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智慧、艰苦、诚实的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出现过很多平凡而又卓越的人物.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在中国, 于志安是成果丰硕的全国首界优秀企业家、国务院授予的对国家工程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长江动力集团公司创始人、总经理、董事长: 这是文化大革命后,他九死一生、残而不废,没有要任何投资,用十四年的心血,依靠科技发明和商务创新,使一个连年亏损、负债累累的破败工厂迅速扭亏为盈;利润逐年成倍增长, 年赢利达数亿元人民币. 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 竟然放弃一切辉煌成就和所有权益, 悄然离国出走, 来到举目无亲的美国.乍看起来, 的确匪夷所思, 给人留下难解的谜团. 是的 , 他确实是一位"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的铮铮汉子; 也是个充满传奇色彩、被中国和海外一些文章赞颂为民族脊梁的顶天立地人物. 现在, 谨就笔者所捡拾的一鳞半爪, 抽丝剥蛹, 草撰此文. 或者有助贤明的读者了解一些梗概. 坎坷童年,几被饿毙 一九三二年八月十二日, 于志安出生于山东烟台附近一个沿海渔村. 家境清寒, 三岁母亲去世. 由外祖母养到十岁, 父亲带他到东北谋生. 不久, 父亲又病故. 他成了一个无依无靠、可怜的孤儿, 孑然一身流浪关外, 过着沿门乞食, 常以野菜、树皮果腹的悲惨生活. 月冷星稀, 他蜷伏在农家的草堆里寻梦. 有时也以山洞做家, 洞口则以大石屏障, 聊充门扉.遇到饿狼深夜对洞口虎视眈眈嚎叫时, 他只好用蠃弱的小手、困倦的躯体,紧紧的抵住石块,以躲避饿狼的垂诞. 如果实在找不到藏身之所, 只好仿效猿猴, 攀登树颠,腰际以破绳紧系枝干, 拥树而眠.北地苦寒 ,入冬冰雪遍地, 朔风凛冽, 他的脚髁、脚趾被冻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伤痕斑斑 . 实在是挣扎在死亡边缘,绝非局外人所想象得到. 幼龄从戎,初露锋芒 一九四五年仲夏, 正当于志安继续沿途乞讨之际, 百姓们深知八路军仁爱为怀,指引他到军营去讨点好的食物充饥. 年轻的官兵们, 见他状至可怜,就决定收留他. 由於他病弱无力, 吹不响军号, 当不了号兵,就让他当一名小通信兵. 这下可好了,他生性灵巧, 战斗中能连滚带爬, 顺利出入山谷、坑道阵地, 冒着枪林弹雨,乘坡蹈隙圆满达成任务. 深受领导喜爱. 平时, 他勤奋学习文化知识, 不久晋升为文书, 后又被选送至干校深造. 稍长, 於十四岁入团、十六岁入党, 随军转战大江南北. 因勤奋努力, 成绩卓著, 为上级领导赏识, 十八岁时, 被破格擢升为当时解放军全军最年轻的营级干部, 是其崭露头角之始. 转业工厂, 大展长才 战争结束伊始, 于志安读了大学后, 被派到武汉通用机器厂任代理厂长 . 一上任就住在办公室, 带领职工日夜拼搏, 使工厂面貌焕然一新. 他自幼在务农的外祖母家长大,在流浪时, 亦目睹农民人力耕作之艰苦; 童稚的脑海里,时常有一个憧憬: 如何减轻农民的辛劳. 机会终于来了, 他不仅到制造农机的工厂当厂长,而且在五六年九月, 参观日本在上海的工业展览会时, 见到了他魂牵梦系的农用手扶拖拉机. 他每天都如痴如醉的绕着那部使他着迷的小拖拉机琢磨研究...... 回到工厂, 他奋力冲破计划经济的牢笼, 冒着被撤职查办的风险, 带领员工试制出中国第一部手扶拖拉机. 真是一鸣惊人. 当时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带领一批记者采访他, 全国所有媒体都大量报导他和员工研制手扶拖拉机的事迹. 特别是五八年春, 毛泽东主席亲临视察并称赞表扬. 