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你——之蓦然回首

在红尘中我们寻寻觅觅,遇见了,就是缘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天是我的生日,贴一篇我的旧作,和老公庆祝一下) 

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我已离你千万里—— 

20001218日,那一年我刚刚过完生日,父母好友的盈盈笑脸仿佛还在眼前,《生日快乐》的款款祝福似乎还在耳边,一切都是那么清晰好象仍在昨日,我已站在上海浦东机场的候机厅里,泪眼婆娑地望着父母和妹妹,挥手作别。


别了,我的亲人;别了,我的故乡。

乘美西北航空公司班机直飞Detroit入关,再转机至South Bend, 16个多小时的飞行令我双脚浮肿,疲惫不堪。在出口一见焦灼等待的老公,禁不住再次落泪,不过这回却是重逢的喜悦。

是的,老公,我来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1842年由法国一位天主教牧师创建的,位于北美Michigan湖南岸South Bend市北部,距离美国第三大城市——Chicago90英里。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私立大学,素以美式橄榄球和天主教闻名于世,且有一流的教学条件和师资设备。学校占地面积约1250英亩,含两座湖,136栋建筑楼,总资产约20亿美元。Notre Dame有很多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如:新哥特式罗马天主教堂“神圣的心”,1992年被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指定为“Basilica Church”,高230英尺,是校园最高的建筑物;拥有124年历史的主楼,其上的纯金拱顶和圣母玛丽亚金像,一直是Notre Dame的标志;主图书馆“Hesburgh Library”高14层,正面墙壁上绘有132英尺长的壁画——耶稣和他的门徒们;还有可容纳八万人的大型露天橄榄球场等。

在国内我是学医的,大学毕业后留任附属医院工作,那是一段紧张忙碌却又充满挑战性并富于成就感的日子,每一天都那么充实。赴美之后,最初的新鲜感和好奇心逐渐为寂寞和空虚所取代。既来之,则安之。我和老公商量后决定继续读书,我还年轻,到了这个科教文极度发达的国度,不接受一下它的文化教育,岂不可惜。

在美国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第一关就是考GRE。没有国内“新东方”的辅导, 没有经验,亦没有一群人“同仇敌忾”的士气,刚开始走了很多弯路,令我非常烦恼。那时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挺大,学得也很苦。整日都泡在图书馆,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晚饭后和他一起散步,看着夕阳渐渐落下西山,看着落日余晖笼罩下的校园,一树的美丽,一地的金黄,我浮躁的心亦渐趋平静,那是我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他一直对我很有信心,不断地鼓励我,并帮助我整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最终我考了2360分,还收到了ETS $250 的奖励,大伙儿都替我高兴。

2001年秋季我申请入学了,在ND科学院生物系分子生物学专业。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真是叫一个棒,教授极其认真,不仅课上的信息量大,课后的阅读量更多,而且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讨论表达能力,质疑和参与精神。就这一点而言,我觉得国内的灌输和应试教育是很值得借鉴的。

从准备GRE, 申请入学到修完学分, 每一个阶段都相当不容易。由临床医学改为生物实验科学, 对我而言, 更是个挑战。我几乎是从零开始,学习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知识,并同时学习各种实验技术操作,熟悉和掌握各项设备,逐渐再进行实验项目设计,数据结果分析……这其间还得闯语言关,听力关,阅读关,写作关。个中滋味, 真是诉不尽的酸甜苦辣。回首看看走过的路,想想也挺佩服自己,就这么着硬挺过了一段最艰辛的岁月,这种艰辛并非源于物质上的贫困,而是来自精神上的紧张和压抑。支撑我的是老公无尽的爱和宽容,父母的理解和关怀,没有他们的支持,我可能早就放弃了。每回想到这里,心中涌起的有快乐,有甜蜜,更有无言的感激……

 

algebera 发表评论于
佩服。我真的是念不动了。懒人一个。就看八卦了。
慕漪 发表评论于
谢谢倓儿姐姐!
缪倓 发表评论于
真是佩服加羡慕啊!而且知道了妹妹的生日!
慕漪 发表评论于
嘻嘻,维维羡慕了?嗨,你咋不早点儿吱一声呢,好让俺也给你备几个饭盒候着?
心想维尼 发表评论于
殊不知慕漪同志这种生活不知让多少孤单赴美,单身闯天下的mm们有多羡慕呢。。。想当初我们那种生活才真是苦不堪言呢,每每望着慕漪这种有强有力F1gg照顾mm的饭盒时,真是垂涎三尺呀。。。
慕漪 发表评论于
评论得真好,罗拉,要不怎么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看来我们的境遇相似哦,来,握个手吧 :)
罗拉的后院 发表评论于
我好佩服你!我也是这么一步一步的走来的,个中滋味真的能体会!但是,人生就是这样,每上一级台阶,当你向下望去时,会不会说:看,什么苦没吃过!今后还怕什么,勇往直前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