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三国时代 民国之后的“卖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Image:Three Kingdoms of Korea Map-zh.png

5世纪末时朝鲜三国时代的版图



朝鲜的三国时代   民国之后的“卖国”


Q:  东北工程本身就是中国社科院组织发起的。而且东北工程的报告书上明确写着不反对韩国朝鲜将高句丽作为自身历史。去年外交部还邀请韩国方面参与东北工程的研究。

另外,从《旧五代史》开始一直到《清史稿》,高句丽都作为朝鲜历史,中国在2002年之前的历代历史教科书也承续着该说法。

是不是你认为我国政府和历代史学家都不懂历史,就你一个人懂历史,你一句话就可以把延续千年的历史记述给完全否定?

我觉得现代的年轻人还需要学习再学习,不要受网络上所谓的炒作影响太大,口出恶言帮别人乱改国籍也是非常可耻的事情。 ...


A: 你说的大致是事实

但是

不能不说,民国之后的做法是“卖国”行为
因为民国之后,现代的国家和民族理念引入了

然而,继续这种说法,有两层因素:

1。大汉族主义:儒教历来鄙视少数民族政权
实际上,在现有中国土地上的所有政权,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都应该公平对待

但是,辽,宋,金,蒙古(元),西夏这四个朝代
宋朝在教科书和网上出现的频率简直天差地别

难听点说,除了宋朝,其他都是蛮夷,都不属于中国


2。政治:
为了得到国际“友好”关系,不惜,,,,
比如,长白山的一半,,,,

总之,从高句丽起源来说,单独属于中国的历史,也说得通
如果说是中韩两国共有,更合理

如果说只属于韩国,那就是卖国,,,,,

朝鲜的三国时代(图文)

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实际上以丞相的职位掌握东汉政权,取得“魏王”称号,加九锡。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建立了曹氏政权,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政权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221年,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割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政权的册封,开始称“吴王”。229年,他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史称“东吴”。已经事实上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于263年吞并蜀汉后,司马炎于265年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西晋于280年攻克江南的孙吴政权,正式统一中国,三国时代就此结束。

中国有三国,朝鲜也有三国时代。特别指出的是,朝鲜的三国时代中的高句丽,其版图部分位于中国的东北,因此,现在中国和朝鲜对关于高句丽归属于谁的问题有分歧。也许,类似元朝同属于蒙古和中国共有一样,高句丽也同属于中国和朝鲜共有的朝代。

朝鲜三国时代 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三个国家高句丽(前37年-668年)、新罗(前57年-935年)、百济(前18年-660年)。在三国时代和之前存在的小国家和民族国家包括伽倻(42年-562年)、东秽濊、沃沮、扶余、于山国、耽罗等国。公元668年,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征服了百济后,灭高句丽,因此结束了所谓三国时代。三国的名称被用于朝鲜史书《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的标题。

《三国史记》是高丽历史学家金富轼奉高丽仁宗之命在1145年以汉文所写成的正史,记载朝鲜三国时代的历史。全50卷。《三国史记》是由高句丽本纪、百济本纪、新罗本纪、年表、杂志、列传等六个部分所构成,为纪传体的正史。


 《三国遗事》是由高丽时代僧侣一然所编撰,以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为记述对象的史书。该书由五卷、九篇、一百四十四个条目所构成,九篇的篇目分别为王历、纪异、兴法、塔像、义解、神咒、感通、避隐、孝善。《三国遗事》是朝鲜半岛继《三国史记》之后第二早的史书,然而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神异的民间传说。从书名的“遗事”两字就可看出,身为佛教僧侣的作者对于《三国史记》的编写方针有所不满意,而刻意收集遗漏之事迹加以记载。

一。高句丽

高句(gōu)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又写作高句骊。是古代位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民族国家,其人民属秽貊族人,主要是居住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扶余人、靺鞨人及古朝鲜遗民。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南北韩国,双方都声称高句丽是属于他们本国的原始民族。

5世纪末时朝鲜三国时代的版图

  

(一)。历史与灭亡

相传公元前37年由东扶余人朱蒙(又作邹牟王或东明王)所建,起初建都于纥升骨城(今中国辽宁省东部的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城)。此地在当时名为高句丽县,于汉武帝前原属卫满朝鲜,后来卫满朝鲜被灭,汉武帝在当地设置玄菟郡。“高句丽县”这名称到底是因为有此县名才形成国名与民族名,还是因为先有高句丽人的形成才确定该县名,目前尚有争论。