25岁的于志安成了轰动全国的英雄, 被推上光荣的顶峰. 在中国农村所普遍采用的手扶拖拉机,就是他开拓起来的, 其嘉惠农村、造福农民的业绩,是人所称赞的. 但是, 于志安勤奋敬业,不说假话的品格, 使他在一场突然发生的运动中 , 又被打入谷底. 五九年,以打倒当时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为起因的"反右倾机会主义运动" 因为于志安反对大办钢铁,就把他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批判斗争. 幸运的是, 在决定要给他带帽子的省委会议上,当时的第一书记以他"搞手扶拖拉机 , 受到主席表扬", 把他保护下来. 这时, 由共产党教育培养起来的于志安, 真的糊涂了.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 自己会反党、反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在责备自己的痛苦反省中, 他悟出一个原因:" 自己的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理论水平太低, 所以理解不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为了提高理论水平, 他再次参加高校统考, 慕着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兼哲学系主任、著名的马列主义理论家李达的盛名, 考取武大哲学系. 毕业后他坚持不走仕途, 又回到原来的工厂. 离开五年的工厂, 已经跨了. 国家把拖拉机计划到别的工厂生产, 让这家厂专门生产柴油发动机. 但是, 又因为没要到国家的大量投资, 工厂挂了几年柴油机厂的招牌, 却生产不出柴油机. 于志安回来后 , 立即和在破败中挣扎的职工一起, 根据柴油机主要机件制造的关键工序需要, 利用被丢弃的废旧机器和零件, 用创新发明, 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妙方法,设计制造出170多台专用机床和五条流水生产线、1千多套工艺装备. 不到一年的时间, 就奇迹般的没要任何资金,建成中国第一家年产万台柴油发动机的现代化工厂. 国家农机部和有关部门联合验收, 证明自制的专用机床、生产线和工艺装备, 质量好、效能高; 所生产的柴油机都是优等产品. 实事有力证明: 这种没花投资,利用废旧机器和其它破铜烂铁, 根据工艺技术的需要, 进行创新改造, 建成年产万台柴油发动机制造能力的工厂建设模式, 不仅在中国, 就是在世界任何国家;不仅在当时, 就是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 也是没有先例的创举. 同时, 六五年于志安还发明成功锟锻技术;并与华中工学院刘颖教授合作, 研究发明成功" 油膜燃烧室" 两项全球创新发明成果. 于志安的业绩, 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高度重视, 亲自组织总结推广其艰苦奋斗、科技创新的经验; 周恩来总理亦赞扬为"自力更生的样板". 六五年底, 于志安被国家评选为与大庆铁人王进喜并列的全国六大标兵(后被诬为彭德怀翻案, 取消标兵称号); 武汉柴油机厂, 亦被树为全国红旗企业. 正当于志安又要大展宏图时,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横遭迫害, 死里逃生 于志安的事业, 虽出奇制胜、 令人感动, 却又充满坎坷、让人痛心; 童年凄苦恶梦般的遭遇已如前述. 他幼小参军, 辽沈战役时加入共产党, 在中国, 称得上是根正苗红. 可是, 文化大革命开始, 他却被以莫须有的"走资派", "三反分子 " 等罪名, 横遭迫害, 长达十四年之久. 