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日前在某休闲论坛闲逛,适逢来自大陆和台湾的网友对骂,言语除开辱及彼此上下代女性亲属,也对彼此的文化背景及血缘传承大加诋毁。一览之下,颇为触目。两岸网友的分歧和对立如此巨大,始料未及,殊为诧异。感叹之余,奋然命笔。笔者从未涉足政论论坛,秉持观点既非统派亦非独派,一个不好,将为两岸网民“共击之”。然心有所感,不敢藏私,耿耿此心,惟共鉴之。
前言
台湾海峡两岸的民众,对于两岸的统一和台湾的独立,有着近乎完全相左的看法和感受,以至于双方各说各话,似乎毫无交集的空间。
笔者试图从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做一番分析和探讨。我不是台海问题专家,也没有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从双方的立场出发,对这一现象理一理头绪。
一孔之见,欢迎砖头。
一 台湾人的“亚细亚弃儿”情结
关于台湾原住民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南亚的马来人在逐岛跳跃漂流中来到台湾,与华夏文明关系不大;二是大陆的古越人,在与中原华夏文明争战中失利,逐次渡海来到台湾。我本人大致以为是两者兼有,最早的居民应该是更擅岛屿文明的马来人(想象一下散布在广袤的太平洋中的岛屿上的居民),其后加入了大陆古越人。
秦汉以前,尽管有瀛洲的称谓加诸于台湾岛,但估计是取自于民间的传言,非来自官方的第一手资料。中国史料记载有关台湾事宜,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将军卫温遣诸葛直以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华夏文明第一次有组织的与台湾的接触,而且是以战争侵略人口掠夺为主要目的。这大概是当时的国际秩序中的弱肉强食准则的一个普遍适应。
南宋之后,中国南部逐渐开发,人口渐多,福建沿海无土谋生的穷人开始浮海赴台湾求生。这时候,台湾的原住民中的相当一部分还处於刀耕火种的蒙昧时代,早期大陆移民无疑对台湾的开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鉴于当时的航海条件,直至明朝,台湾的大陆移民才形成了台湾居民的主流。但当时的明朝由於其农耕文化的内敛性,并未有效地对台湾本岛实施任何有效的管制。此时的台湾,与同时期的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相似,中国移民与土著散居杂处,相对而言,在各方面都占有优势,在对抗冲突中,原有的土著逐渐被压缩到了边远的山区。
尽管明永历年间的《从征实录》上记载了在台湾设置了一府二县的说法,我个人以为,即使资料准确,很可能在永历帝后的明朝对外政策全面收缩的时代放弃了。
明末,葡萄牙人借助地理大发现的契机,势力伸展到了东亚地区,在经台湾海峡前往日本的途中,惊呼美丽的台湾岛为“福尔摩萨”,意为美丽之岛。随后,荷兰人踏足台湾,并且兴建赤嵌城和台湾城,准备长期经营台湾。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比较清楚--郑成功收复台湾。准确地讲,这也是早期国际关系准则中的弱肉强食原则,凭借实力将荷兰势力赶出台湾,并且建府开衙,从此正式开始了台湾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实体的历史,台湾也成为了中国本部治下的一个地区。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曾经是鼎鼎大名的海盗,活跃于大陆东南沿海和日本之间,如果不避尊者讳的话,他就是一个史书上经常提到的倭寇。郑成功则是郑芝龙与日本妻子所生,因此,郑成功在日本也是大大的有名,并且是日本一个古装剧中的主角。尽管如此,郑军的主体都是来自大陆,其统治下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传承基本来自大陆。
中日甲午之战结束,清朝割让台湾与日本。从1895年至1945年,日本对台湾实施了50年的统治。尽管日本对台湾的统治有别于日本本岛,如经济分工的歧视和对中原文化的压制等,这50年的时光对台湾的影响极其深远。首先,台湾由一个中世纪的农业经济区域,进化到近代化的农业经济区域;其次,台湾人普遍接受了小学5年的义务教育,全民的平均素质大大高于同期的大陆水平;最后,整整两代人是接受日式教育成长起来的,对大陆故国的认知和归属感大大模糊。二战期间,参与日本皇军在大陆作战的台湾人,其军纪之败坏普遍在日本军人之上,相当一部分人对故国人民缺乏基本的同情和怜悯之心。
