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陷阱
“沙滩陷阱”是一家公司的名字,因着房产的缘故,我遇到了“沙滩陷阱”。
年初的时候,外子马可根据生意的发展,决定买一座三万平方英尺(将近三千平方米)的货仓,我请地产经纪人梅做我方代理人。梅曾经成功地帮助我家买卖过两套自住房,低买高卖做得很专业很漂亮。这是梅接手的第一桩商用房产生意,梅的老板特别嘱咐梅:“商用房可不像居民住房,对方差不多都是些狡猾的狐狸,除了花时间拼耐心,更要小心啊!”
我听说后却不以为然,俗话说:“狐狸再狡猾,斗不过好猎手”,房地产交易是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的,法律就是好猎手,依靠法律走在法律的条款里,还能被狐狸耍弄吗?
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访寻找,我们相中了一处符合我们需要的货仓,现任屋主是“坚如磐石建材公司”,年近六十岁的犹太人约瑟,是公司的老板,他挺伤感地告诉我们说,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要不是为了节省开支缩小规模,还真舍不得把这处房产卖掉的。在几番关于价格的讨论中,约瑟给我留下的印象不错,一个恋旧的老实人,让我忍不住动了恻隐之心,能迁就妥协的地方,就不再坚持了。
谈好价格以后,“坚如磐石”聘请了据说是本地有名的“毒舌”律师,马可则采纳了梅的建议,请“鹰眼”做我们的律师,这看上去挺夸张,可梅说:“必须得这样,没有好律师替你把关,你有时间有能力读懂那些一尺多高的各类文件吗?能从长达一百多页的合同条款里剔出那些对我们不利的甚至是暗藏的杀机和隐患吗?”
在“沙滩陷阱”浮出水面之前,我对“毒舌”和“鹰眼”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我以往所经历的买房卖房,都是“一个愿买一个愿卖”的公平交易,都是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像买卖吃穿用品一样平常合法的生意,又不是扑溯迷离的疑难案件,哪里用得着“舌枪唇剑”和“火眼金睛”呢?
和前两次买自住房一样,在以和为贵的气氛中,双方律师代表各自的委托人,来来往往了一个多月。就在双方准备签字画押,表示不再反悔的时候,“鹰眼”传真来一份“毒舌”起草的合同草稿,并在合同首页卖方公司名称“沙滩陷阱”下面花了三个问号,我傻眼了:“沙滩陷阱是谁?屋主不是叫坚如磐石吗?这玩的是什么把戏?”。
在“鹰眼”的耐心解释下,我终于明白,“沙滩陷阱”是卖主新近又注册的一家皮包公司的名字,“坚如磐石”先把房产过户给“沙滩陷阱”,然后“沙滩陷阱”再立即转手把房产卖给我们。这样一来,虽然现屋主是“坚如磐石”,但是我们这个准屋主转正之前之后所发生的一切问题,“坚如磐石”概不负责,统统推给了另一个准屋主“沙滩陷阱”。
突然冒出的“沙滩陷阱”,给了我们当头一棒,生意场上滚打了十几年的马可更是气愤:“从来还没听说过谁给公司起这么个缺德的名字。这不是明摆着要下套害人嘛!”一桩买卖搞得如此复杂,好象“脚踩两只船”似的“三角乱爱”,实在让我们难以接受。不过“鹰眼”说:“这种交易方式虽少见但并不违法,只要不重婚,在结婚离婚改嫁之间有时间差,就是法律所允许的,至于名字,再难听也是人家的自由。不过目前可以肯定,‘狐狸’兜着圈子折腾人,决不是吃饱了撑的。当务之急,先搞清藏在沙滩下的陷阱在哪里,然后决定是不是继续向前走。”
当“鹰眼”用两周的时间再次查阅了由“沙滩陷阱”转手提供的“坚如磐石”的房产文件后,就知道陷阱在哪里了。此货仓的地下有两个冬天取暖用的燃油罐,其中一个在四年前发生了泄漏,污染了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坚如磐石”用了四年的时间,花费了数目可观的一笔钱,进行了清理,最近刚刚达到了环保的各项标准。另一个目前还没有发现污染现象的油罐,就是一个可能的隐患,难保不会再出问题——这才是“坚如磐石”卖房产的真正原因,也是多出个“沙滩陷阱”的根本原因。
通过卖房,把隐患转嫁给我们,一旦隐患酿成污染,我们找卖方分担责任讨个说法的时候,做完游戏的“沙滩陷阱”早已销声匿迹从人间蒸发,我们只能“哑巴吃黄连”,自己扛起“清除污染”的所有花销,或许因此而负债累累不得不拆东补西甚至宣布倒闭。此时,“坚如磐石”则高枕无忧,不用为“生意难做”而伤感了,因为我们付给“沙滩陷阱”的买房款,足够用来继续扩大生意规模。
“沙滩陷阱”如此险恶,好在我们已经识破了它。梅的老板说得不错,商用房产圈子的确很复杂。因此,我们必须将自己置于法律的保护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于是“鹰眼”在答复“毒舌”的信中,补充了如下的合同条款:鉴于“沙滩陷阱”既无实业担保又无信用历史,为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污染,买方要求卖方将房价的百分之二十作为环保安全金,暂时存放在买方律师处,为期一年,这期间如果发生污染,根据实际开销多退少补,反之则全部退还卖方。
几天之后,“毒舌”的回答也来了:接受上述条款,本着买卖公平的基本原则,卖方要求一年到期拿到全部房款后,才能出售百分之百的产权。
买房却买不到产权,这样的合同,不光我们,任何一个正常的买家也不会签字画押。
从我们退出这场交易到现在,差不多快半年了,听梅讲,“坚如磐石”名下的那个货仓还在市场上忽悠着寻找买主呢。前不久我接到约瑟的一个电话,问我们是不是已经买到了称心的货仓,如果没有,“请认真考虑一下,是不是有机会咱们可以从头开始?”。我一直不愿意把“沙滩陷阱”和约瑟联想到一起,我很想知道这究竟是谁的主意,我答非所问:“能不能告诉我‘沙滩陷阱’是怎么回事?”电话那端飘过来一句话“It’s over.”,它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