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极其珍贵的反映独特历史性年代的优秀红色经典小舞剧音乐, 在当时的年代曾轰动过中国的文艺舞台. 《鱼水情》描写部队野营途中张大娘灯下为战士作鞋,战士月下为张大娘做扁担的事迹,表现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的时代风尚... 《雪里送炭》、《送粮路上》、《雪山上的好门巴》等均是文革后期,文艺工作者曾创作出一批小舞剧, 尽管这些小舞剧曾应和了当时的时政需要, 但细品细赏这些红色管弦乐艺术作品, 仍具有一种挥不去的艺术个性和魅力, 久久地吸引着一代人, 去怀旧, 去思索, 去抒怀, 去体味那些红色岁月记刻下的印迹, 和那些尘封以久的经历的故事, 不管历史是如何地评注这段历史, 但这作为一代人的经历, 命运和历史存在, 这些红色艺术经典作品仍将获得独特的, 不可替代的, 应有的艺术位置的. 感谢家里保存完好的胶木唱片, 使之今天重温当年的红色经典艺术佳作成为可能. (肖萧特注) 谨以此贴问候@^_^@- , nes@dorma和书童! 本贴音乐概述 收藏类属:大型红色经典系列作品. 音源类型: MP3 演出演奏乐团: 铁道兵文工团 音乐编辑和上传:肖萧 /> 红色小舞剧《鱼水情》等音乐集锦六部联播曲目(点击下载) 01, 舞蹈音乐: 《雪里送炭》 02, 小舞剧音乐: 《雪山上的好门巴》 03, 舞蹈音乐: 《草原女民兵》 04, 小舞剧音乐: 《鱼水情》 05, 小舞蹈 音乐: 《送粮路上》 06, 小舞剧音乐: 《阿妹上大学》 小舞剧《鱼水情》《雪里送炭》主编者焦乃的艺术人生(回忆片断) “小刘,去把杨宝成叫来。”我耳边依稀响起他那熟悉的声音。那是30多年前,我在铁道兵文工团当通信员,时任副团长的焦乃积经常在兴致高时让我把乐队拉板胡的杨宝成叫来,唱上一段《红灯记》。当时全国都在学演样板戏,焦乃积曾饰演过李玉和,那些唱段他特别熟悉,一有空儿就吊吊嗓子。那几年正是铁道兵文工团的巅峰时期,在主抓业务的焦乃积的带领下,铁道兵文工团创作出了小舞剧《鱼水情》、《雪里送炭》等优秀节目,在全国引起轰动,部队、地方文艺团体经常前来学习,参加在京的大型外事演出活动也很多,那时是焦乃积最开心的日子。 新年伊始,焦乃积的夫人于素萍打来电话,说焦乃积已经走了,我无论如何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去年7月,我去北京时到他家里看望他,当时看他身体状况很好,想不到仅过了几个月时间他就辞世了。那一夜我辗转难眠,当年与焦乃积朝夕相处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闪现。 1971年3月,我被调到铁道兵文工团当通信员,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第一次走进北京,自然是顿生庄严肃穆之感。当时,我和文工团的文书郭随保住在团部的值班室,焦乃积的办公室就在值班室的对面。团部人员除了6位领导和4位干事,只有我和文书是战士,焦乃积对我们这两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十分关心、体贴,逢年过节就叫我俩去他家吃饭。焦乃积身材魁梧,腰板挺拔,待人和蔼,没有一点架子。在我与他接触的几年中,从没见他训斥过下级。后来我才了解到,这位年轻、帅气的副团长早在“文革”前就因他创作的曲艺作品在全国颇有名气了,山东快书《武二郎》、《郭连长修车》等都出自他的笔下。其实,他只上过5年小学,15岁就参加解放军,当过文化教员、编辑、创作员。他很有悟性,富有激情,在文艺创作中能出新点子,这使得他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连续十几年的总编导之一显得游刃有余,也使他能创作出大量高质量的小品,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并成为我国小品创作的奠基人物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越是有大本事的人越是谦虚。焦乃积才华横溢,在演艺界成了大腕,但他从不盛气凌人、飞扬跋扈。与他相处,你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和气的朋友,这是我和战友郭随保35年来一直与他密切联系的主要原因。