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先后发表,这两部中篇小说被视为是“现代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代表作,两位作者也被称为“现代派”。这两部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继刘索拉、徐星之后,许多年轻的作家相继开始进行带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创作,如马原、洪峰、格非、残雪、余华、孙甘露、莫言、苏童、扎西达娃、叶兆言等。他们在创新上是刘索拉、徐星的延续,并且打下了一个天下:先锋派。在中国八十年代文坛热闹了一翻。尽管现在有着“先锋”作为一个群体已经不存在了的说法,但他们至今在中国文坛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昔日先锋今何在?
■家中被劫 徐星要卖著作版权
45岁的徐星宣布重出江湖。
他正打算写一组都市的长篇小说,写了10多年的20万字长篇小说也已经完成15万了,即将脱稿——这是一部写两个流浪汉的都市小说。徐星肯定会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徐星一直打算不靠文学养活自己,但这次,他要在网上发布消息,要出售包括《无主题变奏》在内的18万字作品的著作权。2月21日,盗贼越窗而入,洗劫了他在劲松的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除了盗不走的作品著作权。徐星平时主要依靠给外国人教汉语生活,现在——徐星要靠文学养活自己了。
谁都知道徐星的《无主题变奏》。但徐星认为,他的许多作品都比无主题变奏写得好。如《城市的故事》、《无为在歧路》、《饥饿的老鼠》、《剩下的都属于你》等。可是《无主题变奏》的名气太大,把他其他作品的光芒掩盖了。但事实上,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如一位叫浪打郎的网友说:“我最可惜的一本是徐星的小说集,好像叫什么《饥饿的老鼠》,我满中国地找了整整六年,在不止十个书店做过缺书登记。我想再看看它,它把我的一生都搞乱了。”
1989年徐星去了德国,在海德堡大学当助教。1991年,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夫人看了徐星的法文版作品集,连声叫好,同时得知徐星就在这个城市,于是邀请徐星去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所在地,也就是伯尔的老家去专门写作,对方提供一切写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徐星就在那里写了两年。在此之前,受邀请的是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的索尔仁尼琴。在那里,徐星应瑞典皇家大剧院之约写了《星期天早晨:在某地》、《一场叙事如何完成的》、《河马和王子的故事》等戏剧,还有《失去歌声的城市》、《我是怎么发疯的》等小说。另外,徐星还写完了他的长篇小说的第二三部分。
1994年他回国后,一直很因俗事繁冗,无法静下心来写作。直到这次盗贼把他家洗劫一空,徐星变成了一个赤贫之人。 徐星终于要靠文学养活自己了,徐星也要重出江湖了——对于他的新作,我们拭目以待。
■新书推出 刘索拉成多项名家
刘索拉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为其新书《行走的刘索拉》签名售书,该书是作曲家、小说家、人声表演艺术家刘索拉的一部关于音乐、艺术和人生的对话随笔集,由昆仑出版社出版。
她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刘索拉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中较早显露出现代派特点的“先锋小说”作家。1988年后旅居英国,现定居纽约,从事作曲、演出及写作等文化艺术活动。
■改行教学 马原当上名校教授
1989年,马原在《上海文学》上发表的中篇小说《冈底斯的诱惑》,被视作中国先锋派小说的开山之作。不久前,马原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两个男人》,浙江文艺出版社正着手推出《马原散文》。而据了解,马原目前正在写《我不像我》和《上下都不平坦》等长篇。
而且,“汉子马原”也变成了教授马原。目前在上海同济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文化艺术系当老师,因为在这以前没有从事过教学,所以教授资格要讲一段时间课才能批下来。 马原告诉记者,他在给学生开一个“阅读大师”的课,同时还要教一些创作上的课程。马原说,他一直希望当老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当老师是小说家比较理想的去处,课程的压力不是很大。
