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效书生乱解禅(篇外)我认识的几位修行人和一些往事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说了那么多关于禅的话,大部分是废话,然而“不为此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于是,也就说说。
  在说的过程里,常常会想起一些见过的修行人和事。


(一)
  第一个,是三皈依时的师父,一位老尼姑。
  那时侯我刚刚接触佛学,基本上不懂什么,好奇的成分多于虔诚,差不多是跟着朋友去看看热闹。
  关于这个朋友,倒有件事情可以一提。
  刚刚开始,是他向我介绍了佛学,也介绍了三皈依,我就和他抬杠:“佛自然没的说,法是佛说的道理,或者说是宇宙的至理,也没什么好说的,那僧,不过是一个凡人,僧众里良莠不齐,很多僧多半儿对佛法理解并不精深,说不定还是个骗子,怎么能与佛、法并列呢?这三皈依有问题!”
  那朋友被我夹缠的没办法,反驳又麻烦,不反驳也麻烦——唉,惭愧当初少年时啊。
  自然,现在那已经不是问题。
  门外人与门内人,有些做法,互相看起来,都会觉得很可笑。
  
  那位老尼姑,住在山里,我们起了个大早,坐了火车,又转了汽车,再走了山路,天还没亮出发,到了地方时,已经是近午了。
  师父出来和大家见了面,毕竟是远道而来,礼数总还是要到的,不过,她并不是很热情,除了寒暄几句,没有多说什么,差不多算是面色冷峻,令我有些意外。印象里一直觉得,修行人总应该是慈眉善目的,至少应该随和一些吧,怎么能对远来的求学者这么冷淡呢?——看见了吧,我当年是多么的挑剔,和现在的那些人一样,都是喜欢挑人家毛病,却不知道回头看看自己的问题:)
  有了这样的心思,自然就不能心平气和,而是戴了有色眼睛看待一切。
  我开始用挑剔的目光审视,自然又发现了诸多不满,那是,世界上哪里有完美呢,想挑刺还有挑不到?那就应了那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又说“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想挤总是有的”,挑刺亦然:)
  我混在经行的队伍里,胡思乱想着,走在那些虔诚念佛的人之间,装成很认真的样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说的就是那时侯我的样子了:)
  在皈依仪式前的间隙里,师父走到我旁边,慢条斯理的说:出火车站的时候,是不是看见一个穿灰衣服的人啊?
  我当时就傻了:她怎么知道的?
  出站口的时候,是有个穿灰衣服的人,向我笑了一下,就转身走了。——她怎么知道?
  是天眼通,还是他心通,抑或是化身?
  良马见鞭影而驰,我虽然是劣马,却也知道这是在敲打我呢。
  换成某些喜欢抬杠的,又会找出无数的理由,挑出无数的漏洞,如巧合啊、蒙几率啊、同去的人告诉她的啊、她事先安排的啊等等——还是前面那句话,挑刺哪有挑不出的,故意找茬儿还怕没的找?
  还好,我没那么极端,一敲打就醒了半分,所以还能得些东西,不至于自作自受自误误人还自以为聪明。

  皈依时,师父给参加的每个人都取了法号,给我的时候,深深的看了我一眼,说:净德。
  又是一棒。
  恰好点中了我的死穴。
  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的毛病,自己最清楚。
  一瞬间,我浑身虚汗涔涔而下。
  那一刻的警醒,至今难忘。


(二)
  第二个人,是台湾的一位法师。

  去拜见法师的时候,他正在禅房休息,所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他的声音,平缓清亮,得中正之声,自然是修证深湛的结果。
  他一出禅房,我就不由得暗喝一声彩,李叔同年轻时,大约也就是这样了。
  那时侯我想起的,就是武侠里的那些描写:长身玉立,英姿飒爽,渊持岳停,好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等等,若不是一身僧服兼面目庄严,怎么也想不出他会是和尚。
  我那时也调皮,后来就偷偷问他:师父啊,你这么帅,追你的女孩子不知道有多少,干吗出家啊?是不是有过什么伤心往事?
  他转头看我一眼,没接我的茬儿,只是微微笑笑,就看向远方,仿佛陷入了沉思,又仿佛想起了前尘往事。
  我自然不敢再多问,所谓点到即止,再问的话,那不是找打么:)
  不过,象我这样,心思既歪胆子又大的徒弟估计并不多见,所以他也没批评我吧。
  
