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奇异恩典”的作者人贩子约翰纽顿与人渣梅尔托特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要不是我自己为自己建立纪念碑,这纪念碑,它从何而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约翰纽顿

  诗歌“奇异恩典”的作者对神的奇异恩典有第一手的认识,他知道耶稣如何把一颗枯竭的心移植,使之成为一颗新的心且有新的异象。约翰纽顿(John Newton,1725─1807)明白耶稣甚至会饶恕最邪恶卑鄙的罪行,因为他信主之前是从事奴隶贩卖的勾当,并曾在运送奴隶的船上工作。

  1747年在一个狂风暴雨中,他向神祈求保佑;平安度过之后他开始在信仰上有所追求。但他并没有立即放弃贩卖奴隶,不过几年之后他就因为更深入认识基督教的理念而改行了。约翰纽顿最后成为牧师,是威伯福士这位福音派信徒大力在国会推动反奴隶买卖的牧师的好朋友,也是他长期抗战的鼓励者兼支持者。事实上,威伯福士有一个时候虔诚到一个地步想放弃政治去传福音;纽顿说服他,让他相信他在现在的岗位上更能为神作工。这件事在历史上不是件小倳,因为在第二章里我们看见,现代奴隶制度得以废除,威伯福士扮演重要角色。最近一期“今日美国”杂志的问卷显示纽顿在诗歌方面的见证,因为“奇异恩典”是全美国人最喜爱的一苜诗歌。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兔,
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

  这首诗歌事实上反映了每一位基督徒的故事──不管他或她信主时是败坏的,还是“纯真的”。唯有靠神的奇异恩典我们才能得救。

  梅尔托特

  梅尔托特(Mel Trotter)给“一无是处”这四个字重新下了一个定义;他坏到无药可救的地步,几乎好象额头就写着“一无是处”,他是人渣中的人渣。他虐待家人、漠视孩子、不断地被人解雇。

  他是贫民窟的酒鬼,为了喝酒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有一天他回到家,看见小女儿病得很严重,他深感“焦虑”,决定脱掉她的鞋子,将之带出去卖了换酒喝!等他回来时,小女儿已经死了,他懊悔不已,打算结束自己的性命;他走过芝加哥最糟糕的地区,想去投密西根湖自尽。可是当他走在街上的时候,听到有人用麦克风在讲道,他走进建筑物的厅堂,清楚地听到有人在讲耶稣,说他爱罪人。梅尔对自己说:“会有人爱像我这样的人吗?”他被这段“爱的信息”所吸引,身子像是被钉住一般;突然间,他的酒瘾被解套了,他自由了!

  以后他在大急流城(Grand Rapids)的市中心为潦倒流浪的边缘人成立了一个宣教站,总计起来,他一共在全国成立了五十几个宣教站。成千上万的酒鬼和一无是处的人渣藉由托特认识了基督,以致生命有所改变。若在这则故事里拿掉基督,你就只会听到一个酒鬼自杀的悲剧。

  “哦,”也许你会说:“只有潦倒软弱的人才会求助基督教,基督教是为那些需要拐杖的人而设的。”你错了!首先,提到罪,我们人人都需要拐杖来帮助我们脱离;事实上,我们不只需要拐杖,更需要有新的生命气息进入我们体内。我们每一位都需要救主──可是,却只有少数人发现到自己有这项欠缺;其它的人则因为本身的骄傲而看不见自己的需要。然而,也有许多来到基督面前的人是拥有聪慧之心智的,鲁益师便是其中之一。

  鲁益师

  鲁益师(1898─1963)是廿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是牛津大学的教授,后来到剑桥任教。鲁益师诞生于爱尔兰的贝法斯特,成长于一个有名无实的基督教家庭。母亲过世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这个经历再加上家庭教师是位怀疑论者,教导他要有批判性的思考,于是使得年轻时期的鲁益师变成了无神论者,或者说至少他质疑过上帝的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受了伤,因此他下结论说:“世上除了心智的东西和肉体的享受之外,别无他物值得追求。”

  然而,鲁益师所喜欢的一些作家──包括切斯特顿(G. K.Chesterton)和麦唐纳(George MacDonald)──皆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的作品以及一些基督徒朋友对鲁益师皆有很大的影响,他在卅多岁时,全是因着他们而“不太情愿地”接受了主基督。结果他成为廿世纪最伟大的基督徒作家,当然也是基督教史上最伟大的基督徒作家之一。有趣的是,“时代周刊”非常重视他的作品,甚至以“封面故事”的专栏来报导他。

  时至今日鲁益师的书籍仍卖得很好,常常被神用来带领人认识他自己;其中的一位是寇尔森(Chuck Colson)。我们在后面会介绍他;他毫不犹豫地承认,鲁益师的经典著作《如此基督教》(Mere Christianity)对他的信仰具有关键性的影响。鲁益师是“沟通大师:他了解他的读者,并指点他们认识主题中的主题:基督。”乔德(C.E.M.Joad)说,鲁益师“有特别的恩赐,能把正直公义之事写得让人读得进去。”基督教不见得使鲁益师成为优秀的作家,但是基督教信仰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意义,而他大部份崇高的主题也都来自他的信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