朱蒙建国后,沸流国(在今富尔江流域)亦加入高句丽。公元前32年,又发兵征服长白山东南(约在今朝鲜慈江道一带)。公元前28年,再以武力攻灭北沃沮(今图们江流域)。

琉璃王(朱蒙子,名类利)时,因先受东扶余、鲜卑攻击,将王城由纥升骨城迁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又开始发兵侵梁貊(今太子河上游)。公元22年亲率兵攻东扶余(一说由其儿子),杀其王带素,将来投的万余名夫余人安置国内。接着,公元26年又通过兼并盖马国(在今朝鲜狼林山脉地区),杀其国王,收其地为郡县。邻近的句茶国王同年举国来降。

公元53年,宫继位(称太祖大王,或曰国祖王),隔两年攻取东沃沮(亦称南沃沮,在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后又攻取东涉(今朝鲜江原道)一部分地区,拓地至日本海,并迫使夫余称臣纳贡。为占有人烟稠密、物产富庶的辽东地区,宫及以后诸王对辽东地区扩张,先后受到东汉王朝、公孙氏、曹魏(246年,毌丘俭征高句丽)、慕容氏的多次打击,有几次几濒临灭亡。

咸康八年(342年),慕容皝攻高句丽,陷其都城丸都(今吉林集安)并毁之,俘虏五万余人回国,高句丽于翌年向燕称臣。

313年,高句丽夺取乐浪郡,但向南进一步的发展则受到强大阻力。369年发兵2万侵百济败还,百济于371年倾全国之力发兵北上,围平壤城,故国原王(名斯由,亦曰钊)出城拒战,中矢身亡。自宫以后至此约200年间,高句丽在发展中再度受挫。

为了重振基业,丘夫(小兽林王)继位后,将其主要精力用于内政:倡导佛法,统一思想;再建学校。经过十余年的治理,经济有了发展,军事实力增强。384年伊连(故国壤王)为王,次年又开始向外发展。特别是谈德(一名安,称广开土王,又名好太王)即位后,对新罗、百济、夫余等邻近民族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兼并。公元427年,第20代王长寿王高巨连将都城迁徙到今天朝鲜境内的平壤地区。

隋朝建立后,高句丽与隋朝建立外交关系。开皇十八年两国发生边境冲突(《隋书》:“元率革末革曷之众万余骑,寇辽西”),随后隋朝宣布对高句丽进行讨伐。此次事件虽然最后以高句丽表示臣服隋朝而告终,(《隋书》:"及次辽水,元亦惶惧,遣使谢罪,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云云,上于是罢兵,待之如初,元亦岁遣朝贡。"),但却为日后两国间大规模军事冲突埋下了伏笔。大业七年后,隋朝因为高句丽没有按照要求入朝并暗中与突厥交往而前后三次发动对高句丽的大规模的军事征伐,不过均告失败。其后,隋朝在国内起义中而灭亡,唐朝建立。高句丽对于继起的中国王朝唐朝仍然敌视,而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为援助处于高句丽和百济围困中的新罗(《新唐书》“(百济)与高丽连和伐新罗,取四十余城。发兵守之,又谋取棠项城,绝贡道”,新罗告急),并因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决心将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中国统一战争的最后部分,但是,唐太宗的征讨虽然重创了高句丽的国力,仍然没有能够实现灭亡高句丽或迫使其臣服的目标。直到公元668年(中国唐高宗李治总章元年),由于高句丽又一次入侵新罗(《旧唐书》:"六年,新罗王金春秋又表称百济与高丽、靺鞨侵其北界,已没三十余城。"),唐朝重新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并将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俘虏。


灭亡    公元668年高句丽国王宝藏王投降后18个城堡(北夫余城、新城、桃城、节城、丰夫城、大头山城、辽东城、屋城、白石城、多伐狱城、安市城、铅城、面岳城、牙岳城、鹫岳城、弯山城、积利城、木银城)继续抗唐。公元669年2月元高句丽士兵和4万余戸高句丽遗民奉宝藏王之子安胜亡命到新罗。公元670年3月元高句丽士兵在鸭绿江北岸的玉谷打败唐军。公元670年8月新罗把安胜封高句丽王,新罗和安胜联合展开抗唐战争。公元671年唐将高侃占领安市城。公元672年唐将高侃在白冰山打败元高句丽士兵。公元673年唐将李谨行在瓠滤荷打败元高句丽士兵。公元676年唐朝因为新罗和高句丽遗民的抗唐战争把安东都督府从平壤退移到辽东城,失去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元高句丽领土。


