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戰:黑道背景一樣當選鄉村選舉"人情"至上 2005-11-29 03:56:59 中新網11月29日電距離台灣縣市長選戰只剩不到幾天,各黨派候選人卯足全力使盡選舉花招,要贏得媒體注意,也要博得選民認同。當眾人把焦點都放在台北縣、台中市等都會戰區,關注明星候選人的口水、抹黑戰的同時;在這場地方性選舉中占大多數、卻無法贏得媒體注意的各個鄉鎮選區,卻正跳脫一般政黨的操作,以獨樹一格的地方選風,默默地進行更激烈的貼身肉搏。 據聯合早報報道,相較于一般“都會型”選民注重候選人文宣、形象、政策,“鄉村型選區”當中,選民反而是以“人情”作為選民投票的基准。也因此歷年選舉,許多具知名度、形象良好的候選人,到鄉村地區參選成績不佳,但一些未必為人所知,甚至具黑道背景的候選人,反倒能贏得鄉村選區民眾的高度支持。 所謂的選舉花招,例如爆料、抹黑、口水,在鄉村型選區往往不發生作用,起因于鄉村型選區特殊的人文環境。 台灣鄉村地區,大多還保有農村型態,如此的社會結構,居民最重視的莫過于互相幫助的“人情味”,這樣的邏輯,同樣被鄉村選區的選民延伸到了選戰中,因此越是貼近基層的選舉,就越能反映這樣的狀況。 長期研究地方選舉生態的台中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王業立分析:“基本上,想要在鄉村型選舉中勝出,一是必須贏得地方派系支持,二是搏取地方選民的感情”,而這種傾向,“越是基層的選舉影響越明顯”,重要性甚至超越了政黨奧援。 王業立以上屆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長的當選名單進一步說明:“上屆縣市長大選,民進黨、國民黨分別各取得九個縣市,打成平手,到了縣市議員,民進黨只取得三至四成的席次,但看看鄉鎮長,民進黨幾乎只剩下一至二成的席次。” 造成這個結果,並非藍軍較受鄉村選民歡迎,而是因為國民黨擅長打“組織戰”,深入地方基層,和地方農會、水利會等與民眾息息相關的單位結盟,取得派系支持,增加戰力,而擅長打“文宣戰”的民進黨,就顯得與鄉村型選民距離遙遠,沒有派系力量奧援,選民又對文宣戰不買帳,力量自然就削弱了一大半。 至于選民對候選人的喜好,也超出都市型選民的理解範圍,最著名的例子,當推目前無黨聯盟“立委”顏清標。 顏清標出身台中縣海線地區,盡管擁有黑道背景,卻無阻顏清標一路從縣議員選到縣議長,甚至後來轉戰中央參選“立委”,也獲得高票當選,其中原因,王業立分析:“一是顏清標本身就是地方派系大老,掌握資源,二是盡管顏清標有黑道背景,卻勤跑基層,選民服務面面俱到。” 因為這樣特殊的選舉情勢,讓政黨、形象、文宣、口水完全影響不了鄉村地區的選民,因此在選戰中,往往可以看到政黨反而主動拉攏派系的現象,相對的,也因為選民易受派系操控,“賄選”的效用也比較容易在鄉村選區發酵。 不過王業立提醒,這樣的情況會隨著選戰的層級提高而發生變化,以去年“總統”大選為例,為升高藍綠對立,民進黨打出非常成功的“廟口耳語戰術”。住在台中縣東勢鎮的徐櫻玲描述說,東勢屬于客家城,原本選民投票給國民黨居多,但在去年“總統”大選卻一夕翻盤,近八成的居民“變節”投票給民進黨,原因是:“選前就有許多民進黨安排的人,到廟口或是一般民眾聚集處,以聊天的方式告訴居民,如果投票給國民黨,未來會開放‘三通’,台灣的農民以後就沒工作了。”這樣近乎謠言的言論,聽在以種植水果維生的東勢人耳里,人心惶惶,讓去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在東勢獲得前所未有的低票。 王業立分析,這種“耳語戰術”之所以能奏效,也是由于鄉村選區信息較為封閉,要不然“這樣的戰術,在都會選區恐怕就難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