除随时的批判斗争, 还被关进造反派的私牢, 不分日夜的残酷毒打,肆意凌辱; 在其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之际, 凶手们竟策划要在深夜把他装入麻袋,丢到江中; 他在惊悉这一阴谋后, 一屡求生的意志使他挣扎到窗口, 喊着"救命"! 从关押他的三楼跳下,导致脊骨粉碎性折伤, 已濒临死亡. 所幸, 极为爱戴他的职工们, 闻救命呼喊声驰赴救援. 经医生的抢救, 脱离生命危险 , 躺在石膏床上, 在夜色的掩护下, 又十万火急的把他送上东去的江轮. 后又幸运地获得国家级跌打损伤名医魏技薪教授精心救治, 始化险为夷, 但终因创伤过重, 尚须策拐而行. 身残志坚, 再创奇迹 十年浩劫, 因为他不屈不挠, 不向邪恶势力低头. 直到80年, 才由胡耀邦总书记亲自派人查明事实真相, 为他彻底平反. 他仍坚持不走仕途, 摆脱优厚待遇, 于八一年底到一个连年亏损、职工的工资都无钱发放的衰败工厂当厂长.这是个全国同行业亏损最多、又混乱不堪的老、大、难企业. 人们形容说:"五千多人的工厂,上班时间进厂的人很少, 进了厂的人,空着手出来的也很少!"偷窃公物成风, 职工中流传着一个顺口溜:" 国外有个加拿大, 中国有个大家拿, 你拿我也拿, 大家一起拿, 不拿白不拿, 不拿是傻瓜!"...... 这个工厂, 是于志安自己要来的. 上任后, 他以身作则, 从领导班子抓起,大刀阔斧的"治乱治邪", 很快杜绝了偷、窃、怠、惰等歪风,半个月恢复了生产. 他拄着拐杖, 拖着伤残的身体, 同职工一起日夜拼搏的行动 , 感动了员工群众; 於是, 群策群力, 在整邪治乱、反腐倡廉的同时, 顺应市场经济的规律, 一面研制开发市场急需的"母子型热电联供" 汽轮发电机组和特种汽车系列等新产品. 一面依靠科技创新, 利用金属黏结、锟压、精整和电脑程控等新科技 , 改造老旧机器. 使那些要做报废处理的破旧机床, 反老还童, 成为效能高的多坐标程控机床、组合机床. 因而, 又是未要国家和政府任何投资, 很快使整个工厂脱胎换骨、扭亏为盈, 被工业界和经济理论界赞为奇迹. 此后, 赢利连年成倍增长. 六年后, 成为全国同行业赢利冠军; 十年后, 年赢利数亿元. 于志安常说:" 只有没办好的企业, 没有办不好的企业." 事实上, 也确实如此: 许许多多濒临倒闭的破败企业, 包括武汉市政府一个全局亏损的工业局和其所属的二十多家工厂; 以及湖北省政府所属有三千多员工的建筑工程公司, 被于志安兼并后员工不但按时领到工资、企业迅速振兴赢利,而且工资和福利逐年增加. 熟悉于志安的人都知道, 他在潜心办企业的同时,还担负繁重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教学任务: 兼任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国家培训中心等六所著名大学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每年讲课时间超过二百多课时. 比得上一个专职教师的课业负担. 此外, 他还担任全国电动汽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工商联常委、省工商联主任委员、省总商会会长、省电机工程学会会长等社会职务. 那么, 于志安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呢? 可以说, 从五十年代的第一部手扶拖拉机, 到六十年代的六大标兵、文革中的苦难,再到八、九十年代的奋搏创业......,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和"工交战线"、"国内外动态清样"等内部刊物, 均有很多的报导. 这里, 笔者仅从八、九十年代有关于志安业绩介绍中列出几篇, 供读者参阅: 1、 作者为长江日报总编辑林子, 发表在86年"长江日报"和"新观察". 2、 作者为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祖慰, 发表在中国作家协会出版发行的 "报告文学" 八九年第一期. 3、 作者陈堂明, 此书由江泽民总书记题 书名, 原政治局常委、中组部部长宋平作序. 