大陆国民政府在二战结束后接受台湾回归时,并没有给予台湾以足够的重视,其实施的管理手段过于简单粗暴,其派出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逐渐导致台湾人的强烈不满:日治时期,台湾人是二等公民,但是日本人起码遵循既定的游戏规则,即便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不公平的规则,今天的国民政府管理人员,为什么常常不讲理?其实,这实质上应该是由于其时的国民政府管理效能低下,还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国家造成的。
“二二八”事件从此成了台湾人民心中永远的痛。杀了多少人对当时的国民政府可能是无所谓的事情,从满清覆亡起,20年的军阀混战,其间夹杂10年的国共内战,8年的全民抗战,随后3年的国共血腥内战,鲜血已经看得太多了,人命实在轻贱。但是对承平日久的台湾人来说,却是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
其后,国民党在与共产党在大陆的争斗中失利,全面败退台湾,全部的国家机器从大陆搬到了台湾,无形中形成了事实上的一百万大陆移民(外省人)对五百万台湾原有居民(本省人)的统治。这种某种程度上的外来统治,必然带来某种程度上文化歧视。曾经有台湾本省人不无伤心地说,上小学时,如果讲一句闽南方言是要被罚款的。
三十年后,等到国民党解禁,开始允许岛内民众的心声自由地释放,这一股被压抑了30年的怨气逐渐发酵膨胀,最终导致了96年本省人李登辉的当选和2000年的执政党的更替,本省人对外省人及其背后的中华文化开始清算排斥。
一路而来,台湾人似乎都是亚细亚的孤儿。
日据前的大陆移民,都是因为生活所迫或者是战争威胁,背井离乡,来到台湾。明清兩朝中央政府都是嚴禁移民海外,对海外的中国移民不管不顾,任其自生自灭,如同弃儿一般。
甲午战败,中国割让台湾与日本,让台湾人在日人统治之下做了50年的二等公民。
国民政府败退台湾,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台湾本省人当家作主的心声三十多年。
二十一世纪伊始,台湾(本省)人第一次选出了自己首脑,那漫延千年的弃儿悲情,还是弥弥漫漫,历久弥新。
为什么?
“因为那个强大而蛮横的中国不允许台湾独立。他们打压台湾的外部生存空间,搞得台湾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就连驻外使馆也被迫更名为经济文化办事处。GDP在世界经济排名26位的台湾如同国际弃儿一般,被排除在几乎全部的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之外!”台湾人的心中悲哀地叹道,
“天下之大,为什么台湾人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二 台湾本省人与外省人在统独观念上的冲突
总的来说,所谓台湾人的悲情情结,大致是特指台湾本省人而言。49年后,随国民政府迁台的大陆人民及其后裔,即台湾人口中的外省人,对于统独这一命题却有着极为不同的解读。
他们同样为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其经济成就不相匹配感到悲哀感到不满,但是他们的心中并没有沉淀弥漫千年的弃儿悲哀,他们对两岸关系理解显然要比前者来的超脱。
对于台湾独立,尤其是以某种程度上抛弃中华文化为前提的台湾独立,他们是不能接受的。他们固然不希望立时三刻统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之下,但是对一个以台湾本土文化为主体的台湾共和国,却是更加不能接受。毕竟前者对于他们生活方式的威胁是潜在的和相对遥远的,后者则可能是即时的和现实的。不是吗?“外省人滚出去”,“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卖台集团”等口号,不仅仅是当年美丽岛上那几个人心底的酝酿,已经在相当一部分本省人的草根阶层中发酵膨胀。作为台湾岛的少数群体,他们很有可能在今后可能出现的台湾共和国中为前50年国民政府对台湾的统治而付出代价。
他们的理想是,在不影响台湾目前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两岸统一到一个松散的联邦旗帜下,双方达成一个共同的文化中国,一个共同的经济中国,但不是一个政体下的中国,两岸的相对自由达到何种程度,如外交的权限和军队的管辖,有赖双方谈判解决。
