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和闷骚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正在闭关读书,读到《红楼梦》19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待看到贾宝玉平日大发议论说,“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 禁不住拍案叫好。 
      
      就这么一顿之间,我突然闻到厨房飘来一阵香味。 

       “是我最爱吃的汤圆,芝麻馅的”, 我立刻放下书,出了关,直奔厨房。

      我喜欢汤圆,尤其是芝麻馅的,用猪油和白糖拌了,哪香味能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据说嫦娥姑娘闻到了汤圆的香味,整整哭了一晚。

      有好事者听到这故事,灵机一动,大笔一挥,写了一首“嫦娥夜哭汤圆”的七绝,诗云:
       
      汤圆香飘月寒宫
      引得嫦娥哭夜穷
      天天乌鸦杂酱面
      仙子也得奔月宫

       中国人喜欢的大众化饮食,往往把馅包在里面,饺子包子馅饼汤圆无不如此,俗称“点心”。 点心的特点就是有内涵,不像比萨饼--“好吃看得见”--把什么都撒在表面上,惟恐不能取信于人,但味道也不见得比我们的点心好吃。可见在吃这方面,我们中国的内敛含蓄,闷骚得恰到好处。 

       写到这里,我们热爱传统的绅士姑娘们都很高兴,对中国的传统充满了信任和自信,其中包括我一个非常可爱的朋友。我这位朋友,一说到中国传统的好处,就兴高采烈;一说到传统的不那么好的时候,就听不懂了,皱着深沉可爱的眉头说,“我是中国人,我怎么没有你说的那些毛病呢?”

      大概在伊看来,伊不但继承了中国的全部传统,而且还继承了所有好的习惯, 这就可见伊的可爱了。

      伊的可爱还在于不死缠烂打,看到不高兴的东西,皱了可爱的眉头抛了几句不爱听的评语以后,转身跑了。我于是可以在伊背后说说传统的不那么可爱的地方,让脑袋上有反骨或者人类的怀疑主义者听听他们爱听的故事。

     这个故事还得从元宵节开始。我们知道元宵节是从西汉时开始的。汉武帝在正月十五大搞祭祀活动,挂灯笼,点炮仗,放烟火,做点心,这个事件从上而下,从古及今就这么流传下来了,成为了我们的节日。 

      我们吃火鸡是为了感恩,我们吃寒食是为了纪念被放火烧死的介子推,我们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投江自杀的屈原,那么元宵节吃汤圆是为了纪念谁?
  
      这是没有答案的事情。之所以没有答案,是因为我们的纪念太含蓄。我们惟恐让别人知道了自己在纪念谁,长此以往我们终于成功地忘掉了被纪念的先辈。 错误或者光辉,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甚至无需知道,在经历过多少年“指鹿为马”的训练以后,我们学会了为了纪念而纪念。   

     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朋友非得寻根问底,我只好满足他的好奇心。

     吃汤圆为了纪念谁并没有定论,但并不难找到答案。

     《三国演义》中的刘安,为了招待我们的好人先生刘备,把自己的老婆杀了做了肉菜, 但刘备并不知道他吃的是人肉;《封神演义》里面的周文王含着泪把他儿子蒸成的肉给吃了;《水浒传》里面的黑店,把人肉做成了包子当黄牛肉卖。。。
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不让人一下子看出来那是人肉--除了周文王能够闻出人肉的味道来,一般人毕竟对包在里面蒸熟的肉是看不明白的。
  
      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是小说,读者可以信或者不信,可以恨或者不恨,可以愤世嫉俗或者不愤世嫉俗。 但这并非仅仅只是虚构的故事,我们的正史和经文照样记载了同样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的齐桓公对人肉表示了好奇,易牙立刻会去杀了儿子做给他吃;重耳因为流亡途中营养不良,介子推割了肉给他吃。。。这样的故事很多,据说这不但说明了士人杀身成仁对皇帝或者准皇帝的忠诚义气,还说明了皇帝或者准皇帝取得人们热爱的博大高深。 这是让两方面都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美德,所以儒家的经典一再歌颂“杀身成仁”的可贵,一再强调“杀身成仁”的伟大。
   
      当然这样的强调也是必需的,因为我们的好人先生真命天子往往不知道人们对他们如此的孝敬忠诚,无意中错过了多少仁义忠诚的美德。介子推刘安易牙后来终于赢得了好人先生真命天子的信任,这多少说明了儒家的经典的伟大和光辉之处。

      这样的伟大和光辉,难得的也是闷骚。如果不把人肉包在里面,让好人先生们看出了那是人肉,那是要适得其反的。

两只黄鹂 发表评论于
我去改回来,我写的时候就觉得不带劲。

BTW, 最近有什么新作?我最后看得是你关于陈晓旭的文章,写得很不错。

等我写完这篇去看看。

艾丽思笔记 发表评论于
我不得不佩服你了,让我终于明白了元宵和人肉包的关系:))

很喜欢这篇,唯一觉得迷糊的是"闷骚"在这儿干吗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