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30多年历史、曾是香港最大民主派政党的香港民主党,传出在北京压力下将被迫解散的消息。而以民主党为代表的、大中华主义立场的香港传统泛民主派,曾长期关怀大陆民生疾苦与人权状况,为近现代的中国国家发展与人民福祉做出过巨大而独特的贡献。
近现代的香港,虽早在1841年就成为英国殖民地,但始终与大陆有着各种密切的连接。从清末到民国,香港不仅是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各派政治势力林立、策动大陆革命或暴动的平台,还是多种思想文化碰撞交流的窗口。如推翻满清的辛亥革命、反抗英国殖民和争取劳工权利的“省港大罢工”,及“西学东渐”中译介西方文化成果与学术知识,香港都扮演了极重要角色。抗日战争期间,香港也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暴的重要基地、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场之一,并与中国大陆同时迎来光复。
从金庸与陈毅争论“要核子还是要裤子”、香港左派策应大陆文革和反殖运动、港人积极接济逃港大陆难民,到改开后香港富人在大陆大规模捐资助学,港人创作大量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书歌影视作品,大陆发生灾害(如1993年华东水灾、2008年汶川地震)时许多港人近乎狂热的捐款、明星义演,香港民权人士以超过大陆人热情的态度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为二战中国劳工和“慰安妇”维权、参与保钓运动,以及政治上期望大陆民主化的参与和对中国人权的强烈关注……都来源于港人的“中国人”身份认同,以及对大陆作为祖国的热爱、对大陆人作为血脉相连同胞的关怀。
在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声望、促进中国融入全球化、以现代国际规则与话术与西方及世界打交道过程中,香港及港人都以其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为中国做出卓越的贡献。其中香港泛民主派最为真诚和积极,他们可以放下政治歧见,与北京及建制派合作,为中国民族利益而奋争。
爱国民主立场的泛民主派,直到2010年代中期都仍然是香港民主力量的主流。香港民主党更是多次获得香港各政党普选票第一,只是因选举制度、中共和港府对建制派的扶植,才无法成为立法会第一大党。但即便如此,民主党仍足以与民建联等亲北京建制派政党分庭抗礼,并与社民连、工党等其他泛民政党合作,推动各项理念的实践,为香港和全中国人民发声和奔波。
而随着大陆经济发展、部分大陆人富裕起来,以前香港人以优越者帮扶大陆的心态、港人与大陆优势互补(港人资金、技术,与大陆资源、劳动力互补)的合作,也变成更多的相互竞争和冲突。如部分大陆人在香港的不文明行为,抢购奶粉、“双非产子”等,都引发港人不满、与大陆人的冲突。之后诸如北大教授孔庆东辱骂“香港人是狗”等言论,和香港媒体刊登针对大陆人的“蝗虫论”广告等,导致冲突升级、陆港关系恶性循环。政治制度的差异,陆港民众对政治体制及相关问题的不同看法,也让许多港人感到与大陆人“不是一路人”。而中共也乐见陆港人民发生矛盾,且有意挑唆和激化,以分化陆港人民、从中渔利。
这样的前情和背景下,强调香港人与大陆人属不同族群、主张“香港人优先”的香港本土主义日益崛起,“香港独立”思想也在年轻人中萌发。而2019-2020年的反修例运动,看似是反对修改引渡法例以及追求自由民主,但最大驱动力恰恰是港人对大陆政府及民众一体性的憎恨,是香港本土主义浪潮的大爆发。这从反修例运动中显著的各种本土和港独口号、对大陆人无差别施暴等行为就可看出。整场运动核心诉求也是与大陆切割、追求香港的自主、维护香港人的利益,而并不关心大陆人民疾苦。而且,整场运动鲜见突出性抨击“中共”的内容,却随处可见反对“中国”的话语。如反修例运动在当时参与者那里普遍称为“反送中”,就表现他们对“中国”及与“中国”的一切都反感、拼命想和“中国”切割的情感和态度。
香港本土派、勇武派要“揽抄(同归于尽)”,中共则不惜“一刀切”禁制民主派,“和理非”的传统泛民生存状态越发恶化。而《港区国安法》的颁布,更是降下了达摩克利斯剑。中共中国政府不惜毁掉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劳苦功高的泛民主派,“自毁长城”的摧毁对中国发展有独特作用的香港的自由与开放,也要维持所谓“国家安全”。
与香港民主党一同萎缩、走向终结的,是曾经天经地义的香港人大陆人都是中国人的心连心、陆港一体,是陆港不同意识形态势力可以为国家民族和同胞福祉求同存异,是港人对大陆人苦难的同情和关怀、天灾人祸中的倾力帮助、对大陆民主法治的期盼与推动。当这些消逝,不仅香港这个“东方之珠”日益暗淡,中国国家民族及中国大陆人民,也将在本就与国际主流社会颇为隔膜、与世界脱节的环境中更加孤独、更缺助力、更无呵护、更难反击,而不得不面对更多明枪暗箭的攻击、遭受种种有形无形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