公元670年开始的新罗和高句丽遗民联合的抗唐战争之前的两年,元高句丽领土基本上为唐朝所控制,靺鞨等北方的高句丽人被迁徙到营州(辽宁省朝阳市),宝藏王和一部分高句丽贵族被迁徙到中原。但是公元677年唐朝因为越来越激烈的新罗和高句丽遗民的抗唐战争,把安东都督府从辽东城移到新城(辽宁省抚顺),把宝藏王册封安东都督朝鲜王,被拉到中原的高句丽贵族跟着宝藏王回到辽东,统治高句丽遗民。公元681年唐朝发现宝藏王的反唐独立的计划,把宝藏王配流到邛州。与此相关的记载保存于《旧唐书》及《新唐书》中:"高丽国旧分为五部,有城百七十六,户六十九万七千;乃分其地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又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擢其酋渠有功者授都督、刺史及县令,与华人参理百姓。乃遣左武卫将军薛仁贵总兵镇之,其后颇有逃散。仪凤中,高宗授高藏开府仪同三司、辽东都督,封朝鲜王,居安东,镇本蕃为主。高藏至安东,潜与靺鞨相通谋叛。事觉,召还,配流邛州,并分徙其人,散向河南、陇右诸州,其贫弱者留在安东城傍。";"总章二年,徙高丽民三万于江淮、山南...仪凤二年,授藏辽东都督,封朝鲜郡王,还辽东以安馀民,先编侨内州者皆原遣,徙安东都护府于新城。藏与靺鞨谋反,未及发,召还放邛州,厮其人于河南、陇右,弱窭者留安东。藏以永淳初死,赠卫尉卿,葬颉利墓左,树碑其阡。旧城往往入新罗,遗人散奔突厥、靺鞨,由是高氏君长皆绝。"

公元686年唐朝把宝藏王之孙高宝元册封朝鲜郡王,计划控制高句丽遗民,但没能成功。

万岁通天年间契丹人李尽忠反唐,被迁徙到营州的元高句丽贵族的粟末靺鞨人大祚荣联合高句丽遗民东迁到桂娄故地,建立渤海国。

高句丽旧地  唐朝在高句丽旧地设置了都督府,重新建立起中原王朝对辽东地区的统治,但是由于统治政策的失误,高句丽遗民和新罗联合的抗唐运动,以及唐朝因西方出现了强敌吐蕃而不得不将战略重点西移等原因,唐朝最终放弃了辽东半岛以外的高句丽领土,让渤海国和新罗夺取。渤海国被契丹灭亡后,自称继承高句丽的高丽王朝进行北伐政策,接着渤海遗民回复到鸭绿江以南的高句丽旧地。明朝以前,如契丹(辽)、金朝等的王朝仍控制有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和图门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元朝控制鸭绿江以南和图门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元朝失去中原后高丽王朝再次进行北伐政策、再次回复到鸭绿江以南土地。李氏朝鲜建国过程中,继承高丽王朝的北伐政策,派兵占领图门江以南的女真部落。后来李氏朝鲜得到明朝封册,正式明确图门江为朝鲜和女真的界河。


二。新罗(公元前57年—935年)是在朝鲜半岛上与高句丽、百济并存的王国,被称为三国时代。首都为金城(今庆州)。


据传说,新罗的始祖赫居世是从天上飞来的白马生下的紫卵中出生的。公元前57年,赫居世居住在今韩国庆尚南北道和洛东江一带的辰韩六个部落推举为国王(当时叫居西干),称国号为徐罗伐(或作徐那伐)。建国初期,王位由辰韩部落中势力强大的朴氏、昔氏、金氏三家贵族交替。公元356年,来自金氏的奈勿王继为后,金氏开始世袭王位。

直到公元3世纪,新罗仍限于今韩国庆尚南北道东部和江原道一部分地区。5世纪末,新罗在全国重要地点设邮驿,修官道,在庆州设集市。502年新罗废除奴隶殉葬制度。503年正式定国名为“新罗”,原来的“居西干”、“次次雄”、“尼师今”、“麻立干”等称呼改为“国王”。505年实行州、郡、县制度,建立起效仿中国中原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权。

