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童趣 (1)


朋友说起大院里的小孩好象和胡同里的小孩玩不到一块儿去
. 我说我和别院的小孩就不来电, 尤其是军区和省委大院的 (当然有一个例外),  继而引起一番争论. 过程提及很多小时候的事情, 最后大家都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忆里, 忘了之前在争什么. 那点点记忆一但回来了, 便欲罢不能. 有的根深蒂固, 有的模糊不清, 让人回味无穷.  鲜活的印记变成字, 却显得苍白无趣.  不过, 管它呢, 我只是不想忘记而已.

 小时候不喜欢洗头, 每次都闹, 因为很怕水进到眼睛里.  现在, 游泳时头还是不会放到水里去, 总梗着脖子, 顶着脑袋在外.  洗头前, 妈妈都要哄半天. 洗完头擦干后, 妈妈就将毛巾围在我肩上, 然后让我搬了小竹櫈, 自己一手拿梳子, 一手夹一把竹椅, 到屋后的空地坐着晒太阳. 总缠着妈妈讲外婆的故事, 其实已说了无数遍, 可总也听不厌.  两手放在她的膝盖上, 头十分惬意地向后微仰着, 任她温暖的手指一把一把地穿过我的长发, 撩起, 甩拨, 放下, 直到渐渐干了, 被编成一根大辫子.  妈妈也学外婆, 把我的大辫子在手里掂掂, : 头发真多.  一甩辫子转身问妈妈:  头发多好还是不好? 午后的阳光透那排桉树暖暖的照在身上, 在泥地上斜斜投下一点影子, 永留我心.

 屋后的空地, 其实是两栋楼中间的距离.  两栋楼都只有两层, 有长长的走道, 但没有阳台. 住楼上的就在窗台边搭个架, 伸了细长的竹竿, 衣服就穿在竹竿上晾. 棉被什么的就拿到楼下去晒.  住楼下的却不这么弄, 一来怕楼上滴水, 二是怕楼上往下面扔东西. 两楼中间的空地整齐的竖着些水泥柱子, 顶上开了小洞, 用铁线穿了, 用来晾衣服.  碰到下雨, 有热心人大喊落雨啦, 收衫啊”, 然后就有人从家里冲到场子里, 更有从单位跑回来收衣服的.  不单收自家的, 看到别家的没人收, 也会帮忙收. 我就记得好多次从邻居家搬回自家的衣服.  现在想还真不得其解. 谁知道哪些衣服是哪家的?  估计那会儿谁家想有点秘密都不容易, 人们一个个眼睛雪亮雪亮的   这里总是很热闹, 夏夜里大家都搬了竹椅乘凉, 旁边点着绿蚊香.  大人因为互相认识, 一般都围坐一起聊天, 讲院里的事.  有的小孩刚开始还乖巧地坐在父母身边, 最终还是加入到小孩们的摸盲盲游戏中去了.  阿伯阿婆会带着小收音机, 一边手摇葵扇, 一边摇头晃脑, 跟着里面的粤剧哼哼.  乘凉通常在爸妈们呼唤声中解散, 全是X…回家睡觉啦”…

 中秋节是我的最爱, 晚饭不怎么吃, 早早提了灯笼, 跟上门邀约的小朋友们先到院里四处游走. 跑到大操场看大学生们赏月, 有小朋友的父母是学生的老师, 于是拉我们一起坐下, 听他们唱歌, 弹吉他, 把铁水桶反过来当鼓敲, 觉得好好玩.  心里很想赶快长大读大学去.  等小蜡烛烧完了, 才往回跑. 先到场子里看看, 绕过一桌一桌的人, 如果看家里人不在再跑回家.  碰到家里刚好在开柚子, 会央爸爸做柚子皮灯笼, 插了红蜡烛, 颤颤悠悠地拎着又跑出去, 开始吃完上家吃下家, 跟吃流水席一样.  珍珠奶葡萄, 大红软柿, 炒田螺, 炒栗子, 芋头, 沙田柚, 还暗暗记下谁家的最好吃最后捧着肚子回家, 少不得被取笑, 并一如既往的保证说下次不敢了.  然后被规定喝一星期的祛湿茶消食.  秋冬时分家家都忙着晒棉被, 毯子, 一大堆院里的小孩互相追逐捉迷藏. 穿行在一排排的衣服被子中, 谁也揪不着. 有时拨开厚重的棉被, 两颗小脑袋几乎撞一块儿, 吓得哇哇大叫, 目标就这么暴露了.  玩疯了, 天黑了也不回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