  师父出了房门看到我们,微笑着致意:来了啊,路上辛苦了。
  我们自然回答不辛苦客气一番。
  然后他就与我们攀谈起来,都是说些闲话,并不是什么大道理,只是话里却似乎常常含有深意,可以引申启发,并不仅仅闲话家常。气氛却是很轻松,不是开始我们以为的肃穆紧张。
  他一边和我们说话,一边活动身体,姿势舒缓有致,法度谨严,我好奇心重,就问:您这是太极吗?
  师父笑:不是,只是活动活动。你也可以试试。
  我一身的懒肉,自然是试不来。
  很多东西,都是看起来简单,真做起来,可就是顾头顾不了尾,不是这里差一点儿,就是那里差一点儿,想做好了是难上加难。
  一起来的人里,有些想去膳房里帮忙——快到中午了,来听师父讲法的人,都是要吃午饭的。在庙里帮橱服务信众,是很多人喜欢做的积功德的事情。
  我本来也想跟着去,师父说:你别去了,陪我上山走走吧。
  我自然是受宠若惊求之不得。

  师父走在山路上,背依然挺的很直,象走平路一样,似乎毫不费力。平常疏于锻炼的我,就有些吃力了,气喘吁吁的大有吴牛喘月之势。看我有些跟不上,师父就放慢了脚步,看我一眼,笑道:身心不二,你可比我年轻啊。
  又是一棒!
  怎一个惭愧了得!
  他的眼睛望向前方,继续走着,语速和缓平正,并没有受到脚步和山风的影响。
  “每一步,都想着,是踏在莲花上。”

  山并不高,只是座很普通的小山。
  很快就到了山顶。
  我们站在山顶,遥望着山下的寺院,都没有说话。
  山不高,风却不小。
  山风凛冽,吹的他的僧袍猎猎作响。他眼望远方,目光里空茫与纯净兼具,眼神也是温润清澈。
  我不敢打扰,只在旁边看着他,脑海想着一个词:玉树临风。
  过了一会儿,他转过身,说:走吧。
  
  斋饭之前,师父作了段短暂的演说。
  在讲了一些基础知识以后,他问:“我们都知道有五味,酸甜苦辣咸。但是还有一味,平时我们注意不到的,我们能品的出,能喜欢,才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滋味。”
  我坐在他旁边的一张桌子前,忍不住微笑:师父的这个胃口,是吊给谁的呢?听讲的人里,尊敬者有之,迷糊者有之,发呆者有之,看热闹者亦有之,有几人能明白他在说什么呢。
  师父见我笑,也微笑着向我微微点头。
  
  那次以后,本来以为很快就能再见,因为师父说,他到别处讲课以后,还会回来一次,那时侯就可以再见了。
  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没有来。
  然后,我出国,就再没有了他的消息。

  很多年了,常常会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缘再向他请益。  


(三)
  第三位,是密宗的活佛。据说,是达赖喇嘛的师弟。

  去拜见的时候,是夜晚,走了很远的山路。
  那条路想必很少有人走,常常要停下来,移开挡在路上的树枝。
  夜晚爬山,又是一条没走过的路,风声飒飒里,借着隐约的月光辨认道路,也算是难得的体验。
  石板清凉,月光清凉,夜风清凉,人心也清凉。

