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央视《法治在线》播出“驻伊拉克警卫组(上)”节目,以下为节目实录: 演播室: 您现在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是一名中国武警的日记, 2005年3月,武警北京总队第五支队的赵勇军和他的7名战友作为第二批驻伊拉克警卫小组,来到底格里斯河畔的伊拉克巴格达,履行一项特殊的使命。在炮火和硝烟中历经艰险的同时,他们也用日记和DV机记录下了此行难忘的360多个日日夜夜。 出征 (2005年3月)(北京 武警某特警中队训练基地) (一队武警特写剪辑) 易尚文 23岁 一级士官 人称“枪王” 擅长战术和精度射击 贲叶红 22岁 一级士官 攀登高手 绰号“钻天猴” (走时钟 10秒) 谭 东 23岁 一级士官 擒敌能手 擅长散打 石 勇 21岁 一级士官 机智勇敢 擅长擒拿格斗 何 鑫 21岁 一级士官 能百步穿杨 是一名出色的狙击手, 黄柏仁 20岁 一级士官 有名的“机灵鬼” 擅长情报侦察,装备维修(拆枪) (集合,走近一间会议室) 2005年3月,从北京武警总队第五支队层层选拔出六名士官和两名军官集结在一起,他们即将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关门) (飞机起飞 到巴格达) (2005年3月 伊拉克) 伊拉克,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曾经建造过世界奇迹——巴比伦“空中花园”,还诞生了《一千零一夜》的美丽故事。然而今天它却沦为了一个充斥着枪炮、硝烟、恐怖和死亡威胁的战乱之地。 战后,虽然政府更迭,但中伊的传统友好关系并没变。我国的外交官们一直坚守在那里,为保持和发展两国关系而奔忙,考虑到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我国政府于2004年2月第一次派出武警官兵随行护卫。2005年3月,首批驻伊警卫小组将完成任务回国,第二批队员即将接替他们的工作。 赵勇军 29岁 中尉 第二批驻伊拉克警卫小组副组长 个人素质全面 组织指挥能力较强 (从手绘地图到会议室投影仪的图 同期:我们将执行一次特殊的任务) 娄益庆 41岁 中校 第二批驻伊拉克警卫小组组长 心理素质过硬 处置突发事件经验丰富 难忘的日日夜夜 (赵勇军的日记) 第一天:3月14日是个好日子。我们第二批警卫小组走出国门,远离部队和亲人,在伊拉克执行驻伊使馆安全警卫任务。这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倍感光荣和自豪,同时身感责任重大,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代表着中国武警。 见面礼 (飞机声+阿帕奇直升机) 封锁的街道、持枪的士兵、爆炸后的残骸,随处可见的检查,不安笼罩在巴格达的上空,也让队员们体验着与在国内执行任务时完全不同的心情。 赵勇军:当我到了巴格达机场下了飞机,那一刹那,那种感觉呢,就像说头发立起来了,心马上就提上去了 在我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临时所在地——曼苏尔饭店,警卫小组得到了外交官们用美食和拥抱汇成的最热情的迎接,同时,他们也收到了巴格达送来的一份特殊的“见面礼”。 下午4点10分,伊拉克的午休时间。突然,饭店里发出了一声巨响。 谭东:当时我在上哨,一个冲击波,爆炸声过后,窗户就使劲地就在摇晃,我就感觉到这个楼像地震似的在颤抖 沉浸在睡梦中的队员来不及去想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就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房间。 娄益庆1006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就马上就出去,大概也就是几十秒的时间。 