中组部九二年十二月编辑出版, 于志安事迹为该书首篇. 4、 作者纽约时报驻北京首席记者伍洁芳. 发表在九三年五月二日" 纽约时报"经济版(一半版面为于的全身照片). 5、 作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 全文发表在九三年"经济日报". 反腐倡廉, 无力回天 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中创办长动集团的14年,于志安带领职工一面使破败企业,在没有资金的危困中兴起; 一面更要同日益严重的贪污腐败进行顽强搏斗. 他越来越体会到: 办好国有企业, 必须反腐倡廉, 两者是因果关连、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因为"兵随将转、事在人为", 关键是拥有权力的领导者要带领群众历精图活, 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否则, 邪乱横生、必然衰败! 因此,于志安从实践和理论结合的高度,提出掌权、用权的核心是廉: 廉则明、明则能、能则成、则无往不胜. 反之, 领导者如若以权谋私, 哪怕只用其拥有权力的十分之一去谋私, 他的效率、能力、号召力、影响力、经济效益就会近于或等於零. 这就是他归纳的:"10 -1=0"的反腐倡廉公式. 因此,他用这个公式反腐倡廉治理长动集团, 使其和依托的武汉汽轮发电机厂,及兼并的几十家破败企业连续兴旺发达. 因此,名作家祖慰, 在于志安使企业由全国同行业亏损首户成为盈利冠军后, 用题为" 零的极致"的报告文学描写到: "写于志安干了多少事的报导、特写、报告文学已连篇累牍. 以结构感, 关系感来感知这位山东大汉, 可能是第一回. 10 -1=0 的结构感这是于志安提出的一个让小学生笑话的反数学的等式. 别以为他是‘土八路’, 没文化, 他可是双学位, 饱学之士. 可他偏偏说10 -1=0. ‘ 一位掌握十分权力的企业领导人, 只要他拿出1/10的权力去以权谋私, 这个企业的效益就近于或等於零.’ 于志安用他那男高音的明亮而共鸣位置较高的声调解释公式, 穿透力很强. 哦, 新鲜,10 -1=0 压根儿不是算术题. 哦, 也不是我们多少年来把厂长的廉洁奉公当作一个伦理品质, 这也不是伦理学公式. 于志安独出心裁, 把‘以权谋私’问题引进了管理学, 这是一个没有在管理学教程上出现过的管理学公式! 泰勒的管理理论, xy 管理理论, 四H的人性管理理论,都没有把企业家是否以权谋私同企业效益联系起来. 因为, 日本的松下、东芝、三菱、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福特.......这些世界第一流效益的大企业, 其企业主是天经地义以权(所有权、经营权)为自己谋私的. 在私有制下, 10 -1≠0. 那么, 于志安的这个伦理与管理边缘化的10-1=0 是针对公有制? 6年前, 于志安来到全国电站行业亏损冠军的武汉汽轮发电机厂当厂长. 上班第一天就赶上全厂发工资的日子. 财务科长向新厂长汇报, 因亏损太大, 银行再不肯贷款了, 因此, 今天没法发工资了, 怎么办? ...... 奇特的武汉汽轮机厂的‘ 人文景观’-------- 围墙角有四个岗楼, 就像于志安当年打日本鬼子的‘炮楼’.有人告诉他 ,偷拿公物成风, 很多人把器材物资拿回去搞‘家政建设’, 就造了‘岗楼’防窃. 结果是‘炮楼’ 根本对付不了神出鬼没的‘游击队’, 越看越多.黑色幽默. 于志安学过法律, 知道有个‘法不责众’的概念: 一件坏事到了众人都干的时候, 法律也不管用了, 可是他下决心‘法要责众’ 别无出路. 不是靠‘炮楼’ 去责, 要靠廉、爱、赏、罚四个程序, 主导程序是廉. 由10-1=0 导出另一个等式10+0=100. 他坚信-----甚至迷信, 当权者的以权谋私是‘0’时, 那么‘10’分权力就会产生 ‘100’的管理效益. 他有证据证实一位工人拿了厂里的钢材. 他让人通知这位窃钢者来厂长办公室. 传了几次这位窃钢者才大摇大摆地来见厂长. ‘是你把厂里的钢材拿回家去了?’ 