学生是流水的兵,年年更换,会给我带来新鲜气息。谈起新的小说,马原表示,一直在写。“虽然,不是很顺,一直没有小说拿出来,因为一直不愿意写得与以前的一样,我认为,一个作家,哪怕去重复别人,也不愿意重复自己。”
■编写话剧 莫言再造文艺热点
2000年,莫言在小说、散文、电影、戏剧等方面全线出击,并且大获成功。莫言成了先锋派复兴的最主要的象征之一。2000年10月,浙江文艺出版社以经典的姿态推出了《莫言散文》,同时,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莫言小说精短系列》(三卷);而25万字的长篇《檀香刑》在今年春季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以4.8万册的订数位居文艺类作品之冠。
被“选秀”之事炒得沸沸扬扬的张艺谋新片《幸福时光》其实是根据莫言的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改编而成的。而话剧《霸王别姬》也是由莫言编写的。莫言一直依靠恣意汪洋的才情,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文艺热点。
■忙于调动 格非准备供职清华
格非,原名刘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教授。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访问过德国、瑞典、日本等国。主讲“写作”、“小说叙事学”、“伯格曼与欧洲电影”等课程。出版《格非文集》(三卷)、《小说叙事面面观》等著作。格非告诉记者,现在正忙于调动,准备调到清华大学中文系。没有时间调整,因为主要是岳父岳母在北京没有人照顾。
■收入可观 苏童名作改拍芭蕾
小说《枫杨树山歌》的开门红,散文《河流的神秘》上排行榜,张艺谋执导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将“苏童年”推波助澜。但这些,都不是最本质的,最本质的是苏童本身就是当代中国最具潜质的先锋作家。
苏童告诉记者,《枫杨树山歌》是他用“枫杨树”系列短篇小说组装而成的长篇,“枫杨树”是他“虚拟的老家”。这个地方,“是我长辈们生活的地方,与我的灵魂有关。我试图通过它去描述我精神的某一个地方,离现在的生活很遥远。
枫杨树是一个最神秘的空间,虽然有祖辈人生活的影子。” 苏童非常偏爱《枫杨树山歌》,而《枫杨树山歌》也很争气,在今年春季图书订货会上,一下订出了三万册,位居第二,第一的是莫言新长篇《檀香刑》。最近,《散文选刊》组织专家及读者共同推选出了中国散文排行榜,作家苏童创作的《河流的神秘》也名列榜中。
张艺谋执导的根据苏童原著《妻妾成群》改编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将由中央芭蕾舞团今年5月上演。据苏童透露:“出让芭蕾舞改编版权的合同三个月前就签了,版权费还可以,比当年出让电影版权费当然要高多了。当年《妻妾成群》改编成电影,版权费是很低的,和张艺谋吃一顿饭,稀里糊涂也就过去了。改编成芭蕾舞剧的费用还算可观,现在,毕竟时代不同了。”但苏童拒绝透露具体数目。
■文风多变 叶兆言办起专卖店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余华、苏童、叶兆言、格非等总是放在一起,成为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不久前,叶兆言在一份名叫《东方明星》的月刊上开了一个《兆言专卖店》的专栏,专卖“闲话”。同时,叶兆言在《收获》上开设了《杂花生树》的专栏,写散文,写那些人物。该书也将出版,结集成作品出版。浙江文艺出版社于今年推出《叶兆言散文》,认为,叶兆言的散文表现了浓厚的文人情调,无论是漫谈古城南京,闲话文化名人,还是追怀亲朋好友,都显得学识渊博,坦诚真挚,散发出平和恬淡的儒雅气息。记者问:今年写了多少篇散文?叶兆言说:100万字!叶兆言最后告诉记者,2001年他将写一部童年“文革”题材的长篇小说。至于写作风格,始终觉得自己在变,文风文体一直在变,不变就江郎才尽了。
■卖书20万 余华新作仍未写完
余华其实是目前最红火的先锋派作家,如小说《活着》居然能够在两年之内卖到20万册。现在余华的任何一点新闻都会引起各地媒体的争相报道,如作品获得意大利文学大奖啦,买别墅引起争议啦,《许三观卖血记》将由姜文拍成电影啦等等。现在留给大家的一个重要的新闻是——余华目前正在写一部长篇,但至今还没有写完,而且他自己也不知道何时能够写完。
金晋京 《北京青年报》20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