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知三十载,重返北大荒》评论汇编 ---4

《焉知三十载,重返北大荒》评论汇编 ---4

(15) 再见

追梦 评论于: 2006-09-16 10:16:46

删除

今天第一次来,还没有机会读大作,但是从这些评论看,我也要认真的读一读。感谢到我博客造访。

老虎洞 评论于: 2006-09-16 04:12:48

删除

不知道你小学文学底子竟有如此优美文笔,何不弃工“打工”从笔,干点儿正事儿。

也是二龙山人 评论于: 2006-09-12 16:25:50

删除

来美国后每次在传媒中听同代人把上山下乡叫劳改 (labor camp) 心里就别扭。有时自问是不是因为在东北只呆了五年,“局势”没真正恶化就回来了,所以现在身上的阿 Q 气还没散光。作者呆的时间更长,但很多感觉是相同的。看来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命运丢过来一个带转儿的柠檬,总有人会把它加工成柠檬饮料的。多年之后,酸和苦都忘了,记住的只是它的清香。

无知老年 评论于: 2006-09-12 10:20:07

删除

写得好。虽然不是北大荒人,也几乎落泪了。急着推荐给在兵团度过 10 年的妻子。然而,我们这一代人的泪水,或许不需要如此佳作就会洒下的。父母辈有 8 年抗战 (前后其他都不算的话)的共同经历,我们这些所谓共和国同龄人则是上山下乡和文革。作者的平和心态是值得钦佩,但是历史的账还是要记下来,因为谁都不想再经历那样的年代了。日军侵华和十年文革(包括上山下乡)都是人为的灾难,我们(指自己,不是作者)不要因为恋旧情结而把那段时期过于浪漫化了。

BKC 评论于: 2006-09-11 13:16:35

删除

Very well written.
Thank you for the paper. I also appreciate the pictures, which brings me back immediately to Erlongshan (Two dragon mountain). I am delighted to see so big change in the downtown Erlongshan, but I am saddened by the village houses that are almost the same as about 30 years ago.
If I am correct, you used to work at the 10th company, probably graduated from Qinghuayuan middle school and possibly grown up in Beida area. I worked at the hospital and knew Huang Xiyang pretty well in his last few years. If you ever visited the hospital to see Huang, we might have a chance to meet each other at that time since I was at his bed side for many hours.
Anyhow, I hope that we can establish contact. My email is kangc@uci.edu.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wonderfuf writing.

太老了 评论于: 2006-09-10 08:05:02

删除

cshyfzh , 我不能同意你的观点。我也下过乡。那时的社会风更坏。只不过很隐蔽罢了。贪污的是不多,但是在“马列”的外衣下,干龌龊勾当不少。现在只是更直接罢了。
那些在各种运动中(注意,不仅仅是文革)整人的人,绝不比贪污犯强都少。毁了都少人的人生啊。

绿茶枸杞子 评论于: 2006-09-08 21:17:03

删除

大手笔,感动!
我已把全文转给了我妈,一个同样下乡插队了 8 年的知青,她很有感触。

jiangjiangzi 评论于: 2006-09-07 21:34:21

删除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haring your experience and your thoughts. I was tearful every time when I read it. It is very touching. Thanks again.

ryp385 评论于: 2006-09-07 14:49:34

删除

文章写得太好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你的心态太好了。希望你有进一步大作问世!
荣亦平

cshyfzh 评论于: 2006-09-07 06:46:55

删除

我也下过乡 . 那时虽苦 , 但灵魂是纯洁的 . 大家的生活相差不多 .
现在的生活好了 , 但社会风气坏了 . 贪污成了一种文化 . 只要你敢想 , 多大的贪污犯都有 ; 只要你敢想 , 多小的贪污犯也有 . 不知道这样的代价值不值 .