易尚文:第一反应就到楼道里,看我们的警卫对象,有没有受伤 不到两分钟,所有的外交官都被安全的集中在楼道里。曼苏尔饭店遭到了迫击炮袭击,打中10层的一个房间,击落了阳台的钢筋水泥柱和两米多宽、两米多高的金属护栏,使馆车辆的玻璃也被弹片击碎。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但是作为警卫小组的组长,娄益庆不由得担心起来。 娄益庆 第二批驻伊拉克警卫小组组长:底下的楼层也很乱,我们还要担心有其他别的情况发生。比如说有冲撞我们使馆的,或者以他为借口、袭击哨兵的,袭击我们警卫人员的。 虽然这只是一次误打误中,可这第一次与炮弹的亲密接触,让队员们感受到现实远比预先设想的要残酷很多、也复杂很多。正像战后中国首任驻伊大使——杨洪林所描述的:在伊拉克,没有一处住所绝对安全。(杨洪林大使手记《亲历与见证》)(枪声) 冷枪 (枪声) 现场:(警报声 救护车声 枪声) 刚才玻璃差点炸破了 就是汽车炸弹 又打到咱们楼上了 把玻璃是炸破了 爆炸了 我刚才正坐在电脑前面 还得注意,注意隐蔽 现在你看还打枪呢 这个地方,伊朗使馆 玻璃哗啦哗啦 大厅玻璃碎了?嗯, 大厅那儿全是土 爆炸、炮火、袭击,这些对从小在和平世界里长大的武警官兵们来说陌生的事物现在正逐渐被他们熟悉。作为大使的护卫,他们必须确保大使的衣食住行万无一失。大使走到哪里,他们就要跟到哪里。外出时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穿着防弹衣。可很多时候,危险却防不胜防。 在使馆所在地曼苏尔饭店的院子,沿着这条大概也就能走150步的小路散步,就会时常遭遇意外。 娄益庆: 自于大使的身后大概一二米的距离。 随行护卫的队员迅速从三面紧紧围住大使。 娄益庆:最朴素的想法就是挡住,如果再有子弹把它挡住,就是这样,我们不到一米跟着大使 眼看四周没有什么动静,只有枪声远远的传来,队员迅速判断:刚才落地的声响很可能只是来自一颗流弹。 何鑫:一个子弹头,就是有这么长的一个子弹头,捡起来以后,拿在手里面,子弹头还是烫手的。 娄益庆:这样一条路上,如果你去低着头去散步,散这一圈你能捡到几颗子弹头。50:57 难怪杨大使在他的手记中感慨,连散步这样的消遣都得让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杨洪林大使手记《亲历与见证》) 难忘的日日夜夜 (赵勇军的日记) 第47天 星期五 4月29日 在伊拉克的生活还有些不适应,最近有五人先后生病。尤其是娄副支队长感冒发烧39C,硬挺着,真是难为他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体重就掉了3、4斤。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千万不能倒下。 苦中作乐 黄柏仁坐在椅子上直播爆炸)前面发生爆炸了,一直在爆炸,它的炸药大约有几十斤,有3架直升机飞过来了。桥上都已经塞车了,堵的跟蚂蚁似的,前面可能还在救援中,平时他们有的开的枪是防止道路堵塞,今天我想今天他们是枪战,具体是什么原因晚上看新闻再说,那个地方的危害没有这里大。现在这个巴格达的形势这么乱给我们执行任务也带来了障碍,而且我们最近出去的比较频繁。 赵勇军:现在的时间是2005年8月17日早晨8点40分,在底格丽斯河岸边发生了汽车爆炸。现在看到就是爆炸的外景,我现在位于的是曼苏尔饭店。又发生爆炸了,小黄你赶到了,你是第一时间赶到啊,又发生爆炸了。 从使馆临时所在地——曼苏尔饭店的房间里,队员们经常可以看到对面的城市中心街道发生爆炸和暴力事件。在熟悉了令人疲劳的风声鹤唳后,面对艰苦的条件,他们也学会了苦中作乐。 娄益庆:环境是我们选择不了的,阿拉伯人他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我们的外交官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去生活,我们作为军人来讲,这点更算不了什么,因此大家就笑着面对了。 警卫小组除了陪同外交官们外出执行公务,在使馆驻地每人每天还要至少6小时轮流站哨值班。