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自从青青在姐姐那里看到森的通信地址后,一直想给森写信,却找不到由头。新年快到了,同学中时兴起互送明信片。那些印着风景、花鸟、或温馨小画的明信片上,往往同时也印一句两句诗,或名人名言人生隽语,青青和其他女孩子一样喜欢那些明信片。她买了一套印有黔北梵净山风景的,送了些给自己学校里的好友,给姐姐和爸妈各寄一张,再给过去的好朋友寄上些,剩下一张,左思右想,最后下决心寄给了远在北京的森。她怕森记不起自己来,就先在明信片上写上自己是谁,然后才写新年祝福,最后写要向森讨教学习方法。字写得小小的,刚刚好够在明信片上挤下短短三四句话。
教学楼门口有个收发室。明信片寄出去后,每天中午下了课,青青都去看一看有没有给自己的回信。没有她就走开,回宿舍和一两个室友结伴到食堂打饭,饭后再回教室自习一会儿。下午上课前半小时,到宿舍躺二十分钟,然后赶在下午第一堂课打铃后,老师进教室之前,坐回自己的座位。生活如以往一样规律。几年来,青青的心里一直偷偷装着森的音容笑貌,但她的学习并未被这种钦慕渴望所干扰。很多年后,青青回过头去想,才发现少年时代的她,不知不觉地把那种说不清的相思和爱慕,转化成了进取的力量。像多数同学一样,她在铅笔盒里夹一张写有座右铭的纸。此外她还在一块大橡皮的一面写上“奋斗不息”几个字,另一面却写着森的名字。课间闲时,她偶尔会拿着圆珠笔不停地在那块橡皮上,把森的名字重复地描画。写多了,那个名字就像是刻在橡皮上一样。有同学见了问她,她就说那只是个学习上的榜样,然后把橡皮另一面翻过来。大家也就信她。连她在班上最好的朋友也想不到,看上去文静稳重学习用功成绩优秀的青青,心底里有另外一种秘密。
青青终于收到了森的回信。她拿到信,看着信封上“成森寄”几个字,先是有些不敢相信,继而欣喜若狂,高兴得小叫了声“天哪!”看看旁边,幸好也没人注意到。她原本只盼着同样收到一张明信片,没想到森寄来一个大信封,里面是一个精美的贺年卡,附带一封信。森在信上写了他自己高中时期的学习经验,写了足足四页。难怪姐姐总是说森的为人诚恳实在。收到信的那天中午,去食堂打饭的路上,青青恨不得能蹦跳着走。她破例没有在午饭后回教室自习,而是早早躺到自己床上,放下蚊帐,躲在里头把森的来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她在意的不是森介绍的学习方法,而是森的来信这件事本身。信上开头一句“青青小妹妹, 我当然记得你!”以及信的结尾:“……有问题随时来信,我们可以共同探讨。我和你姐姐之间,虽然不可能进一步发展,但她永远是我的好朋友。你也可以成为我的好朋友。我们大家可以亲密地来往。……”本来简单的白话,却让青青浮想联翩,读出无尽的意味。
青青第一次给森寄明信片时,正读高二。她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在因为收到森的回信而激动了几天之后,期末考试来临。青青把森在信中提到的学习经验记了下来,然后把那封信锁到小竹箱箱底,克制着自己不再去碰它。就好像她心底里那个秘密,是从她十三岁起就闷养着的一只小鹿,好容易出来偷偷透了口气,然后一缩脖,又貌似安静地退了回去。青青以为那次期末考试会考砸了,结果成绩出来,她是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二。连她都为自己的定力感到不可思议。虽然森欢迎青青随时去信探讨问题,但青青好像找不出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就没再去信。
一年后,还是新年前夕,青青给森寄了张贺卡,内中夹了一封长信。信里谈她高考的打算和自己的理想。她用了整个周末来写那封信。在信的结尾,她抄录了《致橡树》中那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她隐约觉得自己这样做,带有强烈的暗示意味。或许她正是想告诉些什么给森,但又不好意思说得太清。
青青早从姐姐那里得知森已经念了研究生,但她生怕姐姐起疑心,没向姐姐打听森的新地址。她把贺卡按旧地址寄出,并不十分确定森能收到。心底那只小鹿探头探脑蠢蠢欲动,她觉得必须放它出来喘口气。信写出来,寄出去了,小鹿也就安分了。
那封信竟然转辗被森收到了。他回寄了一张贺年卡,仍旧附一封信。信却很短,简单写了他收到青青的贺卡及信的过程。原来森的师弟还住在过去的宿舍楼里,师弟在楼道里看到森的信,就把它拿去转给了森。多少年后,青青想及此,仍然坚信她与森之间,有某种缘分。森在信中鼓励青青准备好,做高考前最后的冲刺。他告诉青青一定要“心无旁鹜”才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青青读到“心无旁骛”几个字的时候,脸红了。她觉得森似乎看出了她的心事,就后悔不该抄那句诗。一边后悔一边又想,森怎么会收到自己寄往旧地址的信呢?该是缘分吧。而且森说得很对,离高考还有半年,她必须专心致志心无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