xinxing 评论于: 2006-09-07 00:51:50

删除

谢谢,非常感人,涕泪交流。
老刚,写点儿回忆录吧。

onebee 评论于: 2006-09-06 23:47:53

删除

感动中,忍不住泪水在打转

CHIHUO 评论于: 2006-09-06 20:57:12

删除

WOW 塞,看大家感动的是一塌糊涂啊,叫老刚煽胡的俺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最后这一集,让俺真真切切的感觉到,这阶级的烙印彻彻底底的烙在你宝贝儿子的心里了,北大荒后继有人了,老刚给你个建议,你改行当老师吧,你太能煽情了。文化水又脓,文笔好,讲课准能声情并茂,孩子们肯定喜欢听,还能提高孩子们学中文的兴趣,您老还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孩子,看你儿子教育的多棒啊,毫无怨言的跟着你这个老知青的爹,一步一个脚印的从这旮达走到那嘎达无缘无悔的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你儿子肯定心想,俺怎么有这么一个伟大的爹啊,哈哈哈。
我想大家都没有看够你的文章,真的希望你还能继续的写下去,哪怕是编点别的什么都可以,俺们都喜欢看,我估计你要是在这吃网里写点关于吃的文章,俺相信也一定写的特棒,肯定也能把吃迷的蛤拉子引出来,就你这文章叫吃迷陪这你流了多少眼泪啊,所以啊你要是写吃的啊,俺保证吃迷也会陪这你流很多哈拉子啊哈哈哈,俺在这就不再说感谢之类的话了,希望能尽快的看到你的好文章。您是咱北京银的骄傲啊。顺便问问文章里面的歌曲是不是有你唱的啊,我怎么以前都没有听过,要是你唱的,那你可真是太厉害了,俺真是无佩服了哈哈哈。

看客 2000 评论于: 2006-09-06 20:30:21

删除

感谢作者与我们分享这真实、感人的游记。真情实感,朴实无华,这才是文字的真正的意义。四十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那些事情,现在去给出任何的定论都为时过早,历史最终会作出公正的评判。对于那些豪情万丈、一往无前的千百万祖国的优秀儿女,历史已经竖立起了一座座看不见的丰碑。作为亲身经历的千万知青的一员,作者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怨天尤人,从丰富个人阅历的角度,给予 PAOSITIVE 的思考,这就更加另人钦佩。加上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终于成就这篇读来酣畅淋漓、荡气回肠却又平实醇厚、朴实无华的作品。感谢您!

别样明媚 评论于: 2006-09-06 13:38:38

删除

这样的文字总是让一种感觉涌上心头,总是让一种泪水充盈眼眶,感动与经历无关,与真情相关。
我找到的时候老刚的 blog 的时候,刚好看到它排在 99 的位置上,那一刻,我觉得这个九九真好。
其实我一直搞不清北大荒到底有多大,到底包括那些县。但是我觉得那片黑土地很近,很近。

道里道外 评论于: 2006-09-06 11:53:08

删除

看到最后,我竟然也跟着作者一样的泪满眼眶,这段历史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真是太遥远了,很多场景都只是在描写知青下乡的电视剧中才能见到,不过这组游记更真实,更感人,时隔 30 年,作者竟然对于当时很小的细节都记忆犹新,那个 8 年,无比宝贵的青春岁月就那样蹉跎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对于有些人来说应该是不堪回首的,甚至是憎恨的吧,,而作者却用如此情深义重的笔触来描述,实在难得,希望作者当年的朋友战友可以看到这组好文,一切功过是非都不重要,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只有记忆是永存的。

delilah 评论于: 2006-09-06 10:24:20

删除

好文,坚定了我也会去看看的信心,尽管和你不一样,哪里没认识的人了,因内蒙兵团是全锅端回城。
那时劫车的秘诀是,女生劫车,车停了男生才出来,肯定行。祝好。

来自乌裕尔河畔 评论于: 2006-09-06 06:25:24

删除

文章很感人。
不知你是否有北安至齐齐哈尔沿线各站的照片儿,如依安?

马大新 评论于: 2006-09-06 04:45:59

删除

梦中返乡景不变 , 今见新照已茫然 .
曾贪商社脚下暖 , 惊凝原地起楼盘 .
黑土流滑出指缝 , 亲情煨烫入心间 .
挥手遥对龙山远 , 钢甲纵横万米田 .

cde 评论于: 2006-09-12 05:53:14

删除

Dear Mr Hou
We miss you.support your artickels.