一天下来,留给队员们的是汗水和疲乏,但由于水源受到污染,舒舒服服洗个澡成了最奢侈的要求。 何鑫1613反正是特别浑浊那个水,我们洗澡速度都特别快,三五分钟就洗完了,也不敢在里面多洗,多洗的话,那个水在身上,和那个水接触,身上容易起小红疙瘩,天天痒得慌。 在这些恶劣的条件下,思乡的情绪很正常的弥散着,但他们能做的也就是一周打个电话和家人简单的聊聊天。 再拨一个 我真的舍不得挂,因为拨的时间比打的时间长 通了(电话铃声) 难忘的日日夜夜 (赵勇军的日记) 第76天 星期六 5月28日 今天是晶晶一岁生日,中午我给家里打电话,听到女儿的声音很高兴,远方的父亲衷心祝愿女儿快快长大,有一个安宁的生活。生活在伊拉克随时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我现在也不知道下1分钟会发生什么事情,只知道当一个称职的警卫。 生死之间 五月的巴格达因为爆炸、袭击不断而被称为“黑五月”。就在这个时候,杨洪林大使接到命令、要在6月1日乘飞机离开巴格达回国,这意味着,他们将要在最危险的时间穿越通往巴格达国际机场著名的“死亡之路”。 (赵勇军布置任务 装备)对今天的勤务,我们出勤人员乘副驾驶位置要注意指挥好司机控制好车速。这2天巴格达比较乱,比较紧张,所以说我们要高度戒备高度警惕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大家分头准备 当天,巴格达的气温高达近60度。警卫小组携带着30多斤的装具冲进热浪。 石勇:感觉就是出去最后跟进了桑拿房一样,然后那个车,我们那个车一开把手的时候,他会烫手,特别的烫手。 车里的酷热和车外的紧张气氛都让队员们感到些许不适。从曼苏尔饭店到巴格达国际机场约25公里,沿途有三个美军的检查站。一般情况下,路上大约需要1个小时。警卫小组驾驶两辆车出发,在第一个检查站顺利通过,没过半小时就到了第二个检查站。但此时,候检的车辆却排起了长龙,足有40辆。这让赵勇军感到有些不妙。 赵勇军:一辆车一辆车检查,而且一个人一个人检查,检查每一辆车的时间呢,都得五分钟或者说有的车上乘的人多,就得十分钟。 他警觉的看了看被堵得水泄不通的车流,更加不安了。 赵勇军:尤其我们看见那个车破破烂烂的,感觉就有点不对劲 这条路上共有三个车道,其中靠内侧的两条是普通车道,最外侧的是VIP车道一般为美军专用,除必要的出入口外其他地方都用隔离墩与普通道隔开。 赵勇军:前面的美军车道,也就是离我们还有个100米,100米如果说这个口不进去,那么可能就再进不去了。 赵勇军的心里充满了矛盾,如果继续等候,很可能要误机甚至遭遇汽车炸弹;可美军专用道以前并未走过,贸然驶入会不会遭到袭击呢? 赵勇军:如果说我们当时不做出这个选择,你就错过这个道了,是进也进不了,退也退不了,所以就在那个瞬间呢,我说我们改道咱们走美军的专用车道,这是第一次,实际上也就是一次试一试 为了避免误会,警卫小组把使馆车牌拿到外面向美军哨兵示意,终于得以通行了。十五分钟后,他们抵达机场。刚一下车,耳边就传来三声巨响。 赵勇军:紧接着机场里面就传来了说在第二道检查站发生了爆炸,遭到汽车炸弹袭击,当时也就是四五辆车都已经全都炸飞了。 杨洪林大使安全的上了飞机。队员们返回时却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汽车的残骸、伤亡的平民、地面被炸出的大坑……。如果当时依次排队候检,遭遇爆炸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然而,险情并未就此结束。刚驶离爆炸点,一辆大型油罐车从远处疾驰而来,后面冒着滚滚黑烟。油罐车越来越近了…… 赵勇军迅速与后车的娄益庆沟通,指挥使馆的两辆防弹车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疾驰而去。这一天,他们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赵勇军: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如果说当时早一分钟或者晚一分钟,可能遇到危险是我们,尤其是两个小时之内,又发生了两次这样的事情,的确感觉与死神擦肩而过。 