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的力量——从2003年流传甚广的几个网络谣言说起(ZT)

作者: 辛小鱼


我曾经对语言文字的力量持悲观态度,即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言论能
够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微乎其微,议论者不是行动者,那么对于事情的影响也极
有限。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在逐渐改变我的看法,它们让我觉得,言论的力量
常常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显现出来。比如说,一些常见到的谣言,其实并不限于
2003年,有些好像是很久之前就开始流传了。

  例子一,长城跟故宫的景观投票,大意是选什么世界奇观,每天都有人到论
坛里头发贴号召,好笑的是,年初的时候就听说是投票的最后一天了,直到现在
还在继续,实际上,不过是某个网站编出来招徕点击的花招;

  例子二,新浪的股东是日本人,还有sina是日语的“支那”。新浪是老四通
利方跟美国投资者合搞的,后来在美国的那斯达克上市,又被杨澜的阳光股份收
了。找找上市公告就能知道的事,哪儿冒出来的日本股东?再说了,既然是日语,
音译的话翻译成什么都行,为什么一定要翻译成sina?这就象说美国是霉国一个
意思,非要把脏水望自己身上泼;

  例子三,在餐厅里和某个中国通的日本人偶遇,然后那个日本人说了一大通
话。这个本来是某个bbs上有人写下的虚构事件,但在网络上广泛张贴之后,被
很多人深信不疑;

  例子四,到麦当劳与肯德基吃饭,一定要索要发票,不然会帮助对方逃税。
实际上税务部门对这种企业的征税一般是核定其营业额征税,与是否开具发票无
关,而麦当劳与肯德基在这些方面所作的,比国内企业更加规范。

  还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
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
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或
者还有另一个可能,那就是我们本质上愿意成为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的支持者、
追随者和传播者,这种本性大过了我们对于真实的渴求?

  使我悲哀的是,我越来越发现,是后者的情况居多。谣言最大的特点是煽动
性,它们是针对某种情绪下手,或根本就是由某些情绪制造出来的。我曾经在某
个论坛上指出这些漏洞,然而转贴者却振振有词。难道我们不该爱国吗?是的,
这句话是对的,然而这不能掩盖谎言的事实。不相信谣言并不等于不爱国,同样
的,传播谣言者也不见得一定是怀着如何的深爱。以是否相信谣言作为是否爱国
的判断,这个标准的本身就是可笑的、非理性的。可悲的是,去新浪时评、去各
大bbs中看看,这样的非理性事件还有很多很多。

  这是言论的一种力量,此外还有一种力量,某种程度上是可怕的。例如最近
的刘涌案,大起大落,种种言论层出不穷。我恰好在中院改判的那一段时间上网
较多,于是看到了一些来自专家的意见,以及一些为此造势的、对程序正义拍手
称快的舆论。

  有一点我觉得比较有趣,在这个案件中,公众舆论/专家意见充当了陪审团
的角色,并左右着案件的进程。二者如同某种方向相反的引力,让法律在其间摇
摆不定。如果不带任何道德或偏见的眼光去看,我觉得很容易将其联想到一场大
专辩论赛——也就是那种华彩雄辩的言词背后隐藏着的,不为原则、只为胜负的
战斗。

  古时讼师称之为刀笔吏,能将黑许白,将白染皂。苏三起解里,狱卒陈公道
上场时有一段念白:“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公道不公道,唯有天知道。”
也就是说,公道是“说”出来的。这其中是纯粹的官司输赢,而不存在什么道义。
放到刘涌这个具体的事件中,表现为言之凿凿的专家意见。我觉得悲哀的是,起
先我几乎相信了它,在我还没有看到其他事实之前。随后便有人为这一意见造势,
在bbs里,在新闻评论里,我听到了欢呼,认为程序正义是中国司法的一大进步;
我看到了引经据典的说法、严丝合缝的论证,在我这个法律的门外汉来看,这些
名词是可以让我仰望的,这些道理是可以让我动容的。倘若没有相反的证据和声
音,我几乎要让这些意见来替代我的思想。

  这就是我在上面提到的那种可怕的力量,来自言论的力量。掌握言论的人,
便成为了正义的化身。话语权,也许可以这么说。当一方占有强势话语权的时候,
它可以让别人轻易接受某种思想或受控于某种暗示,更可怕的是,一切均在潜移
默化中发生,当你说出了那个观点的时候,你并没有意识到你实际上已经先行被
洗脑,而只是认为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孔子说立德立言立行,为何如此看重立
言?也许这就是儒术的另一个例证。有人提到标准的问题,言论本身就可以建立
起一种标准,它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持不同意见的人打成异类。标准是重要的,真
正的霸权不是武力霸权,而是标准的霸权。当世界都接受了你的标准,以你的眼
光来衡量事物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你的了。而这其中,少不了言论的造势——
言论是标准的先驱。

  网络谣言与专家意见,看似不相干。但是它们证明了一件相同的事,从而推
翻了我长久以来的偏见:言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当它被掌握在某些有心人的手里
的时候。譬如说,二战之中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它所能挑动起的那种狂热纳
粹情绪,正是言论的力量。言论可以为恶,也可以为善。然而为善者往往不经意,
为恶者却大多数出于精心策划。言论是足够影响人、动摇人思想的东西,有一点
是重要的,在这里提醒自己一下: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自己的独立思想,不能轻
信人言,言论的本身不是真理或谬误,也不是正义或邪恶。它只是工具。——工
具。

  要警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