于志安问. ‘是的,拿了又怎么样?’供认不讳而又理直气壮, 那‘东风压倒西风’的神气,让人觉得偷钢者不是他,而是于志安. ‘拿了就得送回去, 还要根据厂规受罚.’ 于志安的男高音音色不是抒情婉约的, 而是运着一股子凛厉正气. ‘哈, 这么厉害! 我们当工人的想要钢,还得花力气去扛, 你们那些有权的, 想要钢只用丢个眼色或吭一声, 就有人乖乖送上门去了, 谁说谁呀!’ 于志安心里触发了一次强震, 像地震. 他的感觉是复杂的: 一方面为对方的理直气壮而恼怒, 一方面又好感于这位工人点破了一个公有制下的管理学玄机 . 他用既恼怒又好感的复合语调说:‘ 不错, 拿公物的不是你一个, 但是 , 我来厂抓到的第一个就是你, 我得先从你这治起, 总得要有个开头. 你如果能够揭发出其他偷盗公物者,只要证据确凿, 不管是谁, 哪怕是厂领导, 一律都治. 从现在开始, 从你开始, 有偷必治!’ 从那时开始, 他就悟出了‘10-1=0’的公式. 于志安进行了一番哲学思辩,觉得这个工人说的精辟. 试想一下, 在西方的工厂里, 老板抓了个偷厂里东西的工人是问, 工人绝不会顶撞说‘ 你们有权的要什么连力气也不花自有人送上门’ 云云, 因为在私有制下的工人心里有个契约规则: 老板拿什么都该, 我拿什么都不该, 因为这个厂是老板的. 公有制工厂里的工人心里也有个契约规则: 工厂是公有的, 厂长是公职人员, 必需廉洁奉公, 不然就一定有这样的连锁反应------上梁不正下梁歪, 二梁齐歪垮下来! 于志安思接千载, 理贯万里. 古今中外, 不管什么社会, 只要是官吏等公职人员, 都应该廉洁, 做的如何大有不同, 但价值取向是一样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徵是公有制, 厂长就成了和政府官员一样的公职人员, 被管理者当然要求你是廉洁奉公,......而且要求很高. 因此,‘10-1=0’!-----于志安公式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关系中被创立出来.......于志安用这个简洁的公式第一个把公有制的厂长的克己奉公品质, 纳入管理学, 把伦理价值转换成管理效益! 只要搞公有制, 只要当厂长, 必须廉洁. 它所表现出来的力量, 不是一般意义的道德力量,而是一种公有制条件下的管理力量...... 六年前用‘岗楼’防偷,如今, 这个厂连续三年被武汉市评为市安全保卫先进集体. 今年武汉市犯罪率急剧上升, 有意思的是10个月过去了, 这儿的犯罪率还是‘0’.国家正在下大决心治理全国性的严峻的经济环境. 可这儿开放改革没有导致经济环境污染, 干部职工, 至今未发现有任何‘官倒’、‘私倒’之事. 于志安用他的‘0’级以权谋私变成个大圆, 把这数万员工的长动集团屏蔽起来, 外面的腐败之风, 就是吹进这里也会很快被消除. 这不又是一个奇特的‘ 结构语义’吗?" 因此,于志安在管理长动集团的同时,还企盼着能对消除全国性的腐败,产生作用; 在他的各种演讲、报告、和一切适合的场合大讲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并以" 10-1=0" 为题, 写成文章.在87年的"天津日报"发表,接着很多媒体转载. 他期望长动集团反腐倡廉办好企业的感召力, 能如星星之火燎燃开来...... 因此, 在中共十四届代表大会上, 他在强调市场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公路, 中国要实行市场经济. 同时, 又特别强调:贪污腐败是市场经济的杀手, 是高速公路上的地雷, 必须坚决、深入、广泛持久地清除贪污腐败! 因此,他还在全国总工会十一届代表大会上, 作为特邀代表, 发出把国有企业办成反腐倡廉、繁荣昌盛的利益共同体的神圣倡议....... 因此,贪腐日益严重的现实, 使他认识到: 贪污腐败等邪恶势力凶狠猖獗,不是自己的愿望和弱小的力量所能解决的,他回天乏术...... 