几次化险为夷,杨洪林大使与警卫小组产生了患难真情。 战后的伊拉克硝烟未散,街头枪战和爆炸事件频发,每当枪声、爆炸声响起,这些身着橄榄绿、胸配五星红旗、头顶中国警徽的官兵都可能面对生死考验。面对战火的考验,他们与使馆人员结成了一个特殊的战斗集体,军民并肩战斗在巴格达这个特殊的阵地上。 ——摘自杨洪林大使手记《亲历与见证》 2005年10月,杨洪林大使任满回国。新任的李华新大使与队员们又会有哪些患难与共的经历,踩着生命钢丝的队员们还要面对哪些情感的冲突呢? 演播室: 身处战地的警卫们要面对太多的紧张与危险,后方的领导和家人很想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为此他们说了一个谎。因为一旦这名队员在事发时获知真相,很可能极大分散他的注意力。而在巴格达,少一分小心就意味着多一分危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秘密呢? 明天请继续收看《驻伊拉克警卫组 下集》。 CCTV.com消息(法治在线):战后的巴格达,有这样一群中国武警,他们枕着枪声入眠,又时时在炮声中惊醒,他们是我国为驻伊拉克使馆工作人员派出的特别警卫小组。从和平城市到硝烟之地,他们和外交人员一起历经艰险。时间久了,因为害怕家人担心,危险的经历常常压在心头,变为了日记里的述说。 难忘的日日夜夜 (赵勇军的日记) 第233天 星期二 11月1日 昨天晚上12点45分,三声巨响,紧接着一阵剧烈的枪战,打的让人看花了眼,只看见子弹在空中穿梭,好像在放烟花,像这种不眠之夜是家常便饭,有时被恶梦惊醒,这就是我们在伊拉克的生活。但是给家里父母妻子打电话都说这里挺好,不想让家人担心,现在越来越不想打电话了,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因为同样的原因,队员贲叶红最近也很少打电话,不过部队战友和家人毫无例外的说大家都好。很久没有听到爷爷的声音了,他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似乎部队领导也刻意向他隐瞒着什么。这一次,他要求妈妈一定要让爷爷接电话。可电话那头的回答却让他大吃一惊。 贲叶红:她说爷爷去世了,已经很自然的说出来,她说你不要有什么想法,爷爷去世的那一刻,还念着你,叫你好好工作。 记者:当时你听了这个话,什么感觉? 贲叶红:难受,舍不得,因为人嘛,都比较有感情,就这么去了,将来回来也看不见了 可小贲是个极其内敛的人、他默默的调试着自己。作为组长,娄益庆相信他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贲叶红:不管是伤心也好,还是什么也好,把它化作工作动力。反正当时我就想,既然已经成为这样之后,还是按他们意愿去把工作完成好。 几天后,当娄益庆组长安排他随卫李华新大使和武官参加伊拉克建军85周年纪念活动时,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伊拉克流传着一句话叫“逢会必炸”,越是大型活动、越是人多的地方就越危险。 警卫组小心翼翼的做着准备,带齐了防弹衣、武器和通讯设备,以防不测。 外面又炸了一次,你们出去要注意点,今天早上炸了好几次呢 一路上,大家丝毫不敢放松注意力,气氛似乎很凝重; 直到平安抵达活动现场,才缓缓的出了一口气。按照预先安排的,赵勇军、谭东则在车内等候,娄益庆随大使进入。可是因为没有获得许可,小贲不能随武官进入,他只能留在门外。 贲叶红当时我就找了一个合理的位置,站在旁边,能够冲进去的位置,守着。 纪念活动非常隆重,如此热闹的场面在今天的伊拉克确实难得一见。可是,就在阅兵礼刚刚结束、贵宾们仍济济一堂谈笑风生的时候,两枚炮弹突然从天而降。 贲叶红 :突然听到空中有两个炮弹滑过来的声音,后来一看周围人全部都卧倒,高官都掩护撤走,当时就也没想,就直接把帐篷拉开。 娄益庆:那小贲简直就是冲进去的,在第一时间找到武官,找到大使,找到我们 老娄和小贲贴身掩护两位外交官,冲了出去,直奔接应车辆。赵勇军和谭东火速驾车脱离险境。 