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我们这些从大陆出来的人,但凡见到中国这两个字眼或亚洲人的图像 ,不自主的就要多给一些注意力。乡情是我们永远的羁绊。 这些年, 中国的经济上去了, 写中国的文章和书便很多。我从出国以来多少都注意的看一些, 不单是为了乡情, 也是为了好奇, 看看外国人如何写我们所知的中国。 结果是挺失望的, 感觉要么很种族主义的写法, 我很讨厌看, 要不都是一些旧闻, 没有新鲜感,或者学术性太强的, 咱这看热闹的脑子究竟下不了功夫, 所以终究看不下去。但是这本书我去年读了以后, 很是感慨的想, 这个作者对大陆要比我们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的清楚了。 这本书的名字叫“ One Billion Customers-Lessons From the Front Lines of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十亿顾客 – 在中国第一线做生意的心得)。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便是他俯瞰的视角, 那种站在山顶而一览无余的感觉。 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吧。比如说关于中国人。 我们是从这个环境中出来的,这个社会浸润在我们的生命里, 而我们又不停的看到许许多多一块块的报道,所以我们可以说某种情形中国人会怎样做, 可当有人问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我们却很难一下子说得清楚。而若读了这本书, 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另外也有许多学术文章写中国人的, 可做学问的人究竟不是在中国呆着实打实干的人,多少感觉是隔了一层的, 更何况也很少有系统性的。 大概题目太大了。 对于中国社会,多少也是同样的感觉。
而作者 James McGregor 有不同。 首先他在中国生活了很久, 再则他懂中文。 我觉得要懂得一个文化, 懂得那个文化的语言是最基本的, 否则就是雾里看花, 就像以前在国内写的许多美国如何如何或美国人如何如何之类的文章, 多数肤浅的很。 这也是现在许多写中国的文章,也有这种毛病吧。 他是做记者的,很长时间是给华尔街报报道中国消息。 后来给道琼斯做, 还是中国的业务。 由于他的身份和职业, 他自然认识了许多高层的人, 也知道许多中外合作的大项目里的来龙去脉。这给他的文章便加了些权威性。
比如说他写了赖昌兴从发家到败落的过程 ,他甚至在加拿大采访了赖。他还写了小灵通如何绕过中信的垄断从而占领国内中小城市市场的。他还写了默多克如何把他的Star卫视挤进了中国市场。他写道的多是对中国过去 20 多年改变中国人生活方式一些很重要的事件, 看到的感觉是, 中国官场有许多的迂腐,有许多在捞的人,可同时,也有许多人在兢兢业业的在努力把中国搞好, 而且他们做到了。政府在改革过程中的不少举措,的确是非常天份的。 而做到这些,基本离不开外国公司的帮助。中国的现代基本构架, 是政府和外国公司共同建造的。 在这些故事的叙述过程中, 他道出了官场,社会,人际,政治方面一道道弯弯绕, 看起来很有趣。
当然, 若读着有趣, 自然要得力于作者的文字功夫。 James McGregor 讲故事是一把好手。 我对他构造故事和有关人物牵在一起的手法,并连代着插入中国文化社会背景的能力很佩服。也很兴商他干净利落的写法。 所以, 我才有兴趣看下去。 所以,这本书在美国很热销。
然后在每一个故事的背后, 他来了个“ The Little Red Book” , 名字 tacky 一些, 不过功用是到了,他用来做些总结发言 – 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些什么。 倒是颇有些警句。 比如说:
- If you decide to sell your soul and succumb to
China/>/>’s corruption, get a good price and focus on charity work in your old age. - In
China/>/>, a conflict interest is viewed a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 To be truly powerful in
China/>/> is to be able to avoid responsibility for your decision. - In business relationships, The Chinese seek stability and trust more than intimacy. The want to feel comfortable that you will offer no surprise that will hurt them, but they don’t need be your best friend.
书的一开始, 是对中国对外交往的近代史有个简单介绍。 这是我看到得最不拖泥带水又说得很清楚地总结了。 严重推荐各位夏天有空消遣时读读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