国台湾的贸易逆差所占比重下降了7.06%。这正如2005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所言,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通过在华投资设厂再出口美国的方式,转移了他们的对美顺差。 如用“综合效益观念”来分析,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还给美带来许多无法用数字统计的好处。主要有: ──中国输美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这类生产企业正是美产业转型需要淘汰的,恰好为美国经济转型提供了适宜机会和条件。 ──中国从美国的大量进口(2004年将近450亿美元)为美创造了400到800万个就业机会,特别是大豆、粮食、棉花等农产品进口帮助维持了农业人口的就业,而在美国,这部分人员的失业问题是最难解决的。 ──中国出口为美国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价廉物美的产品,据估算,中国产品为美国中、低收入家庭节省约1000亿美元开支。同时也使美国物流部门获得不少利润,以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芭比娃娃”为例,进口价仅2美元,在美零售价则是9.99美元(见1996年9月22日《洛杉矶时报》)。这在一定程度有助于美国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美国在两国经贸关系中,除货物贸易外,在投资、技术输出和服务贸易三大块都占优势。就投资而论,美资在华设立的4万多家企业75%实现了盈利,不少企业利润率超出他们在全球的利润率。美资在华企业至少对美国有三点好处,一是增强了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企业产品大都销售在中国市场,赚了钱;三是所赚利润相当部分汇回美国。 ──中国大笔外汇储备购买了美国的政府债券,有力缓解了美财政压力。 中美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在经贸交往中,利益有全局的,有局部的;有眼前的,有长远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需要综合考虑。中美经贸交往如此大量和广泛,具体部门存在某些矛盾,或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也是可以通过平等协商解决的。任何一方都不应只强调自己的利益而漠视另一方的利益。中国发展带动了中美经贸关系的扩大,按“综合效益观念”权衡,这对双方都大有好处,是一种互利双赢的局势。 结论很明显:中国的发展对美国经济是机遇远大于挑战,是福而不是祸。 四、谁威胁了谁 每当中美关系有改善和发展时,美国各种反华势力总要跳出来鼓噪“中国威胁论”,这已经成了冷战结束以来的一个规律。美国最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五花八门,包含了政治、经济、能源、环境、安全等各个领域,而其中吵嚷得最凶的则是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因为这最易触动美国人神经。近些年来,美国五角大楼在这方面没少费心思,接二连三地炮制出种种报告和文件,国防部的头脑们也不失时机地渲染中国“军事威胁”。最近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更用了相当大篇幅描述对中国军事力量发展的担忧,赤裸裸宣称中国是“最具潜力与美国展开军事竞争的国家”。对这种论调,除了个别国家竭力附和外,包括许多大国在内的国际舆论都表示难以苟同。中国和美国,究竟谁威胁了谁,不妨冷静下来摆一摆事实,让事实做出结论。 历史情况姑且不谈,仅自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就长期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主要有,一是在中国周围组建和部署军事包围圈;二是先后发动侵朝、侵越战争,两次把战火烧向中国;三是武力阻挠中国的统一;四是不断干涉中国内政,发出反华战争叫嚣,污蔑中国是“侵略者”。当然这都是过去的事,也可抛至一边。那就看看最近几年。先是宣称中国为美“战略竞争对手”,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敌人”,公开宣布“协台防卫”,做出向台出售大批先进军事装备的决定,后又公然将中国列为核武器打击目标,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美中安全评论报告》等文件中制造紧张气氛,渲染“人民解放军的军力将会对活动于该地区的其他现代化军事力量构成切实的威胁”。2005年2月,美日联合宣布台湾海峡为“共同战略目标”。美方还提升与台湾军事交往的规格,并一再敦促台湾购买美先进武器装备。美国一方面竭尽全力阻止任何有助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举措,另一方面又调整战略部署,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军事投入,强化亚洲盟友共同防范和遏制中国,并在中国周围投棋布子。美国一些右翼媒体和智库也不肯落后,连篇累牍地推出形形色色的关于所谓中国“军事威胁”的报告和文章。凡此种种,都形成对中国安全的实质威胁。这样的情况,一般常识都不难判断,感到受威胁的应是中国,而不是美国。 这些美国人总喜欢就中国提高国防能力做文章。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和辽阔的海疆,迄今还未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在世界尚不安宁的环境里,发展足够强大的国防力量捍卫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保护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和平建设,完全是正当的,更是无可非议的。中国又是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国家,经济建设是首要任务,国防建设只能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用于军事上的财力和物力都是有限的。美国声称中国发展军事实力对美构成挑战和威胁,不妨把双方军力做个简单比较: ──2004年中国的国防费为2199.86亿元人民币(大约合255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5.77%,英国的41.03%,法国的75.65%,日本的63.97%。2005年国防费预算为2477.56亿元人民币(大约合300亿美元)。假设就如美方所称“估计出来的数字要比官方公布的数字高2-3倍”,也不过是600-900亿美元。而美国国防开支2004财年为4559.1亿美元,2005财年为4658.7亿美元,是中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四国国防开支总和的3.5倍。如加上对阿富汗和对伊拉克战争的追加拨款,总额约为5000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为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中国严格控制军费开支,1979年至2004年,国防费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比例下降近10个百分点。