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心语,一位美国华人心脏科医生的行医笔记
23. 早搏,要不要紧?
心脏科门诊经常会看到有“心慌,心悸”主诉的病人,而且病人在诊所一般都表现的很紧张,很关切自己的心脏是不是出大问题了?
过去两周看了两个病人。一个是25岁的小伙子,平时身强体健,经常做运动,最近几天常有心悸的感觉,好像心脏咯噔停了一下,然后马上恢复正常心跳,有时好几个咯噔连在一起发生,很不舒服。详细询问了病史,发现最近小伙工作压力大,夜间睡眠不好,白天加大咖啡量还加入能量饮料来振作精神。做完体格检查和心电图后,我告诉小伙,他有频繁发作的心脏早搏,和他的紧张,睡眠不良以及过度咖啡因摄入有关,推荐OTC(非处方类)的助眠药以及减低咖啡因的摄入。周五在门诊再次看到他,小伙子已经是神采奕奕,完全恢复正常。
第二个病人是家庭科门诊送来的急会诊,一个80岁的老爷爷,没有基础疾病,去家庭医生处做年检,护士测血压时发现脉搏只有4,50次每分钟,病人并没有不适。病人当天下午就来看我心脏科门诊,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做了心电图后,我告诉他,他的脉搏缓慢是由于存在频发早搏(前面谈美国门诊的时候说过一个小窍门,和你的家庭医生搞好关系可以加快看病时间)。在我的办公室做心电图发现早搏三联律,就是两个正常心跳之后加一个早搏,他的心率是每分钟70多次,但是由于早搏在脉搏上不表现出来,所以测手腕部的脉搏会发现心跳不齐和缓慢。老大爷没有什么症状不适,鉴于老龄,查血排除甲状腺疾病,做个7天的Zio Patch心电监护排除其他心律失常可能,做心超排除器质性心脏疾病,两周后再来看我。
早搏是很常见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大多人的感觉是心脏咯噔一下,或者伴有短暂的乏力甚至头晕。心脏有四个腔室,上面两个叫心房,下面两个叫心室,从心房出来的早搏叫房性早搏(房早),从心室出来的早搏叫室性早搏(室早)。
如果平素身体健康,偶尔发生的早搏是身体的一个正常反应,不需要担心,大多诱因是焦虑,紧张,睡眠不良,过多咖啡因摄入,过多饮酒等等。进行一定的生活习惯改变,症状都可以减轻和消失。很多人会发现,简单的睡一个好觉或者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周末,早搏就消失了。我经常和病人讲,如果你发现一个从来没有早搏的人,让我知道一下,那个人可能是“超人”,因为我们正常人会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早搏,当然,很多人有早搏但会没有感觉。
频繁发作的早搏(早搏数量大于10% 的心跳量)或有心脏基础疾病,需要看医生来明确病因。我们首先需要排除一些与之相关的基础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紊乱,贫血,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等等。
一般心脏方面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电监测(简易的Zio Patch),心脏超声,以及运动心电图等等。
在治疗方面,有症状的频发早搏,可以使用小剂量的倍他阻滞剂(Beta Blocker)来缓解症状。如果频发早搏影响到心脏功能的改变,或者某些特殊的频发室早类型,我们可以做电生理射频消融操作来治疗。
早搏不要紧,只要病因清,放松睡眠好,病因医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