贪腐猖獗, 愤怒离国 于志安离国出走本来因由简单、清楚明白;但原湖北省副省长孟庆平(在于志安离国三年后的九九年被法办判刑)等贪污腐败分子为掩盖自己的罪行, 极力用拥有的权势,颠倒黑白, 给于志安抹黑. 为使读者明了事实真相, 这里全文引用于志安到美国后, 立即给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国领导人的信, 用事实揭破谎言, 以正视听. 江总书记, 李总理,朱副总理: 我曾有幸分别向你们报告长动集团及本人的情况, 从研制全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起, 至今办工厂已经三十多年了. 改革开放后, 我创办的长动集团, 从只有几千万资产的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起家, 至今已有四十多个工厂, 几十亿元资产, 利润增长近200倍, 为少有的十多年利税长期保持成倍增长的国企 (见湖北省委决策参考及有关报告). 我坚持廉洁办企业的业绩是全国著名的, 今年中纪委五次全会向全国推荐的唯一的一个廉洁办企业的典型, 就是长动集团和我本人的事迹(中纪委印发的全会文件). 但是, 企业的发展, 事业的成功不仅没有使我心情轻松和愉快, 反而更加愤怒和痛恨, 像恶狼, 毒蛇般的腐败, 日益疯狂向我扑来 . 近两年, 我无时不同恶势力在愤恨中拼搏,也在拼搏中愤恨, 先举出几点作为说明 : 一、湖北省工业建筑公司(原国家建委二局)连年亏损被康华兼并后, 又因康华撤销退回湖北省. 89年在原管建设的副省长徐鹏航的要求和协调下, 长动兼并了该公司已资不抵债, 发不出工资的二公司. 兼并后经国家工商局核准更名为长江动力集团工程公司. 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工程项目、人力物力,很快使其转亏为盈. 职工年均收入也从一千多元, 增加到五千多元, 年盈利达五百多万, 93年底, 查实该公司经理薛小根有严重的经济犯罪, 决定对其免职审查, 并于94年元月, 由检察院立案侦察, 薛为了逃脱法纪的惩处, 勾结串通现任管建设的副省长孟庆平, 要把我们已成功兼并四年多的"长建"公司, 回归省政府. 孟的这一企图遭至我的严词批评拒绝后, 竟恼羞成怒, 一面支持纵使薛小根及其同伙到省政府以示威请愿为名,阻挡交通, 封闭经理室及书记办公室,砸抢机要室的文件, 殴打领导及反对他们的职工; 一面又批示公安机关不要介入"企业内部纠纷", 使公安局对薛及其同伙的打、砸、抢等犯罪行为的依法惩处被迫停止. 经我找省委领导一再交涉后, 94年组成了一个联合调查组, 但调查组的报告一直没见, 却又策划以资产纠纷(兼并的所有法规文件均确认为资不抵债), 由法院判我们的"长建公司"回归省政府. 这样不讲事实, 无法无理的行径, 我不仅多次找过省委, 省政府的主要领导, 而且向中纪委, 国务院写报告反映, 我本人也在中南海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曾培炎谈了二个多小时,我还向国家监察部副部长冯梯云反映,要求尽快依法惩处孟庆平, 他们都表示会很快向中央主要领导反映. 冯梯云一再讲: 我了解你, 同情你, 支持你, 已经给省的主要领导讲过; 但孟庆平这个人很会走路子、找后台, 他在海南我就查过他的案子, 后来实在查不下去了, 被他溜到湖北来害你! 请想一想我一个办企业的人, 面对着企业被破坏和严重的损失(长建公司正承建与香港新鸿基合资的长州电厂等重要工程, 已损失几千万),以及经济犯罪分子猖狂横行(薛小根在检察院立案一年多,其同案诈骗犯也被追捕投牢一年多, 却一直不办), 我也找过法院和检察院的主要领导, 他们也为难, 表示要省领导发话. 我除了已经做的和愤恨, 又能何为? 二、我以为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是廉洁. 目前国企的亏损危困的大多数 , 是因为有些当权者的贪污腐败! 我十多年能使企业超常规的发展, 能使一批被兼并接收的亏损企业振兴发展, 不是学术界、理论界的专家们所说:"于志安有理论." 