返回啦 马上到家啦,到使馆 每次出去都是提心吊胆,回到使馆就会好点 难忘的日日夜夜 (赵勇军的日记) 第290天 星期日 1月1日 05年是难忘的一年,更是收获的一年。虽然道路曲折,艰辛,恐怖,但是我们经历不凡,长见识也成熟了很多,懂得生命的可贵,珍惜周围的一切。尤其是和外交官们在特殊的地方建立了特殊的感情。在腥风血雨的伊拉克,共同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患难与共,终生难忘。 新年过后,伊拉克四伏的危机愈演愈烈,尤其是针对外交官和使馆的暴力事件更多了。 2006年1月21日,警卫小组接到了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个任务。李华新大使要到北部库尔德人居住区参加库区联合政府组建仪式,不仅涉及活动场所多达 12个、行程千余公里,而且路程复杂、从绿区、也就是国际区,到巴格达国际机场再到库区,途中多次换乘美、伊军用飞机,跨越伊拉克中部及北部。转换区域多、未知因素多、此行的危险系数大大增加。然而由于人数所限,大使只能带一名警卫。 娄益庆:一个人随卫大使,不像我们在近距离的这个随卫当中还有其他别的队员可以去接应,可以去顶替,这个就是一天24小时,三天72个小时,就要时时刻刻的绷紧这个弦。 一路上,老娄就怕自己的眼睛不够用。三天的行程还算平安。1月23日,大使按计划从库区返回,赵勇军等人负责去绿区的停机坪将大使接回使馆。就在他们整装待发之际,意外发生了。本来,从使馆到那里也就五六百米,但是地处两者之间的伊朗使馆门前遇遭汽车炸弹袭击,美、伊军警随即对现场周边和绿区实施戒严。 戴钢盔 赵勇军布置任务 今天伊朗使馆门口发生爆炸,我们出去之后大家要果敢,反应快,确保今天得任务万无一失。 一路上,很多道路都被限制通行,赵勇军指挥着使馆的雇员司机不断改变着行车路线。 赵勇军指挥雇员司机曼海姆:那个地方刚发生爆炸,咱们改变路线 但还是从1号口进吧。你给咱们绕开伊朗门口,伊朗门口刚刚发生爆炸。回原来路线,咱们还得走原路线。 爆炸那个地方 这个地方也爆炸过了,爆炸之后就封了 绿区,也被称为国际区,是美军战后在巴格达设立的安全区,伊拉克政府、美英联军总部和美、英等向伊拉克派军队国家的使馆都在里面。平时这里就戒备森严,遇到爆炸事件更加层层设防了。当天,美军关闭了绿区的两个出入口,致使使馆车辆无法进入。而此时,李华新大使乘坐的飞机已经降落在停机坪了。 娄队长:当然我们是很着急,因为在伊拉克这样的环境之下,说外交官暴露在露天之下,这是最危险的,第一件事情,那就是把我随身的大使背着的防弹衣赶紧给大使穿上 在外心急如麻的赵勇军几次与美军交涉,但终因当天情况特殊而没有实际进展。 我们第一次走的是绿区的2号门,那边发生爆炸进不去,走的这边也进不去,你联系下看有没什么途径 而在绿区的停机坪上,老娄得不到任何车辆可以进来或接大使出去的消息,更加着急。使馆的工作人员开始试图联系绿区内的车辆将大使送出来。 娄益庆:只剩下美军的车了,并且还只剩下一辆美国的军车,当然我们还是想,大使坐我们自己的车,这是最安全的 一个小时后,大使终于乘坐了停机坪上的最后一辆美军车辆。 队长他们已经到绿区口了,马上出来。好的,抓紧时间。 在路口另一侧,有2辆警察车,好像是…… 停的位置怎样?停在这里可以 大使乘坐的车已经开到了绿区门口,但与外围出口还有100多米的距离,娄益庆与赵勇军无法确认对方具体在哪里,他们互相寻找着。 娄益庆:我自己一个人就到这个绿区的两边去看,绿区口的两边,这边口没有,再跑到那边口,当然美军在后面也是虎视眈眈的,到最后我只能是扒着绿区的隔离墙才发现了我们的车是在右边的这个口。 赵勇军:我们一见了之后,就像见了亲人这种感觉,我说在这儿呢,他说终于找到你们了,然后我们车马上过去 大使的防弹衣防在车上,上车穿,不要在外多逗留。队长他们已经到绿区口了,马上出来。好的,抓紧时间 赵勇军:这段路虽然说是500米的距离,但是那天可能达到了160迈,三四分钟就到了使馆。慢一秒钟,或者你想你的下一分钟都有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危险 带着劫后余生的喜悦,一周后,使馆内度过了一年来最热闹的一天。这天,也是农历除夕。 