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贝塔双子. 滋滋啦啦的炭火上,一条像我一样瘦的鱼被钉在一字架上,做深喉状,黑背白肚皮,散发着绵密的浓香。 这是什么? 秋刀鱼。 哦,我已经有了决定,我突然改了主意。 日本人常常会很有心计的搞一些让人怦然心动名头和调调,比如黄酱不叫黄酱,叫味增,比如腌黄瓜不叫腌黄瓜,叫绿河童,比如秋刀鱼。 秋刀鱼是一种洄游鱼,每年夏天从北海道南下,八九月进入捕捞季,十到十一月最肥,所以在那时,日本家家户户都支上炉子,滋啦滋啦的烤鱼吃,街头巷尾到处弥漫着烤秋刀的特有气味,而每当这时,人们就知道,是秋天来了。所以在日本,秋刀鱼是秋天的季语,这有点像 “鲈鱼堪脍,季鹰归未。” 说起秋刀鱼,真有一段咸鱼翻身的历史。在日本,这种小鱼原来只是“下鱼”,也就是平民百姓劳苦大众们吃的,地位类似中国的狗肉,不登大雅。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佐藤春夫的一首诗,《秋刀鱼之歌》 秋刀鱼、秋刀鱼, 品味滴上青桔汁的秋刀鱼 是她故乡的习俗 1919年,神奈川县小田原町,佐藤春夫的朋友谷崎润一郎厌倦了妻子千代,佐藤经常去调解,一来二去便对千代产生了好感,谷崎常常不回家,千代带着女儿,在院子里烧烤,秋刀鱼之歌大概就是佐藤探望之时的有感而发。后来,谷崎知道了,于是想把千代让给佐藤,三个人签了一份让妻协议书,并且公开。但是没想到的是谷崎这孙子却突然反悔,对妻子重新焕发了兴致,以至于佐藤后来跟谷崎绝交,和千代分手。世事就是这么操蛋,个人的悲剧往往成为文坛的喜事,佐藤正是因此写下了《殉情诗集》。 1962年2月,已经获得文学勋章的佐藤春夫离死还有两年,而另一位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正赶着拍他生命中最后一部电影。电影公司一再催促询问电影的主题,而这时小津的母亲去世。葬礼后,59岁的小津在日记里写道: “山谷中春天已至,樱桃花开如云;但是这里,凝滞的目光,秋刀鱼的滋味——花儿也忧郁,清酒的味道也变得苦涩。” 那年11月,电影终于拍成,但还没有名字,于是小津就把电影叫做《秋刀鱼的滋味》。 我刚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直想见见秋刀鱼是什么模子,但是在电影里,你连鱼毛儿都找不到,电影写的是嫁女的故事,一个老男人和女儿相依,最后当女儿离开自己远去,婚宴之后,明知女儿嫁的并非中意之人,只好到酒馆里买醉,最后孤独的醉倒。 1963年12月12日,小津60岁生日,已经病入膏肓,终生未娶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他显得那么从容,临死写下一首俳句: 大雪纷飞白茫茫, 但愿把它披身上, 倘若今宵我死亡。 他的墓园简单至极,墓碑上只有一个大大的汉字:无。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夸夸周杰伦,这孙子的舌头的确不同人类,一是能把汉语唱得像乌尔都语,二是能从这么悲秋的小鱼里品出初恋的味道,那一定是舔过母猫屁股以后品的。 我盘子里的秋刀鱼泛着清冷的光,烤出来的油脂配上香料诱人至极,鱼肉没有别人说得那么的鲜嫩,但是也很好,只是绵密的细刺很多,不过像透明的鱼线,软软的,不担心扎嘴。正宗的烤秋刀要连内脏一起烤,据说略带苦味反而耐人寻味,佐藤就在诗里反复的咏叹: 秋刀鱼的滋味啊, 是苦还是咸? 秋刀鱼,一个人在这个城市里品尝,想想伤情最是晚凉天,它的滋味,是一种孤况。
晚上没事,闷得发慌,想起炭烤生蚝的味道,于是来到了熟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