也不是香港大企业家所说:"你有丰厚的营运理念, 又有可贵的实践经验," 我能取得一点成就, 除了我花费的劳动量比别人大一倍以上, 最重要的是坚持廉洁反腐败办企业! 办好国企, 如不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 再多的改革方案和政策,都是无益的. 因此, 中央国务院每次有关反腐败的决定都使我鼓舞和激动过; 但严酷的现实又使我感到, 廉洁办企业越来越难了, 非但难得令人寸步难行,而且,简直让你碰得头破血流. 除了前面所讲述的外, 此再举两个小例: 1、前两年为查处派往四川采购大锻件者的贪污受贿并给企业造成上百万元损失的案件, 有关办案人员会同检察院曾五上四川. 为了一笔证据确实的受贿贪污案不仅花费两万元, 而且无法进行下去. 为了取到四川的旁证材料, 需查一下对方的帐目; 对方同案人串通各方, 包括该市检察院的有关领导极力阻扰, 不准查帐. 无奈我只好给老熟人、中央最高检察长张思卿打电话, 经张给四川省高检院检察长讲, 要该市检察院允许查帐取回旁证, 此案犯才被判刑. 但是此案的罪行远不是此数, 四川的同案犯更未被查处. 2、今年初,为调查一个被兼并企业的严重亏损问题, 我派集团纪委书记带工作组查究, 很快发现该厂厂长、书记均有严重的贪污受贿问题. 直接作案, 金额几十万元的是该厂劳动服务公司经理. 我们依法向检察院起诉. 但从立案到拘捕, 一再拖延, 迫使我们到处反映, 四处请求. 最后在市纪委领导的干予下, 才将案犯拘捕在检察院的看守所里审查, 但很快此人却"不见了", 看守严密的重犯竟轻易"跑了",联想所说的其它事例, 不难看出没有强大的法纪正气, 反腐怎能真正进行下去?! 这样的现实, 使坚持法纪原则廉洁办企业者阻难重重, 而靠贪污盗窃大量占有国家钱财者,却能用钱来构筑他们的保护网, 处处得到保护, 怎能不大胆妄为,为所欲为? 相反, 坚持倡廉者, 只能赤膀上阵, 得不到应得的法律保护和支持. 这样下去,能有几个人敢坚持下去, 又有几个人能坚持下去?! 在任何企业里, 贪污腐败都是极少数,但他们的贪污腐败, 暴发豪富, 绝大多数职工虽怕其权势而不敢言, 却必然产生普遍的怨恨. 因此, 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他们的聪明才智, 是难以调动起来的. 企业的生机与活力之源泉, 是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不除腐败, 怎能办好企业 ? 每念及此, 忧愤之情, 难以言表. 三、综上所述,使我愤怒和苦恼, 又无法同这些恶势力抗争. 我分别向你们写过信, 但均未见效果. 今年4月, 我曾想通过薄老向你们反映( 91年薄老在中南海办公室会见我, 含泪回顾往事,说:" 当年你仗义执言,为彭老总鸣不平是很可贵的." 我才说明:"我确实没有为彭老总翻案......"薄老说:"总之你是个好同志......" 他鼓励我继续努力办好企业). 薄老秘书通知我星期天上午十时赶到, 但武汉买不到机票, 未能与薄老相见. 我在愤怒中思考, 上述那些腐败事情, 决非偶然的、局部的.尽管我日夜拼搏, 但绝大部分精力不是用来办企业, 而是被那些腐败的东西耗尽, 一个薛小根罪行的查处, 搞了一、二年,竟然是非颠倒, 被孟庆平把一个三千多职工的建筑公司搞乱. 而且, 孟庆平之类, 更可搞得我几年、甚至一生都难以辨别是非. 这会使我更气、更恨. 所以, 我才怀着愤恨的心情离开了我心爱的国家与企业. 不能继续为理想而献身, 无法为事业而奋斗, 是痛苦的. 如果能看完这封信, 我会感到宽愉. 我是清白的,不管什么时候能够拿出我任何犯罪的真凭实据, 我都会回去认罪服法. 如果没有, 请您们想想, 像我这样的人都被迫出走, 中国何以容不下不腐败而反腐败的人呢?腐败, 如恶性肿瘤, 正在严重的毒害着我们的祖国, 还不值得重视,不应该猛省吗?! 否则祖宗的基业, 先辈血染的江山难保! 忠言难听应爱听, 此乃历代兴盛之要. 于志安 1995年12月24日 北京上海, 两刊对局 于志安离国出走,引起中国舆论一片哗然是很自然的. 