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帅之上将彭绍辉[图文]

彭绍辉(1906-1978)


彭绍辉(1906-1978)


  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1906年马年7月18日(公元1906年09月0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县上七都瓦子坪(今属湘潭市韶山区)一个贫农家庭,排行老七。著名早期红军将领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06年
  马年7月18日(公元1906年09月0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县上七都瓦子坪(今属湘潭市韶山区)一个贫农家庭,排行老七。


1927年
  在农民运动的高潮中参加了农民自卫军,当上了农民战士。毛泽东考察湘潭农民运动时,彭绍辉曾向毛泽东讲述农民协会的事,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为“放牛娃”。
  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5月21日,湖南军阀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镇压农民革命运动。彭绍辉参加了围攻长沙的斗争。失利后,他离开了家乡,去找毛泽东,寻求革命出路。来到武汉时,报名参军,被编到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一师一团三营十二连。


1928年
  春,三十五军一师改编为湘军独立第五师,彭德怀任该师第一团团长。第一团在彭德怀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成立了秘密支部。彭绍辉曾被派到由共产党人执教的随营学校学习,从中学到了许多革命道理。
  7月,彭德怀等领导的平江起义爆发后,彭绍辉积极加入起义队伍,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的一员。在红五军受敌人围攻、伤亡过半的困难局势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9年
  春,红五军主力开向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彭绍辉随第二纵队留湘赣北部坚持游击战争。这时他担任二纵队二大队第六中队队长。一次,二大队在转移途中遭敌包围,彭绍辉率部承担了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激战中,他的右胯骨中弹,但他仍坚守阵地,保障了大队主力安全转移。当他回到宿营地时,因流血过多,已处于昏迷状态。
  8月,彭绍辉担任了红五军第二纵队二大队教导队队长,后来教导队与随营学校合并,任大队长。


1930年
  7月,奉命带领部分学员到红五军第一师第一团,任团长。
  9月,红三军团在方面军建制内第二次围攻长沙,率部担任攻击乌梅岭的任务。进攻受阻后,带伤指挥战斗,最后随军主力撤至江西临江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中央根据地第一、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彭绍辉率领部队配合主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提升为第四师参谋长。


1931年
  7月,第三次反“围剿”战斗打响了,代理三团团长,参加了莲塘战斗和高兴圩战斗,在右肩中弹和右手虎口负伤的情况下,忍痛作战,直至战斗胜利。不久,又调到第三师十团任团长。
  10月,彭绍辉调到新成立的红军学校任二队队长。
  11月,出席了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2年
  3月,他调任红三军团第一师参谋长。
  6月,升任第一师师长。
  年底,蒋介石发动了第四次大规模“围剿”。在反“围剿”作战中,率部先后参加了黄狮渡战斗、邵武战斗和浒湾丰山铺战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33年
  2月,在宜黄南部进行的伏击战中,他率第一师歼国民党军五十九师1个旅,俘国民党军2000余人,缴获武器1400余支。
  3月中旬,在霹雳山战斗中,带头冲向敌阵,率部占领了国民党军十一师阵地,重伤国民党军师长尚乾。在追击歼敌的战斗中,他左臂中弹,臂骨被击碎。因伤势严重,医生只得锯掉了他的左臂,从此成了独臂将军。他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独臂打绑腿、骑马等军事行动,很快适应了战斗生活。


1933年
  由于在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中立下了卓越战功,中央军委即授予彭绍辉红星奖章。
  9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开始。彭绍辉奉命组建了兴国模范师,并任师长。不久,他奉命回前方,担任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师长。


1934年
  年初,率部在建宁、将乐之间的光明山阻击国民党军八十八师。战斗中,他下颔骨被打碎,但他带伤完成了钳制任务,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4月,参加了保卫建宁的战斗。


1935年
  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不久,遵照中央决定,到红四方面军三十军担任参谋长(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


1936年
  8月,任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参谋长(军团长陈伯钧,政委王震,政治部主任张子意)。


1937年
  5月,彭绍辉调任二方面军教导团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二方面军教导团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0师教导团。教导团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输送了大批的干部人才。


1939年
  3月,到晋西北任新组建的第三五八旅旅长。
  夏天,奉命率三五八旅护送“抗大”、“陕北公学”、“鲁艺”等单位的7000多人,越同蒲铁路,东迁敌后。这年冬天,他又率领七一四团向晋察晋护送了一批弹药。
  彭绍辉指挥部队在与日军进行战斗的同时,还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反“摩擦”斗争,从而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不久,三五八旅转到北线,改为晋绥独立第二旅,彭绍辉率独二旅参加了夏季反“扫荡”战役,配合主力部队粉碎了敌人的军事行动。
  9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歼敌3500余人。
  11月,晋西北军区成立,兼任晋西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


1942年
  6月,彭绍辉调中央党校学习。


1943年
  3月,出任抗大总校副校长。
  10月,参加了中共中央召开的高干会议。
  年底,被调任抗大七分校校长。抗大七分校在他的领导下,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各项工作,在生产上也取得重大收获。


1945年
  彭绍辉出席了中共七大。


1946年
  5月,奉命调任晋绥吕梁军区司令员。


1946年秋至1948年夏
  先后参加指挥了晋西南、汾孝、吉乡、兑九峪、神堂底等战役,战斗数十次,毙国民党军、俘国民党军数万人,解放了永和、大宁、隰县、交城、中阳等县城及重镇30余座,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在他精心部署和果断指挥下,创造了不少以较小代价换取较大胜利的成功战例。


1948年
  8月,晋绥吕梁军区的部队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彭绍辉任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攻克太原的战役。


1949年
  1月,七纵队改称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彭绍辉任军长,指挥部队转战西北战场,屡建奇功。取得了扶眉战役、追歼青海马家匪帮、解放甘肃天水、进军陇南及解放成都地区的作战胜利。成都解放后,彭绍辉受命担负整编、改造起义部队的任务。


1952年
  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54年
  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并曾先后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部部长、条令部部长。


1955年
  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1957年
  参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后兼战术研究部部长。


1960年
  1月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69年
  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78年
  4月25日凌晨彭绍辉同志病逝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终年72岁。


  彭绍辉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