  师父盘腿坐在炕上。
  看人先看相。
  师父的样子,是我见过的第一个称的上是“宝相尊严”的人,基本上接近寺院里的佛像的气度了。见了他以后我才相信,原来人真的能长成那样。
  他原来的相貌,应该是憨厚淳朴的那种,后来随着修行日深,慢慢的改变气质,相由心生,终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他的声音醇厚庄严,闻之神清心平。  
  他汉语说的不是很好,不够流利,思想的表达,也不是很确切。但有基础的人,能猜出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按照密宗的仪式,一路做过来,灌顶以后,就传一些密咒密法,后来传了破瓦法。
  我在旁边嘀咕了半天,终于不塌实,忍不住问:师父啊,这个方法,太危险了,万一定力不够,出的去回不来,怎么办啊?那不成自杀了啊?
  师父看了看我,微笑着,笑容里似乎有一些狡黠,目光却还是象孩子一般的温润纯净:能做到出去,还怕做不到回来吗?
  呵呵,我这个笨啊!
  当然这话里还有问题,并不是出的去,一定就回的来,但是道理在那里摆着,没有前面的基础,第一步都做不到,哪里谈的上后面,只要每一步认真做了,基础稳固,后面的顺理成章,自然不会有大的问题和危险,出现问题,也会懂得怎么应付和解决。我瞎操的这份心,算是没有悟性了。
  一棒打醒梦中人。

  
  学佛这么多年,这几位老师,是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也是在某些点上,给过我启示的。写出来,让大家看看,希望大家能籍此了解一下一些修行人的样子,也了解一些修行的道理,未必是我们一般以为的那样。
  人与人不同,修行人自然也是各有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会不同,不会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然而,同中有不同,不同中有同,同与不同之间,是有其深意的。  

  累了,希望大家看了有用吧。
  南无阿弥陀佛:)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呵呵多谢衲子兄——我早说过,衲子兄是最优秀的资料库,什么资料他都有:)
衲子 发表评论于
推荐给科学工作者的第二篇文章:
《最前沿物理学——宇宙只是个幻象》
http://www.talk_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21&ID=36789&page=1
(去除下域名中的划线)

此文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
留在我们眼前的只是一种集体的幻觉、一种由我们自己的研究模式所造成的伪迹.

前沿的物理研究愈来愈接近佛法(唯识学)了.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多谢衲子兄,祝衲子兄法喜充满!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呵呵,p4兄太客气了啊:)
不过你说的倒是实情,网上探讨,往往受限于文字篇幅与反应不及时,误会很容易产生,比起面对面交流,是比较不好的方式。
衲子 发表评论于
晕,网址被缩略了.
前面的域名是
www.talk_sky_land.com
除去两根下划线.
衲子 发表评论于
科学工作者请看这篇文章:
http://www..com/dispbbs.asp?boardid=21&id=36732&star=1#36732

衲子 发表评论于
喜欢听真实的佛教神通故事的朋友有福了, 请到:

百度贴吧 > 冯冯居士吧:
http://post.baidu.com/f?kw=%B7%EB%B7%EB%BE%D3%CA%BF

这下可以卸去微风兄写故事的负担了.

p4503a4 发表评论于
谢过莲花、罢了和各位xdjm!还惦记着我这懒散落寞之人,哈哈!各位嬉笑怒骂、调侃之风依如往昔,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

风兄,这一摸一拍,搞得我服服帖帖,一点脾气没有。哈哈。

其实网上留言,受篇幅、时间或心情所限,很多话儿也都难以说透和全面。所谓话说不偏,理说不透。发言只能站在一个角度,也许本意倒也并非如此极致,就像我也从来没有把佛学和科学对立一样。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呵呵楚天细心,那是我后加的,刚刚想删除呢,既然你看到了,就留着吧。
那段话还有不少,只是放了一句,很有些突兀,本来想另外成篇的,也就罢了。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呵呵,罢了兄不说话则以,一说话就寒碜我啊:)
p4辛辛苦苦一大篇总算没白费心思,这不,把罢了贤弟给引出来了!