而美国国防费从1999年占世界军费开支总额的三分之一,迅速增长到占近半数。 ──美国海军现拥有12支航母打击群、12支两栖戒备群和7支水面作战群。美海军已有281艘舰艇,包括12艘航空母舰,仍计划今后5年耗资663亿美元,新建51艘军舰,包括两艘最先进的DD(X)驱逐舰。而中国至今没有一艘排水量超过八千吨的大型军舰,没有一艘航空母舰。 ──美国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700余处海外基地和设施,海外驻军28.05万,在亚太地区就有8.67万之多,并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有双边和多边军事条约。中国除了少量部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活动外,在国外没驻一兵一卒,更没有任何军事基地。 ──美国拥有比中国多几倍的核武器和导弹,其他军事装备也远先进于中国,并投入巨大力量搞“战略防御体系”。 ──美国军队早已实现成熟的机械化,并初步完成信息化转型,而中国军队还远未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不过刚刚起步。 仅从以上几个主要方面粗略对比,就可看出中美军力强弱差距有多大。一个军事力量如此强大的巨人却对军力刚有点增长的中国大叫:“你威胁了我!”。这简直就像《伊索寓言》中那只恶狼,要吃小羊却说小羊招惹了牎酰说中埂觥醪了美拐肌酢蹴多美埂鏊都不相信?font color="#ffffff"> 五、中美是否必然对抗 中美两国确实有很大差异,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发展程度、风俗习惯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双方定要对抗,更不能简单推论中美必有一战。 首先,和平、发展与合作已是国际的主要潮流,包括中美在内的各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与维护和平的决心决定了国际大局的走向。中美虽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但完全能够和平共处,互利合作,过去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已证实了这一点。30多年来,两国关系经历过大大小小各种困难,总体框架却从未根本改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对两国关系确有影响,但早已不是决定因素。如果任何一方借此制造对抗或挑动战争,都将陷入不义无理的孤立境地,中美两国人民不会同意,世界人民也将坚决反对。换言之,国际大气候不允许。 其次,世界处于全球化深入进展的时代,各国利益日益相互交织,大国之间尤其如此。像中美这样两个大国,如用对抗或战争手段来处理双方利益分配中的矛盾,不仅难以解决,而且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况且中美之间并不存在你死我活的利害冲突或难以逾越的尖锐矛盾。 再次,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没有对外扩张的必要。孔子说:“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在考虑自己利益时,也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在争取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要促使别人发展。中国正是依此理念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的。中国真诚希望加强同美合作,没有必要也绝无意挑战美国。从另一方面看,争霸世界虽是美国的战略目标,但在大国雄立的世界里,美国也面临诸多错综复杂的挑战,而且常是力不从心。在此情况下,美国不能不权衡利弊,认真思考集中力量对付中国是否必要和可能。尽管美国国内存在一些顽固不化的反华势力,仍会不时干扰中美关系发展,却难根本动摇其基础。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中美间共同利益不断增大,不断增多。双方在反恐、防扩散以及其他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在处理国际一些棘手问题上,相互合作符合各自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总体利益。中美经贸关系已发展到如此深远的程度,前景依然十分广阔,显然对双方都将越来越有利。两国文化交流和人民往来日益密切,双方确能相得益彰。现在不像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时代,撑起中美关系的不是孤单单一根支柱,而是多根支柱,基础更加牢固坚实,也更有力量承受各种压力,经受复杂考验。 中美合作两利,对抗两损,战争更将是对双方伤筋动骨的致命一击。两国人民都已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六、正确的战略抉择 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去年九月的谈话,有三点认识是比较清醒的:中国发展是无法阻挡的;中国不像前苏联,没有破坏现存国际秩序,也无意与美国进行竞争;同中国合作对美有利。不管“利益相关者”含义如何,至少表明美国对华政策更趋务实。与之同时,美国国内也接连不断传出一些刺耳的噪音,说明冷战思维仍在顽固地发挥作用,企图影响中美关系的基本走向。 建立更稳定健康的中美合作关系,中国方面不会有困难和问题,关键在于美国方面。 发展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和不容争辩的权利,也是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决心。经过27年多艰苦努力,中国已经逐步发展起来,并将进一步发展壮大。美国必须面对这一现实,清醒认识中国发展的国际影响和估价对美利弊,对中美关系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战略判断,这对两国人民、对世界人民都有利。 “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美国首先应该明白,企图改变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办不到的,必须尊重中国人民的意愿。 中美两国的处境、利益和理想不尽相同,不会总是志同道合,除像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特殊的情况,一般也不可能结成战略盟国。但从中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两国共同对世界人民担负的责任与义务考虑,双方应在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全面互利合作。现实地讲,美国对中国的正确战略定位应是:是朋友,不是敌人;是全面建设性合作的伙伴,不是战略竞争的对手。 (马振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原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