这种观点,在海峡两岸尖锐对立的两派观点中(一为大陆人民的为统一大业不惜一战,一为台湾本省人民的为台湾独立不惜一战),无疑是具有中间色彩的立场,也是相对理性的观点。
但是由于这种观点的实际操作难度很大,变数很多,在当前海峡两岸的民粹主义风潮甚嚣尘上的时刻,是不可能有很大的市场的。尤其是在台湾本岛,似乎任何与对岸谈论统一的观点,马上就会被扣上出卖台湾的帽子,即使有部分政治精英们的心里完全清楚台湾走向独立的黯淡前景,但是为了顾忌大多数选民的民粹心理,也不敢理直气壮地宣示自己的政治理念,如此一来,半遮半掩,欲盖弥彰。这也可能是2004年国民党总统选举败选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大陆人民热切统一的心态分析
世界地理大发现前后,中国从世界第一梯队中开始落后,往日的泱泱中央之国的辉煌一去不复返,这其中除开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政治体制自身的问题之外,如依赖传统,政府缺乏有效管理的手段,农业文明的内敛性,儒教文化的平和中庸等,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里对资源的长期掠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要知道,在最近的2000年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人口的1/4。
尤其是最近的一百多年,中国在新的国际秩序中完全不知所措,如同一个走入迷宫的蒙目巨人,跌跌撞撞,屡起屡仆,最后甚至被自己原来的学生--东亚的后起之秀日本打倒在地,赔款割地,直至二战时期国土的精华部分全部为日本占领,几乎亡种亡国。
因此,大陆人民心中对于国家民族的荣誉感达到了极其敏感的程度,凡涉及领土完整主权争端,一慨是毫无商量,最不济也是搁置争议,秋后再说。
如果台湾走向独立,根本就不需要政府出面宣导,来自民间的战争呼号,就足以把国家整合成为一部战争机器。
这种大一统心结除开上述的民族主义心理主导之外,也有着其极其现实的地缘政治的考量。
如果台湾独立,台湾必然倒向日本和美国,从台湾自身的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其国际关系的传统出发,这是显而易见的结果。如此一来,中国在其面向太平洋的出口上,就被牢牢地钉上了一个门栓,对今后民族未来的生存空间的发展极为不利。
如果台湾没有独立,那怕是维持现状,中国都可以在事情紧急时对台湾动武,在大部分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的国际环境下,与公然侵略一个主权国家相比,内战诉付出的代价无疑相对少很多。
大陆人民为国家统一不惜一战的心态,除开大一统观念的影响之外,与每个人心里认为台海战争与其自身的关系不大也有关。
台湾的空间狭小,一旦台海爆发战事,生活在台湾岛的人民不可避免的会被殃及,但是对于大部分大陆人民而言,台海的战事一定是发生在台湾本岛和中国的福建沿海,对大陆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实在很小,届时大家只需要摇旗呐喊,一鼓就可以荡平台湾弹丸之地。
至于美国和日本,一定不敢冒着与中国爆发全面战争的危险,介入干涉。如此一来,五星红旗必将在台湾岛上高高飘扬,泱泱华夏之风,又一次在世界吹拂。
四 海峡两岸人民思维的误区
1) 美日对台海战争的干预
台湾人:一定会干预,美日不会坐视台湾沦入中国的势力范围。
大陆人:一定不会干预,美日不敢冒这个险。
估计小布什现在扪心自问:美国要介入吗?他也不可能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这取决于届时的国际和两岸的形势。因此,目前两岸人民的自说自话,完全是一厢情愿。以我的观点,介入是一定的,关键是介入到何种程度,介入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2) 统一之后,台湾的相对富有将被大陆的相对贫穷平均掉
持这种观点的台湾人很多,几乎散布于所有的族群之中。无论是为了维护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力,还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低统一带来的对两岸社会的冲击,大陆(中央?)政府一定会制定类似目前港澳特区的出入境管理法规和政策,对两岸之间的人员往来做一定程度的区隔。
君不见,港澳回归后其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未受到影响吗?