当晚,队员们感慨最多的,就是时间过得真快,回国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难忘的日日夜夜 (赵勇军的日记) 第355天 星期五 2006年3月3日 上午我在屋里整理自己的物品,该装箱的都装箱,该移交的都交给使馆。11点钟包饺子,人多很热闹,干活也不累,12时45分我带黄柏仁准备下楼吃饭,刚进电梯没来得及关门,就听到外面一声巨响,当时判断是饭店被炸了,迅速分头观察,原来是饭店后院遭炮弹袭击,所幸无人员伤亡。希望第三批同志能安全顺利完成任务,我们也就踏实了。曾经战斗过的战地真有些眷恋。 来时有炮弹相迎,走时有炮弹欢送,警卫小组已经习惯了巴格达的硝烟。35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不仅维护了馆舍内的安全,还外出随行护卫近260次,妥善处置了各类突发情况,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中国武警”。 赵勇军:在那儿我们经常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一起渡过难关,圆满的完成任务,安全的顺利的活着能回去,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谭东:每出去一次,回来了,安全回来了,这时心里面特别高兴。 何鑫:在伊拉克经常看到像流星一样,划过一道一道的那种,其实那不是流星,那是流弹,期望是流星,然后自己默默地许下愿望 贲叶红:现在回来之后,如果有比较近的地方,有异常的响动,或者黑暗中有活动的物体,就立刻有一种感觉,马上要判断到底有没有伤害01:54:50 娄益庆:我们一年当中听到的很多的包括大使外交官,讲你们在守卫着我们使馆的大门,我们睡觉就踏实,这是所有的外交官他们共同的一个感受。 在战争与动乱、危险和苦难的环境里,几经血火考验、几回生死与共,武警官兵与外交人员结成了特殊的战斗集体。那么,这个集体有没有国际惯例可循?他们从选拔到培训又要经过那些严格的环节呢? 这里是武警北京总队第五支队的训练场,也是第一批和第二批队员的娘家。层层选拔中,他们要考文化、考意识、考身手、考品格;被选中后,还要练思想、练胆识、练战术、练配合、学阿拉伯语手语、学外交礼仪、学风土人情。可以说,队员不但要精通十八般武艺,还要能将近20种应急预案活学活用。 刘会成 武警北京总队第五支队支队长:我们支队两千多名官兵,确定在特勤中队100多名官兵里边选拔,那么特勤中队里面有一个特战排37名官兵,这又是尖刀的尖刀,从特战排中选拔出来这几名官兵,可以说千里挑一也不为过。 而警卫小组前往伊拉克,也是有依据的。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相关规定,使馆馆舍以及一切财产、设备、交通工具等都应受到驻在国的保护。但是由于伊拉克的局势很不平稳,曾多次出现外交人员遇袭身亡的重大事件,所以驻伊大多数国家的外交使团都加强了本国使领馆和外交人员的安全警卫。我国政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首次向国外派驻武警。 杨天福武警北京总队副总队长:我们中国外交史上第一次派出武装人员赴境外担负我国驻外使馆和外交官的安全,开创了中国武警首次走出国门,保卫我驻外使馆安全的先例。其二,这也是一个大国和强国国际地位的体现。如果中国不强大,国际地位不高,得不到有关国家的支持是办不到的。 从2004年至今,无论是第一批的席栓柱、李亚光等6名开山者,还是第二批的八名果敢勇士,抑或是现在仍在伊拉克坚守的第三批警卫组,他们不仅承担了保护外交人员的工作,也成为了协助外交官们处置突发事件的得力帮手。 三年来,三批武警以身涉险,践行着忠诚卫士对祖国的庄严承诺。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外交的意义,也感受到了祖国正日益强大。当我们身处和平时,也要特别祝福还在伊拉克执行任务的第三批警卫组的武警官兵们,完成使命、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