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年轻人新动向:跳槽当农民 新闻来源: 青年报 青年报3月4日报道,到绿油油的农田里去,种种蔬菜,养养鲜花,办办养殖场,这种略带几分诗意的“田园生活”已经成为一些都市年轻人新的择业方向。近日,上海农科热线接到的咨询电话中,不少是年轻人咨询如何跳槽做“农民”的。 “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已经有了几年工作经验,但觉得竞争压 力太大,所以打算跳槽的。”上海农科热线的专家方炳初告诉记者,打来电话的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认为其他行业竞争太激烈,而农业作为一个基础而重要的行业,目前存在不少发展空间。尤其是现在不少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留下些文化水平较低、未经专业培训的老年人和女人在家务农,这与“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并不对接,一些具有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到农村去正可大有作为。 “我当初也是这样想的。”曾经因为回乡卖鸡蛋而被本报报道过的复旦大学生顾澄勇告诉记者,读大学时他曾多次在大企业实习,发现工业、金融业的信息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作为一个计算机系的毕业生,进入这种企业后所要做的,无非是修修补补,不可能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相比之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还比较落后。“越是起点低的地方,越是有发展空间。事实证明,我成功了。”3年来,顾澄勇的一项项有创意的尝试,为公司赢得了不小的经济利益。如今,他也制定了自己的五年规划。“2010年,要让每个上海人每天吃上一个安全、卫生、优质的阿强鸡蛋。” 对这些有意转行做“新农民”的年轻人,市农委秘书长蔡友铭表示热烈欢迎:“希望越来越多有一技之长的青年人来建设新郊区。”他介绍说,在上海郊区的农民中,目前青年人才所占的比例很少。“建设上海新郊区,急需一大批有文化、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民,比如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农业技术推广员等青年人才格外欠缺。”蔡友铭还表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为加入到新郊区建设中的青年人才提高待遇等问题来吸引青年人才。 当然,要做一名合格的“新农民”也需要一定的训练和技能。方炳初表示,年轻人应该选好自己打算从事的领域,然后根据“缺啥补啥”的精神,选择到农科院、农业职业学院、培训中心等进行专业培训。对于上海来讲,食用菌、花卉、蔬菜等产业都是较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年轻人在这些传统农业领域,可以采用规模化、现代化、工厂化的生产、养殖,从而带动整个农村、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