阁老 评论于: 2006-09-11 21:44:39

删除

罢了小弟,看了你的评论,完全赞同你的观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落户虽然比右派分子的劳动改造要好得多,但是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处在斗私批修的巅峰时刻。不管是知识青年还是我们这帮臭老九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候,把彻底改造世界观是放在第一位的。那是流行的口号是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狠斗私字一闪念。因此你说得在右派分子中表现出的原始的兽性、以诋毁别人显示自己的革命、以出卖别人求得宽署等无耻下作的行为同样存在。我记得在接受再教育的时候,指导员经常莫名其妙地找我谈话,说别人对我有什么什么反映,你应该怎么怎么对待。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拉练去平型关,我的一位同学回来后被人告发,说他在平型关上撒了一泡尿,一边撒尿一边说:你们捡块石子儿留念,我撒泡尿留念。那时说这话还了得,他立即被作为现行反革命关了起来,幸好 913 事件爆发,林彪摔死外蒙古,要不然我的同学必死无疑。后来一查,是一个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觉悟高而有意加害。在那个年月,悲剧随时可能发生。今天我们回忆过去,别人听了以为是笑话。这可不是笑话,而是蕴含血泪的真事。
馄饨侯的文章好就好在真实地记录了那段历史,这段历史是需要认真反思的,反思的目的是怎样总结教训,使这样的历史不再重演。

罢了 评论于: 2006-09-11 20:37:42

删除

看了“知青同龄人”的留言,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这不仅仅是“北大荒人”和“知青”们的悲剧,这是整个民族的悲剧。从五七年“反右 " 开始,中华民族就陷入了这样的悲剧。我最近在看从维熙的“走向混沌”,讲得都是些“右派分子”当年的劳改生活。书中描写了知识分子在饥饿和生存的压力下是怎样失去做人的尊严,是怎样被扭曲了人的本性。“他们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头上带着无形—但比有幸还要厉害的‘紧箍帽子’,肩上抬着超过人体正常负重的石筐,嘴里还要唱着抒情豪迈的歌。每个人都想表现自己的虔诚,都想早点摘掉右派帽子,归还人民队伍。因此有不少人用自己的虔诚诋毁别人的虔诚,或把别人的虔诚当成垫脚石,以羊群里跑骆驼来显示他们超人的改造虔诚。”因为饥饿,不少人得了水肿病而客死他乡。没有亲身经历过饥饿的人,是无法理解人在特殊环境中的变态行为,当饥饿超过人的耐力负荷时,为了生存,人就会失去人性,变成一头求生的野兽。比起这些“右派”来,“知青”和“北大荒”人或许要幸运一些,毕竟“知青”们还年轻,还有翻身的机会。我虽然没有插过队,但我的叔叔曾被送到安徽合肥插了七年的队,去年他这从澳大利亚回国探亲时,特意去了他插过队的地方。看到当年的乡亲们还是那么穷,那么苦,他没有一丝“衣锦还乡”的喜悦,他的心像铅一样沉重。。。
最近我捐助了几个云南贫困地区的学生,那些乡下的孩子们,他们的命运就像当年“北大荒”人的命运一样,如一朵朵伞形的蒲公英,无法由自己主宰,只能听任狂风对它的摆布和戏弄。我非常理解“知青同龄人”的心情,虽然以我们有限的能力,是很难改变他们这些人的命运的。但是我们手中有笔,我们应该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以示后人。
我承认,记忆本身带有筛选的功能,当年那些淡而无味、平庸的东西,当年那些痛苦的记忆,都从时间的筛孔里漏掉了;而留下来的都是些十分珍贵的,使你终身难忘的东西。但是我坚决不同意 “青春无悔”这样混淆基本逻辑推理的观点。同意这样的观点,无异于在说,,一个被殴打的受害者应当对殴打他的凶手感恩戴德,因为凶手的殴打增强和提高了受害者今后承受打击的能力。
前一阵,中国工人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这些作者都是“自己写自己”的普通当事人。他们咀嚼并反刍了苦难之后,终于拿起笔,用最接近真实的表达方式,勇敢地书写那段不堪回首、却又必须回首的历史。这是一套介于“小说”和“自传”之间的心灵之书,就像丛书总策划岳建一所说:“这套文本把追溯一代人生命与精神的本真、本原作为目标,对中国知青精神做最诚实、最本色的探索,努力荟萃散失在民间的富有个人特质、生命血脉、精神容量和历史价值的文本。这是一种质地和硬度,更是一项艰辛的抢救工程。”
这些知青作家,他们不是用文字来写作,而是用生命来写作。他们不是在创造文学,而是在保存历史。为此我深深地感激他们!
《落荒》-写内蒙知青的惨烈爱情
《无人部落》-写青海知青的以命抗争,
《泣红传》-写西南知青的“占山为王”
《羊油灯》-写知青内部的欺诈、叛卖与杀戮
《狼性高原》-写人性沦落为狼性的过程
《审问灵魂》-写愚昧者的忏悔和哭泣
这些书籍向我们展示了从“北大荒”的白水黑山到云南边陲的热带丛林,从青海的茫茫戈壁到内蒙的沙漠和草原,在这个没有幕布的广阔舞台上,上演了无数空前绝后的人生惨剧。

