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装傻装成的皇帝:唐宣宗 zt

一个装傻装成的皇帝:唐宣宗

2007-05-03 21:48:17


  中国历史上的怪事儿太多。就拿唐宣宗李忱来说吧,装傻竟然装成了皇帝,你说怪不怪?这确实挺怪。然而,说怪也不怪。
  装傻——顾名思义,肯定不是真傻,真傻的人何需装傻,又怎么会装傻呢?所以,按照常理,装傻应该是聪明人耍的把戏,这种把戏,文诌诌地讲就是行韜晦之计,而说白了呢,其实就是玩儿的“障眼法”。综观唐宣宗当皇帝前的所作所为,很显然,他的装傻,玩儿的恰恰就是这种“障眼法”。
  当时,宣宗的父亲李纯,就是那个因为劝谏迎佛骨一事把韩愈贬到潮州当刺史的唐宪宗死后,他的第三个儿子即宣宗的三哥李恒即位,是为穆宗。穆宗死了以后,紧接着的敬宗、文宗、武宗三朝,依次坐庄的都是穆宗的儿子。从穆宗到武宗的这段时间约27年。在一个哥哥、三个侄子的眼皮子底下,一装就是二十多年,宣宗的这个“障眼法”是怎么玩儿的呢?
  说起来,他真的很不容易,概括地讲就两点:夹紧尾巴,闭紧嘴巴。总之,就是要做一个没有尊严的人,你认为我越窝囊、越傻冒越好。
  不过,穆宗在位时,宣宗还小,也就是十几岁左右,还谈不上装。而且,穆宗比宣宗大15岁,对这个排行十三的小弟弟偏爱有加,宣宗也没必要装。有一件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有一次,宣宗梦见自己骑着龙飞上了天,便把这个梦告诉了母亲郑后,吓得郑后赶紧叮嘱他:“这样的事儿不能让别人知道,可别再讲了!” 穆宗听说后,则大加赞叹:“此吾家英物也。”并赐给宣宗玉如意、御马、金带,以示厚爱和期望。
  可宣宗的三个侄子就不行了,对宣宗这个叔叔非但没有一点尊敬的意思,而且极尽侮辱之能事。有一次,文宗、武宗在宣宗所住的“十六宅”举行宴会,几杯酒下肚,文宗、武宗非得逼着宣宗说话,以作笑料。又因为宣宗被穆宗封为光王,并戏称宣宗为“光叔”,这样的称谓显然大不敬。但不管你怎么捉弄、耍戏、取笑,宣宗始终一个劲儿:听而不闻,视而无睹,不急不躁,坦然受之。这样,久而久之,宫里上上下下的人还真就把宣宗当成了缺心眼的傻子了。
  那么,宣宗的装傻,也就是他玩儿“障眼法”的目的是什么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就是迷惑他人,保护自己。因为常识告诉人们,傻子是没有野心的,不会对他人的地位、利益构成威胁的,所以,他人也就不会把傻子放在心上。至于装傻装成了皇帝,那并不是宣宗的初衷,只不过歪打正着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读过《大唐西域记》的人,或许会记得玄奘在序言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仁义的德泽滂流,幸福的和风远扬。”这句话尽管很诗意、很优美,但玄奘赞美的却是初唐盛世,而事实上初唐盛世也的确如玄奘所赞美的,不过,晚期的唐帝国可不是这个样子。晚期的唐帝国,藩镇战争且不说,光朝廷里的党派之争和宦官专权就足以叫人如临深渊、战战兢兢。
  这种情况在顺宗以后,愈演愈烈。党派之争,如牛僧孺李德裕两党,简直势不两立。这种斗争有时候还真不涉及什么大原则,牵扯的主要就是站哪个队、跟哪个人的问题,但尽管如此,弄不好的话依然是重者往往家破人亡,轻者也会身败名裂。而宦官专权呢,似乎比党派之争还厉害,顺宗时发生的“王叔文革新事件”、文宗时发生的“甘露之变”很生动地说明了宦官专权对于朝政的影响。宣宗的父亲唐宪宗就是宦官给毒死的。在这样的政治背景和复杂环境下,宣宗的聪明就在于他不拉帮结伙搞结盟,不依靠显宦树威信。但中立的立场,在政治斗争里也往往会两面受敌。所以,装傻也就自然成为聪明的宣宗在这种政治风浪里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
