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幼青与他的《死亡日记》
谢金虎
很少有人能够在确知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用日记记下每一天对人生、对死亡的体验和思考,坦然地走向另一个世界。
现任上海浦东新区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的陆幼青就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人生。
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的陆幼青,于1994年被确诊为胃癌中晚期,1998年又在腮腺部发现了恶性肿瘤。两次大手术,都没有改变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先后在两家广告公司和一家销售公司任职,并与妻子、女儿一起选购了一套温馨、舒适的商品房,跟银行签了10年的按揭贷款。陆幼青的自我感觉是“生病后整个人生态度有了改变,变得豁达和开放了。有些事情很奇怪,当你想着念着时达不到,而退一步、退两步的时候却很容易达到”。
然而,病魔却无情地吞噬着他的生命。今年7月下旬,专家告诉他,他只有100天的时日了。面对这残酷的事实,他决定以日记的形式,每天用两三千字“记录下生命中最后的两三千个小时”。8月3日,陆幼青的第一篇《死亡日记》在国内的一个文学网站《榕树下》中,以《与死神相约》的专栏形式与广大网友见面了。
8月5日,陆幼青说出了自己写日记的原因:“死神在每个人的最后时刻都安排了一段孤独的时光。我已经走上了那条灰色的长地毯,何惧之有?我倒是觉得,正在做的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以我的阅读,这类文字实在太少了。我能记录的可能很有限,但至少,我在这么做,记录一些真实的事情。生命是因为有结局才绚丽的,我坚信这一点。犹豫过后,我对自己说:写吧。”
一篇篇记录着对死亡、生活、追求等真实感悟的《死亡日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男女老少,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陆幼青不无欣慰地说:“我用自己的分类标准把阅读我日记的读者分为两类:患了绝症的读者和身体健康的读者。对那些与我同病相怜者来说,如果日记能够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尊严,把握住人生最后一刻的美好时光,同时能够呼唤起社会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和理解,我就觉得满足了;对那些健康人来说,我希望我的文字能使他们降一降火气,减一减浮躁,因为如今这个社会中大家都活得不太容易。读一读一个曾经有所追求、事业也小有成就者在濒临生命绝境时的一些思考和感受,或许会让他们稍稍平静一些,对生活有新的看待方式和角度。”
陆幼青写得很艰苦。脖子上迅速生长的肿瘤使他的脸变了形,全身骨瘦如柴。“有很多次,我怎么也写不下去了,身体的疼痛是如此强烈,我必须不停地转换姿势;而每转换一个姿势,我身体上各部位的疼痛就要持续十来分钟。这样的状态几乎使我没法写下去。”刚开始,他坐在电脑前写,后来抱着手提电脑,在沙发上、床上斜着、躺着写,一篇日记往往要耗费四五个小时。最后,他实在写不动了,只有口述,妻子记录。他贤慧的妻子和10岁的女儿,在经历了即将失去最爱最亲的人撕心裂肺般的痛楚之后,平静地接受了现实,并且充分理解自己的亲人,努力地营造出一个正常家庭的氛围,陪伴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
10月23日,是陆幼青37岁的生日,女儿献上了玫瑰、满天星和贺卡,同事们送来了38只千纸鹤,妻子则帮他整理出了最后一篇《死亡日记》。至此,他共完成了82篇、15万字的日记。他把这部日记定名为《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全选本》,并且亲自设计了封面:一朵象征生命美好和渴望的金色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