hey3g 评论于: 2006-09-09 22:14:55

删除

to 知青同龄人 : 任何人只能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上来写 , 让作者代言别人是不可能的 , 作者也不可能代言得好 . 您可以自己来写 , 保证震撼 !

CHIHUO 评论于: 2006-09-08 21:52:14

删除

看了这个同龄人写的感想,说实在的就是 14 集写的苍白了点,其实在每集里都有叫人震撼的地方,不可能震撼点太多了,如果到处都震撼,那感觉就没有震源了,就不突出重点了,就没有催泪弹了,总的感觉文章很有吸引力,老想这和你的下一集见面,这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别听那哥们瞎咧咧,俺们吃迷支持您

纵然平行 评论于: 2006-09-08 18:48:38

删除

Obviously, we grew up with very different environments/eras in China and your eight years involuntary "exile" life in northern China seemed so remote and cartoonishly outlandish to me on the surface, But the sheer contrast of the experiences of past-vs-now and China-vs-America has transported me through a surreal time tunnel with you as your trip stops were passing behind. Even I could not physically grasp what you have felt across 30 year time span, yet I intellectually am able to understand this trip's healing power to you and other readers who had similar experiences. Moreove, The special bonding between your son and you in this root-seeking journey is surely delights beyond words.
Finishing reading your series I think that this authentic, painful story has educated me alarmingly how much damage and harm could be done to a generation through few people's political struggles and ideology. I sincerely hope that China or any country on this planet would never do such cruel, intoxicating and inhumane things to its youth and or its people again.

阁老 留言于: 2006-09-10 09:28:32

删除

馄饨侯朋友,读完全文,心里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我比你幸运一些,因为在文革前考入了大学,没有上山下乡。但是在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日子里,我在码头上扛过大包,在青浦、宝山的农村里挥过镰刀,以后先后在唐山柏各庄农场、牡丹江农场、嫩江农场劳动过两年,总计时间也有四年。经历和插队落户差不多,所以读你的文章感到亲切,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没有亲身的经历是写不出这些文章的。三十年过去了,时代的变迁已经使许多往事变成淡淡的记忆,然而当历史的沉淀、世事的沧桑、蹉跎的岁月,被你再现的时候,就具有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感谢你把我带回到那个年月,并再次引发我深深地思考。尽管我们受了许多苦,但是我们也得到了锻炼,使我们踏上人生道路时,比别人更能负重,更能吃苦,更能奋斗,更能坦然地接受任何挑战。缅怀过去是为了珍视现在,让我们一起把今后的路走好。再次感谢。

Yuan 留言于: 2006-09-08 07:38:53

删除


8 年前我爸带我回去 , 您这算是又领我回了一次我的出生地 . 我生在三师 , 一样的田野 , 一样的屋舍 , 一样淳朴的兵团父辈 , 一样的令我终生不忘的黑土地的芳香 ... 谢谢侯叔 !

胖熊之惊现江湖 留言于: 2006-09-05 21:00:54

删除

馄饨候,在国内可以读到你这篇贴子并听到配乐吗?我非常想把他转给我最敬爱的叔叔看,我可以想象他一定会非常喜欢这篇文章的。尽管他不是知青,没有下过乡,但他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因为家庭的关系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是一个极具天赋的人,却在最宝贵的时光里压铁丝,当学徒。可是我极少听他抱怨,他靠着勤奋、坚强和宽厚一点点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我在你的文章里看到他的影子,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在国内读呢?谢谢你把这么好的文字和大家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