当然,有人会担心,此一时,彼一时也,届时中国大陆不再需要港澳的“一国两制”作为台湾回归的样板示范,过河拆桥,此前种种的对特区的优惠政策可能一扫而光。再者,一旦将来中国走向民主,在“人权乃天赋之权”的大旗之下,全体国民应一视同仁,这种区域性的特殊政策很可能遭到废除。
不错,确实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是此种担心完全可以通过目前的统一谈判,达至法律解决。诸如台湾地区出入境管理法案,明确定义该法案只有在半数以上台湾居民动议通过,才能进入修改程序形成新的法案,并再次付诸台湾全民表决。
3)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台湾人:台湾的原住民不是大陆移民,与中华文化无关,就连台湾的名称都叫福尔摩萨。大陆中原移民在台湾繁衍生息数百年,已经演变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台语不是闽南话的简单传承。台湾人太多的苦难都是与中国本部有关,到了台湾人对中国说不的时候了,到了“去中国化”的时候了。
大陆人:去中国化?不要数典忘祖了!难道你们使用的不是汉字,说的不是中国话?福尔摩萨,那是当年没有对台湾实施过一天有效统治的葡萄牙人在数百年前的一种称谓,现阶段的国际间的正式称谓都是台湾。不错,台湾的原住民中有马来人种,但是考古发现也证实了确有大陆的古越人渡海到台湾。
双方的立论不论正确与否,其实与台湾的统独没有根本的关系。
台海两岸的统独实际上为四方面因素所左右:
(1) 两岸的经济军事实力
(2) 国际外部环境的态度(尤其是美国)
(3) 大陆民意
(4) 台湾民意
因此,台湾人就是说下大天来,证明自己和中华文化无关,大陆不想让你独立你就独立不了;大陆人就是把所有的证据都摆在台湾人鼻子底下证明从几千年以来,台湾就和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台湾人不想回归你就不能硬来。
难道当年的英国人美国人不知道美国的语言文字和英国的关系?当然知道。但是还是一个要留一个要走,最后还是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口舌之争于事无补。
(4) 台湾独立和国民政府迁台
台湾人:都是国民政府惹的祸,如果不是国民政府从日本手中接收台湾,后来又从大陆败退台湾,台湾早就被美国接管了。
历史是不能重演的,没有如此之多的假设用于对历史的意淫。
退一步讲,如果历史能够重演,当时在大陆主政的不是国民政府,那很可能是一个远比国民政府更加强大的政府,对台湾的接收可能比国民政府做的更好更快。种种因素迭加的结果,二战之后,国民政府是一个极为虚弱的中央政府,财政崩坏,军队软弱,人才匮乏,政府对日占区接管能力不足。
再退一步,中国在二战后四分五裂,重新进入军阀混战的割据局面,没有能力从日本手中接受台湾。美国可能会让日本继续统治台湾吗?不会。因为二战结束时,美国对日本是采取压制的态度,对曾经孕育了军国主义的日本充满了戒心。美国可能会让台湾人自己管理台湾吗?不会。因为日据台湾50年,台湾人顶多是做做基层小官,或者是技术官僚,整个台湾缺乏管理全部台湾岛的人才,这就是殖民地的悲哀。美国可能会自己管理台湾吗?不会,因为台湾太大了,美国一时间是不可能筹备出足够的人员对台湾岛实行有效的治理。
况且,美国当时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后来因为韩战的突然爆发,才多少把注意力放多一点在亚州。
(5) 大陆给了你们如此之多的好处,为什么还是想独立呢?
