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总说

2000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璀璨,百家争鸣。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苦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中国文化就是在那个时代被诸子百家构造了坚实的骨架,以至于经过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历经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到今天仍然根深叶茂,给我们这些后人以博大的庇荫。

在诸子百家中,老子的思想无疑是最深邃也最合乎现代科学的一位。那个时代认为神秘不解的现象,比如鬼神,在他看来不过都是道--宇宙发展总规律的自然表现,只是人们还没有办法认识到而已。和他一样,“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也是不信鬼神的,他们都不提占星卜卦,杞神拜鬼。正是他们科学自然的态度,才 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无神论的基础。所以自此以后,无论什么宗教进入中国,都很难在中国文化的土壤扎下根来。就连寺庙遍中国的佛教,也只是嫁接在中国文化这棵大树的一个旁枝而已。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输血,我想佛教的发展结局不是像在印度一样消失,就是变成像藏传佛教那样神秘。

在老子那个时代,现在所谓的科学技术那时叫做术,比如算术、医术、冶金术、占星术等,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领先于当时世界的。之所以现代学科没有出现在当时的东方,而是出现在西方的古希腊,是因为春秋时期正处于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整个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沦丧,礼崩乐坏,世风如下,人心不古,这个时候讨论治国安邦比讨论科学技术显然更为紧迫。而在当时古希腊的城邦,安逸的生活显然适合辩论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

老子的核心思想,用现在的话说, 就是最高统治者(圣人)应该按照自然运行和发展的规律(道)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政治游戏规则,并且自己首先以身作则的遵守这些规则(行不言之教),但是不能成为游戏的参与者(无为),让天下人民按照这些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规则自然竞争,自然的进行休养生息(人民有为),这样,天下也就无所不治了(无不为)。

这是多么现代的思想啊!我们知道,在西方法官其实就是一个主持人,他不参与控辩双方的任何辩论活动,他主持程序,甚至连最后的裁决都交给陪审团。正因为这样,尽管法庭判决有时也有问题,但是法官仍然被西方人民所信任,法庭也被他们视为主持正义和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不类似于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吗?难怪就连同时代的孔子和庄子都无法理解他的思想,他太超前了 。

道德经在当时是给候王们看的。但当时的候王们正在战天斗地的一展宏图,有为都做不过来,哪能默默无闻的无为呢,所以老子除了骑牛归隐也没有别的办法。要不是秦始皇的千秋大梦连两代人都没做过去,估计大汉的天子们也不会认为老子讲的是对的。毕竟前事不远,后事之师,用老子的办法试一试,还真灵,文景之治啊!

但是,后世被捧为至圣的确是孔子而不是老子。其实孔子的东西只适用于天有明君的太平盛世的管理,赶上天下大乱,还讲什么君君臣臣呢?君为臣纲,如果碰上一个昏君,一切就都乱了套,该怎么办?孔子没说,因为他不是侯王们的老师,他只是想给他们打工,打工仔哪有勇气指责老板呢。孟子胆子大一点,他说民为重,君为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但是后来的皇帝不喜欢孟子,说要是他活着就一定杀了他。为了儒家的生存,董仲舒就只好对孔学进行偷梁换柱的改造,让它只管臣民不管皇帝。从此以后,皇帝喜欢孔学,因为对统治好用而且自己不受约束;知识分子也必然是喜欢孔学的,考上一官半职,凭着半部论语,跟着皇帝吃香喝辣,吟诗作画,受苦的是老百姓又不是自己,你说读书人不把孔子捧成圣人,那捧谁呢!

最后,我要强调,老子的道德经是讲哲学,尤其是讲政治哲学的。 他讲的东西其实和黄老之道、庄子之道都没有太大的关系。黄老之道讲的是如何通过修炼得道成仙,只不过是觉得老子有名人效应,对扩大道教的知名度有益处,所以未经人家本人同意就把老子给供起来了;庄子之道是个人处世之道,讲的是在一个凶险异常的乱世里如何巧妙的生存下去。无用之用,庖丁解牛,逍遥梦蝶,与鱼同乐,游刃有余于世间,与世无争比鱼蝶,如果不求功名利禄,这才是个人潇洒自在的活法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