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截至上世纪末期,中国约有350万辆公务用车,每年消耗费用约3000亿元,占行政成本的90%,远远超过我国的军费开支,超过全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
每年花费约3000亿元 公车豪奢之风盛行谁来管?
2006年是中国建立节约型社会呼声极高的一年,却也是高档车在公务车市场竞争激烈的一年,奔驰、宝马、皇冠等争相进入政府采购名单,车身突破5米的新奥迪A6也跃跃欲试接替老奥迪A6进入公务车领域。人们不无担忧:公务用车是否会成为中国汽车消费豪奢之风的引领者?
截至上世纪末期,中国约有350万辆公务用车,每年消耗费用约3000亿元,占行政成本的90%,远远超过我国的军费开支,超过全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
而且,政府汽车采购每年正以20%的速度递增,已占政府采购总金额的四分之一。令人注意的是,在全社会都为高油价担忧之时,政府采购对进口越野车需求量依然很大,以至我国进口越野车数量两年内一直呈增长趋势。
公务用车标准偏高倾向追溯到1999年出台的公务车采购标准:高档公务车采购的上限是3.0排量和45万元单价。目前车价比1999年已经下降许多,采购价位上升空间相当宽阔,豪华大排量车充斥政府部门也就不足为奇。例如在并不富裕的西南地区,一县委机关领导干部就开着价值60多万元的豪华越野车,有的县政府一次就买了6辆单价为42万元的丰田2700型越野车,许多政府机关院中豪华越野车比比皆是。顺便一提,捐赠一所希望小学只需20万元。
公车消费已经成为地方财政的沉重负担。例如,西北某省的2.4万辆公车购置费用达43.2亿元,几乎相当于10年前全省的财政收入,而养车成本得消耗15%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于养车全是公款,公务用车成本奇高。一辆公车的年运营成本至少在5万元以上,单辆车每公里为市场成本的8至10倍,但使用效率仅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
官本位的身份观,使豪华车情结不可遏制地蔓延。开高档奥迪的官员透着潇洒,让想买小排量车的人自惭形秽。在汽车市场听到不少百姓说:买就买大车,如今买小车还不如骑自行车体面呢!中国不少城市连出租车都要求必须在1.8升以上。
公车改革喊了10年,因为缺乏监督约束机制,不是把“车改”变成干部变相增加福利,就是越改公车越多越威风。为了官员的体面和方便,整个社会不但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与资源成本,还要付出政府形象和社会风气的成本。
既然国家将用税收杠杆鼓励百姓开小车,政府官员何不带头开小车或乘用公共交通?有意识超前的地方政府已经这么办了。例如义乌市就明确规定:机关干部参加大型会议时要尽量步行或乘用公共交通。公车膨胀对城市的环境与道路资源已是巨大的压力。某直辖市政协委员递交的一份关于公车改革的提案调查显示,该市马路上行驶的车辆中,除出租车外,公车与私车的比例是4:1,占全市汽车保有量26%的36万辆公车占用了80%的道路资源。
随着节约型社会的到来,政府采购的用车标准是否也该与时俱进,重新认定?公务车的数量缩减,公车标准的下调,意味官员开车不再那么潇洒,却也意味着社会的进步、有限资源更公平地分配、更合理地支配纳税人的钱,这岂不是一举数得之事?
坚持公车大排量的人或许不愿想到:人均收入为美国七分之一的中国,目前年消耗钢材已是美国的两倍,而石油目前是中国单一商品最大的逆差项目,涨价因素大大增加了外汇支出。2005年全年单纯由于涨价因素,就有约1200亿元人民币的国民财富转移到产油国和石油商手中。如果有一天,中国也学美国来个“油老虎税”,纳税人可能就不愿再为官员多烧的汽油买单。
建立节约型社会,不妨先制止公车奢华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