大陆对台商的优惠政策和两岸贸易的长期逆差,对台湾经济的帮助极大,但是普通百姓是体会不到这些恩惠的,因为这些抽象的经济数字只有对少数的精英分子有意义,而精英们的兴致是如何带领台湾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以便让自己在台湾共和国史上留下大名。
试图以金钱上的恩惠来诱使台湾回归的想法,非常类似于古代的“朝贡”制度的动机:天恩浩荡,四方来朝。可惜,结果也类似。
(6) 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相当一部分台湾人如同鸵鸟一般,一头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闭着眼睛嚷嚷着要独立,要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甚至新加坡总理访台的好言相劝,也被当做多管闲事,破口大骂是“为中国捧卵葩”,小国寡民心态昭然。安知台海问题不仅仅是两岸之间的问题,它确实是关系到周边国家的国家利益,而且是世界潜在的战争热点之一。
为什么不能学会理性思考呢?街头叫嚣和乡下粗口可能赢得选票,但是对台湾的独立进程毫无助力,徒然让台湾的形象在国际上失分。
相当一部分大陆人从来没有考虑过台湾人心中的感受,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以大吞小的心态:独立么?那不是以卵击石,大军一到,玉石俱焚!甚至对主张台独的李登辉和陈水扁时时刻刻加以人身侮辱,冠以种种称号。要知道,他们两人毕竟是被大多数的台湾人选举出来的总统,如此谩骂,他们的选民做何感想?
五 战争是民族兴盛的必然之路吗?
对于统一派有关台湾独立将会拴上中国未来向海洋发展的大门的观点,我基本上不能赞同,这种观点是冷战思维的继续。
不错,现阶段美国确实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实施围堵政策,有意无意地想办法拖慢中国崛起的步伐,这其间除了对中国极权统治的防范心理之外,更多的是国家利益的角逐。台湾问题的悬而未决,中国必然要付出相当的精力来应付解决,国家经济成长的步伐必将大大放缓。
但是,即使中国统一了台湾,冲出了所谓的环太平洋的第一岛链,我们能做什么呢?去挑战美国在太平洋的霸权吗?去切断日本的海上经济生命线吗?
以我的观点,在一个相当长的将来,中国与美日发生正面大规模战争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这种高烈度战争的代价实在是太高昂了,我们地球脆弱的生态圈根本承受不起。想当年,前苏联与美国剑拔弩张,几度接近战争边缘,却又悬崖勒马及时止步,就是因为双方都不能承受如此高昂的战争代价。
如果真的有一天,中国强盛到相当的程度,并且走上与美日对抗的不归路,很可能也是走洪七公与欧阳锋华山之巅口舌比武的路子--建立在相互威摄基础上的军备竞赛,路数如同当年的前苏联。结果很可能一样,最终经济崩溃。
因此,在前苏东集团崩毁后,邓大人很理智地说了一句:韬光隐晦,决不当头!就是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发生正面冲突,其代价是我们不能承受的。
实际上,二战之后,尤其是前苏东集团成为历史之后,以战争作为国家间解决纷争的手段少之又少了,尤其是大国之间。以德日为例,这两个国家是挑起二战的罪魁祸首,拓展生存空间,保障经济运输生命线是其主要的战争动机。战败的结果,生存空间却被大大地压缩。然而,几十年过去,德日两国却通过和平竞争,居然走到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前列,其经济实力的排名远远高于其二战前的水平!