因为他的业绩影响长久而广泛; 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在媒体议论纷纷中,两个很有影响的政治、新闻刊物对于志安离国出走竟先后刊登完全对立的重要文章. 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 是前所没有的:于志安离国半年,95年12月4日, 北京的"辽望"周刊, 在其"热点观察"专栏上,以"‘英雄’为何这样让人失望"为题, 对于志安极尽贬低和毫无根据的指责. 熟悉中国的人都知道一个常识: 新华总社"辽望"周刊对于志安这样的人物出走到美国,在文章的标题上就把"英雄"打上引号, 是属于"定性"文章,全国对他只能是声讨、批判;可是,曾在中国开创过全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 全国第一个年产超万台柴油机制造厂;全国唯一的没要任何投资给国家建成年盈利达数亿元人民币的大企业;全国第一个经中央国务院批准依法经营(没有上级婆婆)的企业集团; 全国第一个兼并政府数万人的工业局(包括局机关)等的于志安,这次在他离开中国后,又创出了另一个第一: 他是第一个出走到美国,在"辽望"批判文章发表三个多月后,96年4月2日上海的"海上文坛"在"写实风格"专栏,以"企业家于志安‘出逃’启示录"为题,刊登与"辽望"完全相反的对于志安有根有据、就事论理、大加赞扬的长篇文章. 文章不仅以实事批驳了"辽望"的谎言, 而且高度评价于志安改革理论和业绩对国家的贡献. 这篇近万字的文章以强有力的两个质问结尾: "于志安的‘出逃’是不是对旧体制的报复性的惩罚呢? 谁来保护企业家和改革家?" 还值得一提的是, 在人所共知的中国媒体和舆论环境中, 这篇声张正义的文章,竟然有很多报刊转载. 足见正义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有力! 捏造谎言, 不择手段 在此,我们要看看于志安究竟有什么问题."辽望"引用湖北省副检察长徐汉明的话说"于志安现象是一种新的犯罪形式......于志安用偷梁换柱的手法, 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 因为‘长动’在菲律宾的注册资金 50万美元, 年电费收入 一千万美元的电厂早在建造之初就是以于志安个人名义注册的, 从法律上说, 这家电厂是于志安的私人企业. "讲的似乎振振有词, 可惜这种断言在法律常识上十分无知:任何企业在政府注册都要登记其法人代表的名字, 中国的"企业法"就有明文规定; 长江动力集团成立时在湖北工商局、88年改到国家工商局,都是以于志安个人名字注册的,按"辽望"的法规逻辑, "从法律上说‘中国长江动力集团’也是于志安的私人企业"了.那么长动菲律宾公司 50万美金的资产如何因以其名字注册,就被于志安据为己有呢? 96年3月11日,湖北日报和人民日报以"于志安没拿走菲律宾长动的国有资产 "报导说:50万美元和经理、秘书两人的身份押金各7.5万,共65万美金分文不少全部拿回. 那么,于志安何以"用偷梁换柱手法,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 把长动菲律宾公司 50万美元和电厂变成私人的呢? " 事实上, 菲律宾长动公司是由于志安主持并以他的创新科技通过国际招标, 用‘ROL’ 方式租赁菲政府60年代初投资上亿美元建的水电站.长动组建的是租赁公司;电厂永远是菲律宾国家所有.不然50万美元,能建"年电费收入一千万美元的电厂"吗?! 在不到两年时间,于志安给长动和中国赚回一千多万美元.他辛勤而卓越的贡献, 反被诬贪污腐败, 天理何容?! 造谣者为掩盖真相和他们自己的罪行总是不择手段的. 还编造出荒唐的谣言说:"于志安并不总是廉洁的, 他到国外出差没有500美元一间的客房不住, 有时住总统套间, 坐专用直升机......生活上相当腐败、奢侈, 很多人被他的假像给迷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