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笑着对爱将陈锡联说:“心胸开阔啊!”

我喜欢历史与军事。我是《几曾回首》的版主,欢迎来论坛上贴讨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邓小平笑着对爱将陈锡联说:“心胸开阔啊!” -- zt


  陈锡联,在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战线中成为刘邓大军中著名的“三陈”之一。作为能征善战的将军,毛泽东习惯称他“司令”,邓小平说他“心胸开阔,肚量大”。6月10日,85岁的他溘然辞世,带走了几多遗憾,未留一言。然而,他为人民打江山保江山的70年历程即是一部大书。

  1999年6月10日23:45,陈锡联在北京301医院突然病逝,享年85岁。

  5月中旬,老干部到301医院例行身体检查,6月3日,他带着各项检查指标基本正常的结果出院。出院后,他照常关心时事、生活起居。6月10日晨,他起床后感觉头痛,一天中疼痛不减,晚8时,送进301医院,21时45分,当亲属离开时,他伸出手,握着相伴50年的夫人王璇梅的手说:“还是有点疼,没事儿,我两三天就回去了。”之后,他向孩子们挥挥手,“回去吧,明天还要工作。”23时45分,亲属被医院通知病危,1时30分,宣告抢救无效,猝死。

  陈锡联走的时候,面部安详,如午夜中的熟睡。

  他家灵堂挽联为———南征北战七十载,光明磊落献终身。

  陈锡联没有类似自传式的文字留下,现在向读者讲述他的南征北战七十载,颇感困难。他不想写自传的原因是:“红军时期,和我一块儿打天下的有2000多人,解放时,剩下十几个人,现在就我一个人,我有什么好说的。”但他在22岁创下的步兵打飞机24架的战例“夜袭阳明堡”仍为我军军事教材的典范和人们闲话军事的题目。

  让青年记住: 创业难守业更难

  陈锡联视刘帅、徐帅为导师和恩人,他与他们私交深厚。1937年攻打阳明堡前夕,刘帅与陈锡联坐在阎锡山的小火车上,一路教他如何处置情况,灵活运用战术打败日本人、防止毒气、防空袭……分手时,刘帅指示:“抓住敌情,请示后打行,不请示打也行。”

  陈锡联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打了胜仗。

  刘伯承师长总结说:“这一仗,对暂时稳定晋北战局起了不小作用,给全国人民以鼓舞,提高了我党我军的声威。”

  “阳明堡一仗”,他对秘书说过多次:“给了我独立作战的经验。以后我又独立指挥了若干战役,基本上以胜仗告捷。我的经验是战前侦察要清楚清楚再清楚,部署要周密周密再周密,打起来了,要勇敢勇敢再勇敢。我一直牢记刘师长的话:‘五行(时间、敌情、地形、兵力、任务)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说起“特能打仗,打仗不要命”的陈锡联,其中飞刀斩指的故事让人敬仰乐道。他没有左手拇指第一节,一次战役中拇指受伤,卫生员做了简单处理,弯着包扎上了。由于血液不流通,渐渐坏死,终成黑色。为不影响行军打仗,陈锡联见状来了气:“妈的,给我黑了,没啥用了。”他喝了两口白酒,一口酒喷在剃头刀上消毒,借着酒劲儿,飞刀斩指。他参军前,按家乡风俗,右臂上有一刺青,入伍后,共产党说这是迷信,陈锡联立即用刺刀剜了皮肉,留疤至今。陈锡联四次受伤,最危险的一次被日军子弹从下颌处穿孔而过,从此右耳残疾。

  陈锡联并非一介武夫,细致是他强悍性格中的另一面,战时表现为摸清敌情,和平年代表现为深入群众。

  1995年5月,阳明堡镇镇长请陈锡联题字“阳明堡飞机场遗址”,他特嘱镇长:“你要让青年记住创业难守业更难,万不可做败家子……”

  虽然我老了,还可以上战场

  陈锡联在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共当过28年司令员。毛泽东主席习惯称他“陈司令”。在1974年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陈锡联与毛泽东握手,毛泽东微笑:“司令,忙啊!”1959年,国庆十周年,在观礼台上,陈锡联带三儿看焰火,毛泽东见了极像父亲的三儿,笑道,“一个窑里烧出来的。”

  陈锡联家的会客室内挂着毛泽东半身像,他自1973年到北京后,至今,主席像挂了26年。他嘱家人:“谁也别想把它摘下来,除非我死了,毛主席看得远啊!