焦乃积曾两次来焦作看望我们,即使有时来河南因工作忙不能来焦作,也要打电话告诉我们,让我们到他的住处见见面、说说话。每次见面,他都感慨地说:“人啊,还是要靠本事才能立足,当初整我们的那些人如今都不如我们过得好。”他对我们的家庭、事业、孩子都非常关心。 焦乃积也曾受过很大挫折。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有人诬陷他,说他与“四人帮”有联系,把他隔离审查了两三年,其间还被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那些日子他心情最为阴郁。因保焦乃积而被发配到内蒙古的我随其他几个作家到黑龙江的嫩江采风,在铁道兵嫩江农场正巧遇见被押送到那里的焦乃积。我与他没说上几句话,他就被看押的人带走了。后来,我回到北京把和他见面的情况告诉了他的夫人于素萍。最后,焦乃积的问题得到澄清。平反后,焦乃积按师级干部待遇离休.? 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我还没离开文工团,去人民大会堂向毛主席遗体告别,焦乃积与我站在同一排。当我们向毛主席的遗体鞠躬时,焦乃积泪如泉涌,那是他对党、对毛主席的感情的真实流露。因此,有人说他反党、反社会主义,我无论如何不能相信。在对焦乃积进行审查时,专案组的人多次让我揭发焦乃积的问题,我始终一言不发。我认定他不是有问题的人,从人品上说我相信他,从良心上说他对我恩情厚重,我不能恩将仇报。可以说,我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就与焦乃积的帮助指导是分不开的。他不但热情鼓励我,还推荐许多书让我看,对我的作品认真地提出意见,让我获益匪浅。在后来的交谈中,焦乃积对我当年在运动中的表现十分赞赏,认为他没有看错人,患难之中才能见真情。 焦乃积离休后,根据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创作了电视连续剧剧本,并很快投入拍摄、播出,每一集的开头都由说书人王刚串联上下集,这种形式是焦乃积的独创,对剧情发展起到了巧妙的连接作用,很受广大观众欢迎。后来,焦乃积被聘到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他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总编导,创作了大量戏剧、小品,如《烤羊肉串》、《追星族》、《我想有个家》、《打扑克》、《孙二娘开店》、《清官难断家务事》等。其中,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剧本我曾向他索要,在我主编的《焦作日报·星期刊》上优先发表。焦乃积还连续几年策划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的《欢聚一堂》栏目。前年,他因年龄原因,不再为中央电视台工作。但他仍闲不住,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华人社团都邀请他去为大型晚会搞策划。据于素萍说,在他去世的前两天,他还在病床上帮助别人策划晚会。按说74岁的焦乃积年事还不算高,他的病是积劳成疾的结果,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追求生命的质量。于素萍说,老焦在世时曾说过,让他像那些无所事事的老头们一样整天坐在马路牙子上看来往行人,他做不到。焦乃积说:“我活一天就要工作一天。” 焦乃积在辽沈战役期间随解放军行军时路过我的家乡,在一个砖城子村住过,他说那里的黄米饭很好吃。我让老家的人给他邮过家乡的黄米,他吃了感到很亲切。 前几年,我的一位亲戚腿骨受伤,我拿着拍的X光片去北京找专家确诊。焦乃积当时已年近70岁,带我打的跑到北京同仁医院找骨科主任,那里的医生、护士一听说他就是焦乃积,一下子围了上来。这时我才知道,焦乃积在北京的知名度一点不比那些明星大腕低,只不过他很少抛头露面,总是默默地工作在幕后。 焦乃积走了,带着要完成100部小品的未了心愿走了,但他留下的作品和留给观众的笑声在这个世界上永存,他永远活在怀念他的广大观众的心中。(资料来自网络) 来自肖萧的问候和祝福 2006年10月10日 23:41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