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印度教作為古老的心靈寄託,不能回應時代的需要。
──宗教,為甚麼像印度教那樣亂七八糟竟又源遠流長?
四吠陀中各有一經句,集為四句教,扼要申明其旨:「梵即正覺」、「我即大梵」、「爾為大梵」、「真我即梵」。正覺之外無一物,所有分別相包括生死輪迴皆要在大梵中消失于無形,如水滴流歸回大洋,火星飛墜入烈焰,旋風解散于風眼。宇宙這一基本奧秘狀態之象徵,為梵文的「唵」om,它是A-U-M三聲之合,相應心靈歷程的醒、夢、眠三個不同階段,意識、潛意識、無意識終極的合一。無意識的熏習vasanas似深眠,好像甚麼都沒有,可是帶著慣性和動勢,製造如夢的潛意識,產生各種幻象,只要從中清醒過來,歸回自我的純粹知覺,便為超越之存在,宇宙之真際。我即是梵,正覺中我梵之外無物,自亦無懼,故也無敵我之別。人都知美國是文化的熔爐,但印度早已如此。世界十二大語系中印度竟有其四,一國內共325種語言、25種常用文字,十幾個大民族,數十個小民族,八萬種次文化,12億印人八成為印教徒,餘者穆民8000萬,錫克及基督教徒各1400萬,另有少數的耆那教Jainism和佛教。四種姓縱疊形成階級分割,民族、語言、宗教橫列排開藩篱間隔,印度教卻是這世界五分一人類的包容力量!一千年來異族穆斯林入侵者相繼建立政權,視印人拜像多神為邪惡,頻頻打擊,乃成吠陀信仰中容忍的試煉。十五世紀虔信派Bhaktas以寬懷包涵,超越印、回兩教矛盾,為歷代努力和平者的靈感源泉;十六世紀的穆斯林皇帝宮中附設禮拜殿,供印度教、耆那教、耶穌會探討真理。宗教仇恨能以化解,最終仍待宗教發揮自身的善意力量,單想以政治方式解決兩教衝突反造成空前未有的悲劇,東印度、西巴基斯坦分治,徒使兩教1400萬人被逼離開家園及60萬性命枉死于暴力。正覺的堅實基礎,乃此時此在的本分責任,人生的價值,是捨不是得,這使看似奧妙玄虛的印度教文化,不僅是內省的,更是行動的。世人皆知德蘭修女的無私奉獻,但像她那樣服務的印度聖者和團體,很多一樣在做普通福利機構難以比擬的工作,只是較少曝光傳媒。印度教徒有6000萬在國外,遍居五大洲,從事各行業。印度教徒生而為教徒,自家庭穫得宗教熏陶,不太主張要人改教,然近年越來越多非印裔嚮慕學習,朝聖客絡繹于途,甚至修得正果做了上師。素食和瑜伽正漸漸成歐美的生活方式,業與輪迴變為西方易懂的語言盈篇累牘上了書店新紀元的分類書架。瑜伽改變腦波心跳體溫,在嚴格的科學測試下修煉者能停止呼吸半小時或嚴冬裸坐竟日,印度教確為人體潛能保留驚人證據,等待新技術發掘解釋。從全球視野觀察,這一古老的宗教經已面對了百年的現代化挑戰,正以最少碰撞磨擦的方式,積極向前。[全文完]
(十一月廿四日起全文逐日連載,歡迎讀者討論。
本文乃為原創,轉載或徵引,請說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