  1949年,他在西柏坡就说过:‘……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1995年北京市出了王宝森事件,陈锡联听完传达,回家后愤怒爆发,他粗着嗓子对秘书道:“我想不明白,组织上是怎么考察他的?我们一个地盘一个地盘打出来的江山,要是断送在王宝森这帮乌龟王八蛋的手里,我们的血就白流了。”他督促工作人员过组织生活,强调“两个人也要过,脑袋时常敲着才会清醒”。他总提醒年轻人要关心国家大事,光图享受不行,倘若国家乱了,谁也享受不成了。

  他关心国家如己,19点钟的新闻日日收看;晨听广播,由于耳疾,他把收音机贴在耳边上专心收听。他一天中最重要的事———等待秘书取回文件。若文件中有腐败分子,他禁不住大骂,最后幽默道:“干了五毛钱(无毛钱)的事,哪儿能瞒得过。”他身边的人都知道“五毛钱”意味腐败。

  李德生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里提到邓小平说陈锡联:“肚量大,心胸开阔。”陈锡联也当面听过,一次会议上,邓小平笑对陈司令:“心胸开阔啊!”此话意味深长。近一周内,来陈家吊唁的人对陈锡联的共同怀念是“他能团结意见相同的人,特别是善于团结意见不相同的人。善于团结、维护团结、讲究团结是他一贯的领导作风和个人品格修养。他组织观念极强,一切以大局为重,个人委屈个人消化”。

  1998年2月,陈锡联、Zhang爱萍、肖克等老同志被邀赴香港看回归气象。他一路兴奋地说话,与老友话旧叙今。“小平没实现到香港土地上看看的愿望,咱们倒来了。”到70层的中银大厦参观,陈锡联兴奋异常,大步前行,时细雨霏霏。就在他们登上顶层的前两三分钟,雨停雾散,一缕金光直射对面港湾。港人见陈锡联圆脸大耳,说他身上有豪气,以与他照相为荣为福。善开玩笑的陈锡联幽默道:“让我也沾沾你们的财气。”看澳门回归亦是他心中夙愿,他不好明说,他等待着看澳门天空下飘扬的五星红旗。

  他认为尚不如自己身体的老友都能往九十上奔,自己活过九十没问题。他希望老天爷在赐与他的寿数里,看到中国完成统一大业。他平时爱看地球仪,常指着台湾说他的梦想种种。

  3月24日,北约轰炸南联盟,他说:“这是强权政治,无理可讲啊!主权的事不能手软。”5月8日,我驻南联盟使馆被炸后,他流泪他愤怒:“这么个小女娃都死了,欺人太甚啊……”每看一遍烈士殉难,陈锡联便用纸巾擦眼,半晌不语。晚年极少接受记者采访的他爽快答应了《人民日报》,他坐着轮椅谈了一小时。一次吃饭时,他挥着拳头说:“虽然我老了,我还可以上前线。”军人的责任感在他85岁的体内燃烧。对南联盟局势、美国对我国的道歉及实际行动,他密切关注,内心虽波澜翻滚,但很少发言。

  不为子女的事向组织开口

  陈锡联夫人王璇梅是大将陈庚妻妹。1949年在上海休整准备回南京部队的王璇梅遇见姐夫,陈庚一拍脑门,“先别走,我给你介绍个对象。”王璇梅见到了带个3岁男孩的陈锡联(前妻病故),王璇梅相信姐夫做媒,同意这门亲事,他们1949年完婚。王璇梅陪伴丈夫走过新中国的50年,其间经历过大荣大辱……今年是他们金婚,孩子们问结婚日期,两人都不记得。王璇梅提议,“今年也是国家大庆,就一块儿庆吧!选个日子,八一、十一都行。”他们有子女四人。大儿陈再强入军事院校时,身为父亲的陈锡联特嘱他在组织面前做老实人,尊重组织,相信组织,服从领导。三儿陈再方16岁参军,他的教导是:从基层干起,从野战部队的连队干起。他的说法是:“当不好班长就当不好连长;当不好连长就当不好团长;当……”

  1982年4月26日,做飞行员的二儿遇难桂林,时年32岁。他对前来慰藉的组织说了两点:“家里的工作我来做,你们放心;空军出事,在所难免,指挥千军万马的事不可大意,从这件事中要吸取教训,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女儿陈再红现因病退休在家。

  陈锡联一辈子没为子女的事向组织开过口,他对子女的解释是:“你们是我的子女,也是组织上的人,你们有多大本事干多大的事儿,依靠组织吧!”

  陈锡联性格中遗传了母亲的刚毅,他敬母孝母,但他自14岁离家后,只见过母亲两面。

  1997年6月,他回老家为母扫墓立碑。自1953年为母送终回乡后,相隔44年,他二次踏上回乡的路。在母亲长满青草的坟前,他跪地喃喃:“妈,我回来看你了,我不哭,不哭。”碑立在一山坡上,从坡上可见家中老屋,他手指老屋对子女道:“小时给主人放牛,不让回家,我就在这儿看我娘。”晚年陈锡联除看文件外,还为战友托付的一本本回忆录校订事实,再就是学毛选。

  从党的七大到十五大,他届届出席。他满怀信心地说:“如果同志们还选我,我还愿意出席十六大,来个十届大满贯。”

  如今,他看澳门回归、盼台湾统一、出席十六大、国庆五十周年与金婚同庆的愿望都随他的离去而成遗憾。唯一补缺这几多遗憾的是,有关人员正在把他用生命书写的无字大书变成文字,以示后人。

  据悉,陈锡联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6月21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