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绅士如何面对上帝选民之双重挑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新大陆人

儒家绅士如何面对上帝选民之双重挑战

    面对西方社会(文化和宗教)双重挑战,中国左右二派与绅士和平民是如何应

对?从蔡元培和章太炎二人反应就很有意义。蔡元培(1868)比章太炎(1869)大一岁,

都是浙江人。蔡元培走的是中国传统科举之路,17岁考中秀才,23岁中举人,26岁考中

进士,进翰林院做学问和做官,可谓一帆风顺。而章太炎却不走科举之路,而是在民间

做学问,不仅如此,章太炎因为看到明末遗老黄太冲、顾炎武之义事,所以立志排满。

看起来,蔡元培应是保守右派,章太炎是激进左派,然实际上正相反,蔡元培是左派,

章太炎是右派。二人都因百日维新受到影响,蔡元培离开北京到上海办学,章太炎不得不

流亡台湾,日本东京。1904年,蔡元培和章太炎二人上海创立光复会,立志排满变革。

1906年,章太炎因邹容《革命军》的《苏报》案入狱期满,离沪前往东京,受到东京

留学生7000人热烈欢迎,章太炎去日本东京,不是留学,是以国学大师身分去东京流

亡,宣讲排满义事和讲国学,所以东京留学生热烈欢迎章太炎,另外要值得指出的是,

百年前东京留学生不象现在东京留学生,当年在东京留学生都出身于中国传统儒士

家族,向日本展示的是中国儒士的精神和风度。

    1905年,蔡元培在上海担任同盟会分会长,1906年,蔡元培前往德国游学(也不是

留学),因为蔡元培是大清翰林院(相当于现社科院和中科院)高级研究人员,蔡元

培到柏林之后,因柏林大学不认蔡元培翰林院进士身分,蔡元培转往莱比锡大学作

研修。

    1911年,武昌首义爆发,蔡元培和章太炎分别德国和日本回到上海,共同为创立

民国而战,蔡元培担任孙中山的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章太炎则组织反对党中华民国

联合会,共和党,统一党等等。

   1912年,孙中山让出临时总统之后,章太炎倾向于袁世凯,但不是完全支持,因为

章太炎认为如果袁世凯不走称帝极端,则可以助他治国,复兴中国,对章太炎而言,

排满成功之后,革命结束了,现在需要的是和平和改良,回归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但是对蔡元培而言,排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如何吸收西方文化,改变中国。

1913年,更激进的宋教仁被暗杀之后,章太炎和蔡元培立场更加不同了,蔡元培

响应孙中山革命号召,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又流亡欧洲法国。章太炎则对袁世凯

进行非暴力不合作。

   袁世凯称帝失败,黎元洪出来当总统,章太炎支持黎元洪主政,蔡元培也被黎元洪

政府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当北大校长,支持反儒教为主的新文化运动,章太

炎却要尊儒。

   1926年,章太炎主张反共,1927年,蔡元培促蒋介石清共。

   1928年,国民党北伐成功,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章太炎反对南京政府训政,

被南京政府作为第一大“学阀”批判,可见章太炎已完全是一个保守右派国儒了。

而蔡元培虽然支持清共,支持南京政府,但蔡元培还要左,蔡元培和人权人士

一起组织中国民权同盟会,监督国民党训政。所以李傲评蔡元培是越老越激进!

    蔡元培和章太炎二位老绅士之后,继起的胡适和陈寅恪。

    胡适象蔡元培,从上海考入清华大学留米生,被送往米国康乃尔大学读

四年本科,然后转进哥大读博士,胡适留美一路顺风,又颇受米国基督教绅士

关照。但最主张西化的胡适却没有信基督教,因为胡适说他发现基督徒想诱他

入教!

    陈寅恪出身大家族,其父号称京城四少之一。因为陈家有足够的财产,所

以陈寅恪早年游学于日本,欧洲,米国各大学,但未得一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却被后人公认教授中教授,一代国学大师。

    胡陈二位出洋绅士坚守中国本土文化,胡适用西方现代学术方法研究中国

文化,开创中国新文化,对基督教表示尊重,友好,但极力反对暴力共产。陈

大师则专于国学研究,虽然反对国民党,但中共当政之后,隐居广东岭南大学

(后为中山大学),对中共采非暴力不合作。

    面对西方文化和宗教挑战,中国传统社会的平民老百姓并不象今日社会中

平民百姓那样盲目崇洋媚外,而是对西方文化和宗教的冷漠,即使孙中山、

蒋介石是基督教徒,也没有引起国人跟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即使少数极左

知识分子猛轰儒教文化,也没有引起社会平民大众的反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