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九日母亲节那天,五十五岁的依莎贝拉。彼索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母亲节礼物。那是一张精致的手制贺卡。粉红色的贺卡正面贴着珍珠串成的心形图案,环抱着俩母女的亲密合照。贺卡内部左面画了一束金黄色的郁金香,右面写着:
“Dear Mom,you are the greatest mother in the world!I love you! Happy mother's day!”
头发灰白的依莎贝拉看着这张精美的卡片,激动得失去了往日的平和。她连声惊叹:“啊!苏珊娜!这真是你自己做的吗?我真不敢相信!它太美了!我非常喜欢!谢谢你!”
苏珊娜骄傲地说:“妈妈,真是我自己做的,我花了一个星期做的!母亲节快乐!妈妈。”
这样一张在常人看来只是普通之极的贺卡为什么会让依莎贝拉那么激动呢?如果你知道这张贺卡出子一个患有注意缺陷障碍的总是坐立不安的孩子的手,你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吧!这里面连着一个长达十六年的感人故事。
仁者爱人
依莎贝拉。彼索祖籍英格兰,是在加拿大出生长大的。年轻时主修音乐,曾在各种中小学担任音乐老师,也常常到教堂义务演奏钢琴和参加唱诗。古典音乐的熏陶使她有着温和而近乎羞涩的气质,内心热情善良,思维敏锐细腻。红粉菲菲的脸显得很年轻,笑容灿烂而纯真。正如种子落到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命运一样,宗教对人的影响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依莎贝拉而言,仁爱的理念是经过神圣的音乐自然地侵透她的心灵的。她特别喜欢的一首歌是法国电影“蓝”里面的一段根据圣经改编的歌曲:
“你若能说千万人的方言,以及天使般的话语,却没有爱,便不过是鸣的锣,响的钹。。。爱是恒久忍耐。。。爱永不止息。”
不是出自爱心的语言,即使是象天使的话语一样动听也毫无意义。而爱的意义在于行动,真正伸出援助之手比关怀更为崇高。这是她对爱的理解。
在依莎贝拉的观念中,各种各样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只存在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分。就算是那些在身体或心智上有缺陷的人,在她看来他们的存在也为这个世界增加了不同的色彩而时世界更为丰富。在年轻时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曾经在儿童残疾学校教音乐,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有很深的认识和怜惜。她说:“这些有缺陷的人并不是自己选择要生成这样子的。他们绝大多数都很纯真,毫无设防地信赖我们这些幸运的人,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开心怀接纳他们呢?”
正是这样一颗仁爱的心引导她在十六年前在苏珊娜的问题上作出了种种无私的选择和奉献。
心有多宽广,爱便有多深厚
依莎贝拉结婚时已经三十七岁,她的先生是自由撰稿人,因为年纪比较大的缘故,在婚后的第二年,他们决定去领养院收养一个孩子。在看到苏珊娜的时候,她才四个月大,而且因为是个早产儿,长得特别幼小。她的脑袋也比正常婴儿小得多,眼睛也分得比较开,所以被认为可能患有酒精中毒症。当时他们可以选择收养比较大些和健康的孩子,可是依莎贝拉觉得苏珊娜让她怜悯。“苏珊娜的母亲生当时只有十六岁,我和我丈夫都认为她应该继续回学校读书,所以就决定收养苏珊娜。而且我相信只要精心照料,她一定可以健康成长的。”
养育这样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心血比起他们后来收养的另一个正常孩子以及她自己三年后亲生的儿子要多出很多很多。“婴儿时期的苏珊娜很容易惊醒,然后哭个不停,有时会哭得全身哆嗦,呕吐不止。会走会说之后,便似乎有无穷的精力,可以说个不停,没有办法静坐哪怕一分钟。到了哪里都会把所有能够够得到的东西搞得乱七八糟。但是因为很多孩子都在某种程度上做这样的事,所以我们虽然辛苦,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直到上学之后,问题才显得严重起来。”
首先是苏珊娜不能够专心听课。她总是想不停地说话和行动,学校老师便不断地罚她坐冷板凳,其次是她不能静下心来执笔写字,所以无法完成作业。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专家证明她患的是严重的注意缺陷障碍类的多动症(ADHD---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这种多动症无法根治,而且会伴随人的终生。对这一病症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一是让孩子转到残疾学校,并服用药物来抑制多余的精力和情绪;二是不用药物,采用循序渐进的自然疏导和锻炼疗法。依莎贝拉夫妇经过分析研究,认为他们可以担负其特别辅导员的角色,孩子不必转去残疾学校,而且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危害过大,所以拒绝了药物疗法。然后就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自然疗法。
依莎贝拉走的第一步是搬家和转学,将苏珊娜从学风严谨的天主教学校转到相对轻松的公立学校。这只是权宜之计,目的是争取在施用自然疗法的同时让她可以跟正常孩子一样完成学业。其次是与学校协商争取到一名专家定期地辅导她。同时每天用半小时的时间领着她做一套有助平衡情绪的保健操,还有用一小时的时间帮助她完成功课。但这些都只是艰难历程的第一步而已。