从6世纪初起,新罗走上向外扩张的道路。公元512年,新罗占领于山国(今郁陵岛);532年吞并本伽倻(今洛东江下游庆尚南道);562年完全并吞了大伽倻(今洛东江中游庆尚北道)。同时,新罗通过同高句丽、百济的战争,占领了汉江流域和今江原道安边等地。到真兴王(公元540年至576年在位)的时候,新罗的疆域已经扩大到包括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整个洛东江流域、中部的汉江流域和今咸镜南道一带的广阔地区。

643年,新罗第一个女王善德王开始和唐朝交往,之后中国儒家思想传入新罗,同时新罗开始效仿唐朝的律令制度进行改革。新罗和唐朝的联军660年灭亡百济,663年在白村江口击败倭军,668年灭亡高句丽,朝鲜进入了统一新罗时代。

唐朝在百济故地设置了熊津都督府等5个都督府,在高句丽故地平壤设置了安东都护府,下辖9个都督府、42个州、100个县。676年唐朝把安东都护府迁到了辽东;735年唐玄宗将浿江(今大同江)以南划归新罗所有。新罗首次统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

统一后的新罗开始进行官僚制度的改革,之后新罗进入鼎盛时期,农业、商业、手工业、艺术、教育、宗教等都得到蓬勃发展,同中国、日本等国家的贸易、文化往来十分密切。

780年武烈王死后,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暴乱事件,新罗由此走向衰落。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农民暴动频繁出现。892年新罗王族建立后百济、901年建立后高句丽,朝鲜半岛进入后三国时代。后高句丽武将王建夺取后高句丽政权,建立高丽王朝,于935年灭亡新罗,重新统一朝鲜半岛。

三。百济(前18年-660年)是古代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国家。 在朝鲜,百济与高句丽,新罗一起被称为三国。 公元660年,百济被新罗和唐朝的联军灭亡。前期-慰礼城时代  在中国史书中,百济这个名称首见于《三国志》,年代相当于朝鲜半岛的三国时期。其中提到百济又名伯济,原是马韩的众多城邦之一。不过根据高丽王朝的史书《三国史记》记载,百济在公元前18年由温祚王(另说沸流王)创立,他带领一群人自高句丽出发,到达朝鲜中部的汉水流域。


《三国史记》及《三国遗事》均记载,温祚王是高句丽创立者朱蒙之子。朱蒙因受迫害而逃离扶余,来到了卒本地区,在那里与当地首领延勃的女儿召西奴结婚,并创立了高句丽王国。当朱蒙在扶余所生的儿子到达高句丽后,找到了他的亲生父亲并成为王储,就是日后的琉璃王。朱蒙与召西奴所生的两个儿子─沸流和温祚─认识到琉璃王继位后,他们在高句丽将无法立足。因此两兄弟决定离开高句丽并与他们的追随者一起向南。听从追随者建议,温祚在慰礼城(现在的首尔)建城,并立国号“十济”。但是沸流不理睬这个建议,认为临海而居更好,并在弥邹忽建城。可是在弥邹忽的盐水和沼泽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难以忍受,与此同时慰礼城的百姓却繁荣地生活着。沸流因为无视建议的羞愧而自杀。弥邹忽的百姓于是搬迁到慰礼城,温祚也高兴地接纳了他们并改国号为“百济”。

居于慰礼城的百济由于被马韩包围,所以经常受到马韩的侵扰。而他们的都城亦经常在汉江两岸不断搬迁。至今,首尔在汉江两岸仍然留有北汉山城(邻近青瓦台)及梦村土城(邻近松坡区)的遗址。当时,他们称呼今日首尔两岸为“河北”及“河南”。直到今日,京畿道仍然留有河南市这个名称,以见证昔日的历史。温祚王在公元10年前后并吞了马韩。古尔王(234年-286年)的统治时期巩固了国家的制度。近肖古王(346年-375年)通过与高句丽的战争向北扩展了疆土,在战争中,杀死了高句丽王(即故国原太王),同时向南消灭了残存的马韩部落。这个时期百济积极地吸收了中国文化和技术,达到全盛期。