战争实在不是一个民族走向兴盛的必然之路啊。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战民族,可是如果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了开始威胁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时候,由此引起的摩擦很难保证美国不先对中国动武。
不错,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情形很象65年前的美日关系。日本正处于上升时期,以咄咄逼人的姿态不断地向美英法在亚洲的利益挑战,逼得原本对日本持中立立场的美国逐渐改变了对日本的政策,最后双方的关系变成了准敌对国的关系。即便如此,美国并未对日本有任何战争计划,是日本首先打响了对美国的第一枪。
今日的世界潮流,国与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地缘政治及经济纠纷的矛盾,但是解决的办法已经由60年前的动辄诉诸战争的简单直接对抗方式转变为谈判协商协议等非对抗方式。当然,这种非对抗协商的结果,不可能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平合理,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必然对这一结果产生影响。但是,无容质疑,最终的结果一定会为各方所能接受。
再以美日关系为例,战后日本从一片废墟中重新站起,努力打拼经济,在六十年代末,已经开始在世界经济之林占有了一席之地。等到进入八十年代末,更是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一时间,美国遍地都是日本车,打得美国车厂满地的找牙。随着美日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相当多的美国智囊人物抛出“日本威胁论”的论调,甚至日本人自己也出了一本书,叫“日本对美国说不”!
以美国在日本各地的驻军,想要来硬的还不容易?可是没有,吵架归吵架,谈判归谈判,贸易还是要做,驻军还是要驻,一切全部都控制在理智范围内。时至今日,虽然两国的贸易摩擦仍然不断,但是已经控制在双方都能接受的程度。
有人会说美日是盟国,美国需要对日本加以扶持。这话大致还是冷战思维的延续。当今世界,美国扶持日本对抗谁?俄罗斯?中国?以美国的军事实力,根本不用扶持代理人就可以搞定了吧。
日本在长达30年的赶超过程中,已经学会了使用经济手段来到达先前用战争手段所要达成的目的。如投资东南亚,以保障自己的海上经济运输生命线以及获取当地的工业原料等,这些都是当年日本发动并参与二战的主要目的。
事实上,目前的中国政府也对此看得清清楚楚,君不见,每次中美之间爆发龌龊,中国不都忍了吗?!不忍不行啊,人家是老大,规则是人家定的;人家又是警察,连带监督你执行规则。做出些有利于自己的举动,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权当作辛苦费好啦。
记得当年的宋朝,每年都要进贡给北方的强邻一笔银绢作为孝敬,自辽金至蒙古,莫不如此。每次主动兴兵去打人,总是被人揍的鼻青脸肿,回头孝纳如故,到最后干脆断了那个念想,与其破费钱财去打仗,还不如花钱买平安来的好些,费用又低,还不冒风险,所以有宋一代的四百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老百姓有好日子过的时期,没有爆发过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
挺没志气的,是吧?那就准备打仗吧。可是,兵者凶也,自古以来,一将成名万骨枯。除非走投无路,平头百姓哪个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去博取那飘渺的功名利禄?
慎言战,动辄祭出武力阻止台独的法宝是有违人性的。
六 独立是台湾未来发展的唯一选择吗?
分析一下台湾独立的代价:
1) 战争代价
独立过程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很有可能会引发台海战争,对于台湾来说,其代价之高昂是难以估算的。
2) 军费代价
独立后的台湾与庞大的充满敌意的中国相邻,其国防上付出的代价一定是惊人的。
3) 经济代价
大陆经济对台湾经济的依赖程度远远小于后者对前者的依赖程度。大陆对于独立的台湾,只要简单地切断两岸的经济往来,对于台湾的经济平衡和发展就是致命一击。
既然有如此之多的不利因素,为什么台湾一定还要独立?并且台湾草根阶层的一半以上,也极力赞成台湾独立。
简单而言,可以归结于民粹主义。展开来说,话就长了。
对精英们而言,“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作为台湾国开国元老的荣耀,成为一国首脑活跃在广阔的国际舞台的诱惑,台湾经济奇迹的成就感,“出埃及记”史诗般的使命感。这些远比统一之后,沦落为一个地方政权的首长更加具有吸引力。
对草根们而言,担心统一后大陆穷人来抢饭碗,乡土文化衍生的排外思想,自己或亲人在国民党主政时期受过迫害,对日据时期的怀念,在大陆经商失败等等。
无容质疑,台湾的政治和知识精英们对台湾前途负有很重要的责任。真正的大政治家和大学问家,是会本着对台湾的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审慎地观察,细致地推敲,耐心地引导,努力地探索,为台湾的最终出路寻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这里容不得半点私心杂念的干扰,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意孤行,率意而行,快则快矣,然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将台湾人民带入万劫不复的危险境地。
如果捐弃前嫌,不做鸡首牛后的无谓争论,与大陆协商组成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两岸合作,打拼经济,今后是合是散,全赖届时的情势决定,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只争朝夕,搞出一个名堂出来?
