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井村雅代想到何智丽 (zt)

一个是日本的花样游泳教练,一个是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员,两个不同的国度,两个全不相干的体育项目,她们或许也从未听说过对方,但是当我看到这位中国花样游泳队新来的外籍主教练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日本媒体的围堵,并无奈地承认自己承受着来自国内的巨大压力,我还是无法不想起千里之外,那个曾经有过一个日本姓氏的上海女人。


  “何智丽”本来是一个逐渐被淡忘的名字,但是,不久前她的一位作家朋友发表了一篇关于她近况的文章,并在文中就那段往事为她说了一些好话,“何智丽”这个名字最近再度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去探究何智丽究竟是一个反抗中国体育制度中某些痼疾的孤胆英雄,还是一个言而无信、临阵变卦的人,我想说的是,我们究竟该怎么看待一个国家的运动员或者教练员,投身到另一个国家的队伍中,而那支队伍恰恰是本国球队最大的竞争对手。井村雅代的到来和何智丽的再度被炒作,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新的讨论契机。


  说实话,何智丽在世乒赛上的叛逆并没有给中国体育造成多大的伤害,因为她毕竟还是为中国带回了一枚金牌,真正让很多中国人不能接受的,是她在亚运会上的那次面对邓亚萍的胜利,因为那时她穿着日本队的队服。现在,井村雅代来到了中国。日本是花样游泳的传统强国,但是在多哈亚运会上,她们刚刚在两个项目上败给了自己在亚洲的头号对手中国队。在这个时候井村转投中国队,无疑会引起日本国内很多人的不满甚至恐惧。她现在的处境,和当年的何智丽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果把世界赛场上两支队伍、两个选手之间的比赛,简单看作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那我们当然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帮助对手就是“叛变”。可是,我们真正理解了体育的精神吗?竞赛当然是体育精神最直接的载体,可是竞赛一定等同于竞争,而竞争又等同于争斗吗?我想,所谓的“更快、更高、更强”,从小的层面来讲,是在鼓励个人不断地挑战自我,从大的层面来讲,是在鼓励整个人类突破极限。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教练员走出了国门,在其他国家的队伍中找到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天地。这次墨尔本游泳世锦赛上,就有不少这样的“海外兵团”,比如澳大利亚跳水队的主教练童辉就是前中国著名运动员,他的搭档王同祥也来自中国。至于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项目,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前中国运动员、教练员就更多了。不过和何智丽不同的是,这些海外兵团的成员还没有对中国队的金牌构成真正的威胁,中国人的心态也因此没有受到真正的考验。如果“美女棋后”代表卡塔尔队击败了中国棋手而加冕,如果曾令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的“铁榔头”率领美国女排,在我们的家门口战胜中国队而登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我们还能做到冷静吗?我们的神经,经过何智丽事件的磨练之后,是不是变得坚强了一点呢?


  2002年在釜山,韩国人金昶伯在自己的家乡率领中国队击败此前连续4次获得冠军的韩国队,夺得亚运会女子曲棍球的金牌。赛后,有的韩国志愿者说:“作为韩国人,我当然希望韩国队赢。但中国队的胜利证明金昶伯教练有能力,将韩国的曲棍球发扬光大,我们为他感到骄傲。”2007年在墨尔本,日本人井村雅代今天在中国花样游泳选手首次进入世锦赛前四名之后说:“现在日本国内支持我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很多人发电子邮件给我,祝愿我带领中国队取得好成绩。”她前两天还说:“等2008年奥运会后,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应该能理解我,我的选择是为了中日友好。”

望月明 发表评论于
同意你的观点,体育是一种精神而非政治.

中国女排有当年的辉煌,有一位日本教练是功不可没的,他是64年东京奥运会的金牌得主,大松博文.后来在周总理的邀请下,在中国执教了几个月,队员正是袁伟民的前后.
他已经去世,但在日本还是被广泛尊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