在近肖古王的统治时期,百济的疆土包括现在西朝鲜(除了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绝大部分。由于与倭国(日本)统治者持续的亲善关系,百济得到了日本的物资和军事援助。也是在这个时期,大量的日本皇族和学者来到百济进行教育和文化交流,这样的例子包括在奈良(部份学者认为是以百济词“王国”命名的城市)由百济移民设计和建造的两个奇观,宝塔和木结构寺庙法隆寺。 许多百济王族和贵族成员与日本皇族通婚也是被广泛承认的,即使是现在的明仁天皇也承认这个事实。据《续日本纪》记载,桓武天皇的母亲高野新笠是武宁王的嫡系子孙,而明仁天皇是桓武天皇的后代。在那个时期以后,百济在高句丽持续的南向军事威胁下撤退,公元475年, 首都被高句丽的侵略军所蹂躏。这次入侵后,百济迁都熊津(现在的公州),与新罗签订对抗高句丽的军事合作条约。公元538年, 圣王移都泗沘(现在的扶余郡), 并重新巩固了皇权,把他的王国重建为一个强大的政权。从那时起,改国号为南扶余(因为百济将扶余国当成他们的发源地)。

泗沘时代正值百济文化的全盛期,以及佛教的发展期,佛教、工匠、工艺品和皇族习俗一同传入了日本。


===============
中国社科院出版物认定古朝鲜高句丽属韩国史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星岛网讯】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5年11月出版的各国概观书韩国篇中,将古朝鲜和高句丽全部认定为韩国的古代国家的事实在最近才被知晓。这与“古朝鲜和高句丽、渤海全部都是中国地方政权的历史”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东北工程研究结论完全相反。
  韩国的《东亚日报》29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列国志》编辑委员会发行的《列国志-韩国》第42页《古代史-古朝鲜时期篇》中记述了“古朝鲜是在韩国岛最初建立的国家”。
  在该书第43页的《古代史-三国时期篇》中还记载道:“古朝鲜和辰国灭亡以后,出现了高句丽、百济、新罗等三个主要国家。”并写道:“这在史书上被称作‘三国’。”
  此书由中国政府的最高智囊团——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11个国际问题及外国问题专门研究所有关专家共同参与编辑。
  但是《列国志-韩国篇》写道:“统一新罗以后,在918年发生政变,在松岳建立了高丽。”至于渤海的历史则完全没有提及。
  《列国志》是中国政府为了提高国民对世界各国及国际机构的理解度而编撰的书,这是1949年中共建政以后的第一个系统性和正式性的大规模系列出版书籍。
  韩国驻华大使馆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出版的出版物中,出现了与东北工程内容不一样的内容,它客观地记述了韩国的古代史,这一点意义重大。”
  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简称东北工程,是中国2002年开始进行的一项历史研究项目,计划为时五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东北三省联合主办。东北工程课题包括三大系列:研究类、翻译类和档案资料类。主要研究古代中国疆域理论、东北地方史和民族史、古朝鲜、高句丽和渤海史;中朝关系史等。
  高句丽王朝统治着朝鲜半岛的北半部和中国东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但中国在其教科书中称高句丽隶属于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
  关于高句丽问题的争议起源于两年前。2004年7月中国将位于吉林省通化市辖下的集安市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和朝鲜的高句丽墓葬群分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前37年,夫余国王子朱蒙为避祸南逃到卒本川(今辽宁桓仁县)称王。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朱蒙迁都至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古城),并改名为高句丽。因此,中国史学界认为“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地方政权,存续于汉唐期间,与位于现在韩半岛上的王氏高丽(建立于公元918年)是两个除了名称,在主体民族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区别的国家”。但是,韩国的学者对此持有异议,并视朱蒙为先祖。

这些奴才们,不知道收了什么好处,又说高句丽是韩国历史,我他们没话说了!

朱元璋割让大片土地 这种事有谁知道? 高句丽历史,中国人又有谁知道? 满韩的仇恨? 明朝和朝鲜联合欺压满族人呢? 为什么单独指责韩国? 现在 有多少人把满族和清朝当成中国的? 没几个!!! 我这样为清朝,元朝,满族等说公道话的得到多少大汉族主义的攻击? 不客气的说 中国现在这个德性活该! 现在扯什么满韩仇恨 扬州十日这么假的东西为什么被当成信史? 欺负满族人么 而对韩国却是另一副嘴脸 鄙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