“我们的目标是让苏珊娜成长为快乐自信的孩子,但是有两件事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依莎贝拉说:一是她不是我们的亲生孩子。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她可能产生被亲生母亲抛弃的自卑感。所以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她她有两个母亲。苏珊娜曾问我为什么别人只有一个母亲而她却有两个,我便告诉她因为她特别幸运,所以获得比别人双倍的爱。我们也欢迎她的亲生母亲随时来探访她。
第二个问题是苏珊娜在被确认患有多动症之后觉得很可耻,她说别人会说她是愚蠢的病态的人。依莎贝拉说:我们便用很多名人也患有多动症的例子来说服她。我们告诉她很多成功人物如爱因斯坦(著名科学家),比尔。科比(著名演员)还有很多大公司的总裁都患有多动症。因为有多动症的人的精力比别人旺盛,只要应用得当,就可以获得很大成功。我们告诉她也许她的数学不够好,不过,有别的很多方面比如唱歌,表演或者想象的艺术她可以作得比别人好,所以她绝对不是愚蠢的人。就是这样通过经常不断的鼓励让孩子保持乐观和自信心的。
每天一个小时的作业辅导在苏珊娜到了初中之后便要增加到两个小时。有时候她会完全抗拒做作业,甚至会推倒桌子大发脾气。“我能理解她,数学和写作对她而言是太难了。而人在面对过分巨大的困难时是会选择逃避或发泄的。”依莎贝拉说:“在这种时候我便只是把作业本,书本和笔都准备好,并告诉她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会帮助她把作业完成。她一般会慢慢冷静下来,然后我让她自己写好要点,再让她口述,我帮她把细节记下。对她不明白的地方,我就用各种具体的例子帮助她理解。”
面对无时无刻都似乎有无穷精力而又无法自控的苏珊娜,很多时候会令人觉得非常疲倦和困扰。依莎贝拉说每逢自觉快崩溃时她会选择闭上眼睛一会儿,默默地对自己说:天空是蓝色的!天空是蓝色的!不管人生有多少困难和不如意,其实以后回想起来都不会觉得很重要的。天总是蓝的,明天又是充满希望的新的一天。就这样,她的信仰和深厚的同情心使她能够保持心境的平和,并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氛围,使苏珊娜沐浴其中。
十年如一日的呕心沥血,坚持不懈终成正果。如今的苏珊娜已经是一个非常活泼快乐的十六岁少女,一头褐色的自然卷发,眼神清亮美丽,朝气蓬勃,充满自信。在她母亲坚韧不拔无私无畏的帮助之下,她一直能够在正常的学校中自然成长,对音乐,戏剧表演和社会研究方面有特别的兴趣。而且与母亲亲密无间。
爱是恒古长明的灯塔
依莎贝拉曾经是我的恩师。我在人生的低潮中遇到了她,是她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一颗怀有真爱的心能有多么宽广和坚忍,以及由爱心所系的亲缘能有多么深厚和温暖,并学会了乐观自信地面对人生的困境。
我曾跟依莎贝拉谈到最近的一个海外华人中激起巨大反响的贺梅案,说的是一个不足月出生的女婴贺梅,在医院被特别护理了十一天之后才能回家。而后在母亲怀中停留不过十天,便被父母以官司缠身,无力抚养的理由送给另一家人代养。三个月之后代养期过去,父母又以没有准备好迎接孩子回家为理由,请求这家人继续代养,并签署了转让监护权的法律文件。一年多之后,他们想要回孩子,可是代养父母已经跟孩子发生了深厚感情,所以不愿意归还,而孩子的亲生父母也誓言绝不放弃。两对父母於是法庭相见,势成水火。岁月流逝,在女孩五岁多之后的今天,她的亲生父母终於被判了“死”刑:永久失去父母权!
我说:据说贺梅那可怜的生母因为不能见孩子而绕着代养父母家周围一遍又一遍地呼叫:“贺梅,我是你妈妈!”;而今更因为永远失去孩子而悲痛欲绝。我问依莎贝拉,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血缘不是具有绝对优先权吗?即使当初他们对贺梅的放弃是自私的错误,难道这样的错误是需要失去孩子作为代价,要用一生的痛悔来弥补吗?
依莎贝拉说:孩子自从离开母体之后,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法官裁判孩子时是应该以考虑孩子跟谁在一起更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的。就贺梅而言,由於她自小就跟养父母一起生活,并与这家人建立了亲密的情感关系。若是这一关系被突然断绝,就会对贺梅的身心发展带来激烈冲击。她的亲生父母要想夺回他们原先自愿交给养父母的抚养权,就必须要有足够证据证明新环境对贺梅的健康成长更为有利才可能胜诉。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上,血缘并不是绝对优先的。孩子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
“如果我的苏珊娜在幼年要被强迫性交回她母亲那里的话,对她而言也许是非常可怕的。”依莎贝拉说。
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养娘大于亲娘”。如果当初对贺梅的放弃是她的亲生父母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巨大困难的一种妥协,而后想要回女儿的决心不是别有用心而是出自本能的母爱的话,那真是应了那句可怕的咒语---“有些错误是需要一生的痛悔来弥补的”!血缘的自然关联是会让这对父母对女儿永远思念,欲罢不能的吧,但是任何一种意味深长的关系都必需爱的维系才会坚固,并不是靠血缘就能自然形成的。
无私的爱正如泰戈尔所形容的,是恒古长明的灯塔。它为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怀着爱心的人,无论在多么平凡的生活中,都会因爱的照耀而充满希望,这是依莎贝拉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