罢了贤弟,愚兄微风想的你好苦哇!可惜我们所有人的面子加起来还没有p4的大,到底人家是学过科学的~~~~~~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呵呵,千呼万唤始出来,p4兄久违了啊:)
例证的研究方式,在遇到心理学方面,遇到和人的思想有关的东西,就会碰壁了,也许到以后科学发展到可以跟踪辨别人的思维的时候,就可以了吧。
呵呵,p4兄别听衲子瞎说,微风不过一凡人,他是故意夸张,与文人间的相互吹捧类似,客气一下而已。
机缘是人为的,在那里努力,自然就会多出一些,出国以后,机缘就少多了。世间法也是一样啊:)
科学一直在发展,到什么程度,自然就出现新的方法和理论,还没研究到的,自然也就不明白。
搞科学的,被自己“有知识的愚昧”所误,被新知识吓坏的,从古至今,不知凡几,也是常例了。
故事这东西,蒙蒙一般人也就罢了,p4兄高才,就换种方法吧:)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呵呵惭愧惭愧,让衲子兄见笑了:)
不过,我本来是开个玩笑,被衲子兄这么一说,倒显得我们与科学为敌了,其实咱们都是讲科学的啊,佛学很科学啊:)
楚天碧霭 发表评论于
“每一步都踏在莲花上”,记住这样的话了。

悄悄问声,是不是新增的?我怎么先前没有看到,是不是看得太马虎了啊,呵呵。;)
罢了 发表评论于
微风辛辛苦苦一大篇总算没白费心思,这不,把p4贤弟给引出来了!

p4贤弟,愚兄罢了想的你好苦哇!可惜我们所有人的面子加起来还没有微风的大,到底人家是学过佛的~~~~~~
清静莲花 发表评论于
哈哈,正在想怎么好久不见p4了,你就现了身,莫非是我把你想出来的?问好!

p4的发言和我的想法一样,顶!

风兄还是顺应民意讲讲故事吧。

P4503A4 发表评论于
一上来就能听到这么好的故事,真好,我也最爱听故事,什么“踏蟆踏茄”“丹童轮回”呀,看的时候都是最吸引我的。哈哈,搞科学的人都喜欢例证,讲故事最好了。

一口气看完新发的几篇和所有的评论,就在想人说“生有异相,必难为凡人”,这微风怎样的人物?才能碰上这许许多多的奇人异事,大好的机缘呀!怎是一个佩服和羡慕所能了得。难道我们真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体察的心,把上苍给我们的机缘都错过了?。。。(建议把那张和天津武林同道的合影发上来,看我们能否从仙风道骨中一样就认出风兄,哈哈)

我是佛门外汉,但好奇和探索之心还是有的。人说人类在第一个一千年就试图探索自身和世界的奥秘,冒出了一大堆儿的哲学家,再无法继续的情况下,在第二个一千年转而求诸外,发展科技,大大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但相信在这个第三个一千年又会在回到对思想、人从哪里来和世界奥秘的探索中。想来科研、佛学以及其它,都应该是虽是殊途,其所归应该是一样的吧。从来认为自己是科学中的混混,但想来那些搞科学的人应和我一样不会轻易被吓坏的。风兄还是再多说些故事,等着被点化呢!哈哈

在风兄佛门,见到衲子兄,问声好!难得罢了兄惦记,多谢,一向可好?

衲子 发表评论于
哈哈,当时读到那段,"淡"字马上跳了出来. 大概因为我做菜口味十分清淡的缘故(连盐都很少放), 亦或"淡淡微风"念叨久了, "淡"字的印象自然很深了.

我最喜欢听故事了, 哼哼, 就应该吓吓那帮搞科学的家伙.
淡淡微风 发表评论于
呵呵,衲子兄果然有慧根啊:)
故事说多了也麻烦,听起来都是吹牛和故事,怕吓着学科学的朋友们:)
dogwood 发表评论于
Thinking
衲子 发表评论于
相较于理论性的文章, 故事性的更受大众欢迎. 微风兄何妨再加点料. 譬如老尼师, 她的事迹应该不止文中述及的部份.
衲子 发表评论于
哈哈, "淡"味, 然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