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思想库公布报告 美国教育终于向中国拜师取经

数学教育是各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标尺。美国应该向中国学什么?当这样的问法让很多中国人还感到有些突然的时候,在美国,它已经是一些重要思想库的严肃命题了。6月6日,美国权威的教育思想库亚洲协会公布了一份报告,标题就是《全球化时代的数学和科学教育——美国能向中国学习什么》。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危机意识及应变能力令一些西方国家也感到吃惊。“向中国学习”并不仅是亚洲协会的呼吁,也不仅局限在教育领域,其内容已延伸到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美国教育向中国取经 亚洲协会刚刚公布的这份报告说,美国的数学和科学教育“已远远落在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后面”。报告说,美国有必要研究中国在数学和科学教育方面的经验,“向中国学习”。报告认为有必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包括:中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确保了各地教科书内容的统一和对教师培训的统一;中国把生物、化学、物理、代数和几何作为中学生的核心课程,只有完成这些课程才能毕业以及在高考中胜出;中国教师拥有数学和科学学位的比例远远高于美国;中国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美国学生的两倍。 报告警告说,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远远落后于几乎所有亚太国家,这“将严重影响到美国为未来培养高质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亚洲协会成立于1956年,总部位于纽约,在很多国家设有分部,是教育界公认的王牌思想库之一。因此,这份报告一出笼就引起了美国主流媒体极大关注。几乎所有大报都报道了这一消息,一些主流电视台还很快做出了美国如何在教育领域赶超中国的访谈节目。 6月10日,亚洲协会副总裁迈克尔·莱文博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莱文说,亚洲协会推出这份报告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美国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学习中国同行的成功经验”。他还透露说,亚洲协会前不久组织了一个美国教育代表团,专门到中国取经。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的确需要好好向中国学习,”在纽约从事教育学研究的华裔学者雷磊说,这份报告早就该出了。雷磊说,到了高中,好多美国学生都有了自主能力,觉得自己完全可以不学了,去超市当个收银员也能赚钱。这当然会影响美国整体的竞争力,比如在政府机构里,下面一层做事的有很多是没有接受过良好基础教育的,效率跟蜗牛一样。学理工很苦,如果大家都怕吃苦,将来美国的高科技发展靠谁来主导?恐怕不能全靠引进人才吧!这就是让许多美国有识之士备感忧虑的地方。 雷磊还说,中小学出现的问题已经反映到了美国大学,目前美国大学里美国人学社会科学的要比学理工的多很多,像数学、计算机、物理,甚至在比较前沿的生物学等学科,外国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学校里,这些专业几乎全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在读。 此外,美国一些地方近年来已经出现严重缺少中小学科学基础和数学教师的现象,有很多学区不得不从国外引进教师。比如费城学区从2001年就开始不断引进外籍教师,仅该学区就有大约100多个职位空缺。缺少教师会造成学生更不愿学数学和自然科学,这种现象延续到大学里,就是理工学生的减少,进而又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的科学和数学教育,正在形成恶性循环。纽约州为了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教数学,还专门作了一个规定:凡是读数学学士学位的,只要你毕业后保证为公立学校服务3-5年,就可以免费读大学。但是,最后愿意这样做的人大多还是亚裔。 方方面面“向中国学习” 在肯塔基州开公司的华裔段先生告诉记者,美国人今天讲“中小学的教育要向中国学习”,并非意味着中国的教育就已经领先美国,更多的是美国人在给自己敲警钟。不过,类似的“向中国学习”的提法,在美国确实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去年7月31日,美国《纽约时报》经济版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向中国学习,而不必担忧中国》的署名文章。作者斯坦恩在文章中说,如果你既想要活得好,又无所事事,只知道担心中国发展,那还不如趁早从中国那里学点东西。学习人家如何通过提高个人能力、接受良好教育、大量储蓄及谨慎投资来使个人和国家变得更富有。美国年轻人如果能像中国年轻人那样勤奋而节俭的话,今天会好,25年、50年后会更好。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黄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向中国学习”近年来已经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一种“思考方式”。比如,在经济方面,美国学术界一直在探讨: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哪些东西值得借鉴?他们发现,尽管总的说来中国企业在管理运作上不如美国企业,但中国人敢做敢闯,他们身上爆发出来的创业精神让人叹为观止。眼下许多美国人都在思考: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并不重视竞争,但为什么中国人一旦从农业社会进入市场经济,竞争能力这么强,这种精神是从哪里来的呢?又如在外交方面,中国能够妥善处理与邻国之间的矛盾,并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上扮演调解者的角色,有美国学者认为,中国善于以和谐和非冲突的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这是美国领导人应该学习的。更不用说的是,《孙子兵法》早已被美国军事界奉为战争宝典,“融会于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学说之中”。   美对中国的研究空前深广 在盛行“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美国,突然出现了“向中国学习论”,确实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学者余万里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大背景,是美国当前的中国研究达到了空前的深度和广度。冷战时期,全美知名的中国研究机构只有一个,即哈佛大学的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如今绝大多数美国智库机构都设立了专门的中国研究部门,大学里的中国研究中心更是数不胜数。现在美国高校流行一句话:没有中国留学生的学校不是好学校,没有中国教授的学校不是好学校。过去美国的中国通,数一数,20个基本上到头了,而现在,你根本就数不过来。 在加强与中国联系的同时,美国高校对中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中国经济的生动现实正成为许多大学的活教材。例如,哈佛大学商学院就把如中远、海尔等中国大企业作为教学案例。耶鲁大学几乎每个学院都跟中国建立了合作项目。不久前,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组织了一个关于中国的学术会议,许多研究的切入点都很具体,比如波士顿大学一个学者的论文,提到的重要案例是广东一个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改革。 在这种大背景下,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外交关系委员会、卡托研究所等美国主流智库,都成了倡导向中国学习的主力军。   向中国学习,理解与忧虑并存 也有专家指出,美国人有个特点,总是千方百计地找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他们有很强的忧患意识,总担心别人有一天会赶上自己,尤其是中国。美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这个国家保持强大的重要动力。“向中国学习”的呼声中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有意制造“中国威胁论”进而捧杀中国的意思,还有人嘴上说学习,但却言不由衷。比如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去年曾发表《向中国学习——为什么西方的经济模式对整个世界不灵》一文,字里行间暗含的一个意思却是:虽然中国现在不错,但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过,更多的美国人确实是看到了中国的长处,真心诚意地呼吁向中国人学习,比如去年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的斯坦恩。他在文中说,向中国朋友学习是有意义的,一味地担忧和妒忌毫无益处。他还举“一家中国公司试图收购一家美国大石油企业”的例子,批评美国媒体为此掀起的不冷静声音。他说,目前这类有关“中国威胁”的报道,使人想起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后美国媒体和中央情报局的不理智。当时有人据此推测苏联即将成为世界技术和经济的霸主,而事实证明,那些看法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和歇斯底里之上的。 在美国,像斯坦恩这样以冷静、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国发展和中美关系的人正越来越多,而且有这样一种趋势,报道得越多,研究得越深,关于中国的偏激论调就越没有市场。《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曾对他的朋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说,现在,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写中国了,以前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现在他要想想,他的中国朋友王缉思看了他的文章之后会怎么评价。毕竟,了解和理解中国的美国人越来越多了,这也许正是美国出现“向中国学习”呼声的原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