  但命运这东西往往就这样不可琢磨,傻人自有傻福,想装傻逃避现实的人却偏偏“富贵逼人”。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武宗皇帝病卒,谁接这个班呢?满朝大臣都在猜测中。可结果呢,即便连当时的宰相李德裕可能都没想到,接班的竟然就是这个傻里傻气的唐宣宗。怎么回事呢?《旧唐书·武宗本纪》有这样一段记述,很叫人犯琢磨:“(武宗)疾既篤,旬日不能言,宰相李德裕等请见,不许。中外莫知安否,人情危懼。是月二十三日,宣遗诏以皇太叔光王柩前即位。”
  这段记述叫人犯琢磨的在哪呢?起码有三点:一、武宗皇帝快死了,后事的处理连宰相都不让参与,这是怎么回事?二、十多天连话都不能说的皇帝,居然颁布出来一个遗诏,很显然这遗诏是假的,制造假遗诏的人是谁?三、武宗有五个儿子,他不是没有继承人,而且退一步说,即使选别的接班人似乎也轮不到这个给人傻里傻气印象的宣宗,这样的安排目的何在?
  究其真相,原来,这些都是宦官们捣的鬼。宦官们之所以捣这个鬼,从本质上说好有一比,皇帝如果是大树,宦官们无疑就是攀缘大树的藤。也就是说,宦官们尽管轻视皇帝,气焰嚣张,但他们毕竟是寄生在皇权上的政治势力。所以,选什么样的皇帝对他们至关重要。因此,在他们看来选一个傻里傻气的皇帝,肯定会对自己俯首贴耳、言听计从,一句话好摆弄。
  人都有私心,应该说武宗朝的这些宦官们考虑的没错,很对路子。可问题的关键是:这个被他们精心选出的傻皇帝,或者说,他们看中的这个傻皇帝的“傻”竟然是装出来的!这一点不仅出乎他们的意料,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怎么出人意料呢?刚即位的宣宗,立即就免去李德裕的宰相一职,贬潮州司马,再贬潮州司户,又贬崖州司户,持续了几十年的牛李党争宣告结束。这一举措,无疑地给那些专好搞窝里斗的人一个很沉重的警示。针对宦官嚣张的气焰,宣宗“复诛其太甚者”,尽管这种打击不是很彻底也不可能彻底,但毕竟收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
  特别一提的是,对武则天以来遗留的一些历史问题,宣宗进行了妥善的处理,很是大快人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非常重视儒士,关注科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关心读书人,关心教育事业。经常微服到民间,采听老百姓的意见,也就相当于现在的调研,“以观选士之得失”。现在的电视里演的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或许子虚乌有,但唐宣宗的微服私访可是有据可查。
  还有一点叫人钦佩的,宣宗非常注重联系群众而且善于联系群众。每当有公卿出行,他都要赋诗饯行。对手下的大臣亦彬彬有礼,每当读大臣们奏章、上疏时,都要先洗手焚香而后览之。对老百姓更是体贴爱护,有一次,有老百姓数千人要求见他,他亲自接见,听他们述说求见的理由,并且一次赏绢十五万匹。得民心者得天下,当时的老百姓说宣宗之政有“贞观”之风,当是中肯之言。显而易见,像这样有政治头脑的人怎么能是傻子呢?他的抱负、他的胸襟、他的魄力确如后人所评“汉文、景不足过也”。这也就难怪当了皇帝后的宣宗叫人惊诧,因为反差太大了。
  所以说,装傻装成了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好皇帝,确实怪,谁敢说这不是鬼使神差呢?不过,说怪也不怪。有句话说的好:“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而滥泥终归上不了墙。”唐宣宗之所以装傻装成了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好皇帝,说到底他就是那块料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