世间万物,决不仅仅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实在是有太多的中间色彩,渲染大千。
七 我对统独之争的心路历程
十几年前,我从大陆来到北美,此前在大陆虽然也曾和台商共事达2年之久,但是对台湾的文化和传统了解并不很多。那时英文不好,了解时事都是依靠中文的媒体。第一次听到台湾播音员的声音,心里感到非常别扭,播音的腔调怎么如此古怪?还“李总统登辉先生”,别不别扭啊?
时间长了,慢慢地习惯了。等到触角逐渐伸展到了北美社会的方方面面,才发现先于大陆人到达北美的台湾人对我们这些后来者做了多少贡献:图书馆的中文书,公园的中国园林,星罗棋布的华人超市和餐馆,这些都给了我们这些初涉海外的大陆人很多的帮助和安慰。
甚至我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在台湾人的公司,虽然薪资的水平远远低于正常标准,但是周喻打黄盖,这是两相情愿的事情,起码我有了带薪学习的机会。
时间一长,也有了台湾人来做朋友,大家除了口音不同之外,实在是看不出彼此之间有什么差异。他们或许思维更传统一些,我们可能眼界更宽广一些。
此前在大陆时,如果提到统独之争,我一定毫不迟疑主张统一。多年的民族主义的爱国教育,大一统的光环炫耀,当然是要统一了,那时祖国更加强大,我作为其中一员也很光荣啊。
等到近距离接触到台湾朋友,我发现他们心中和我们的想法很不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也为自己几十年的奋斗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是想和大陆有所区隔,以彰显他们的成就。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的想法没有什么不对。
显然,无论统独,这是海峡两岸的人民的一个共同的命题,单从一个方面去思考是不对的。
这样,我由最初的统一派转变成为统独两可派,不预设立场,海峡两岸走向统一还是独立,要视情势的发展,要靠两岸人民去协商解决,急统急独,都是最坏的选项。
尽管我成了事实上的统独中立派,在涉及到两岸之间的争执,我还是或多或少地会站在大陆一边,这是因为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对我深深打下的烙印。因此,统独之争中任何对大陆的谩骂和污辱,我心里都不能处之泰然。同样,统独之争中任何对台湾的谩骂和污辱,来自台湾的人民也不会逆来顺受。这种无理性的相互攻击,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散播仇恨,制造隔阂,并且使得立场中立持理性观点的人们头脑发热卷入纠纷。
八 有关统独之争最后的话
相互接触,加深了解;尊重对方,倾听心声;设身处地,推心置腹;互通有无,密切合作;不急不徐,水到渠成。
台海两岸最终走向独立还是统一,如果能够为两岸人民的大多数人所认同,就是两岸人民的最佳选择。
我个人对于两岸未来前途的期许是,1) 从现在到可以预见的将来,台湾不能独立,任何急独的行为都可能引爆台海冲突的火药桶,并造成全世界的震荡和不安;2) 两岸应该相互放弃敌意,通过对等谈判,组成一个文化和经济的共同体,其紧密程度应该高过目前的欧盟水平,名称可以是中华联邦什么的,两岸的外交及国防等国家主权保持现状,仍旧由两岸的政府各自控制,双方建立联盟互信机制;3) 今后视两岸及国际情势发展,两岸人民共同决定双方的关系再靠拢一步或者再疏离一些或者保持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