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称颂“云水胸襟,松柏气节”的国民党中将】 (图)




 【续范亭】,名培模。1893年出生于山西崞县农家。1909年入太原陆军小学,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任山西远征队长。1913年入保定军校,翌年因反对袁世凯遭通缉西走华山聚义。翌年参加护国军讨袁。1918年再入保定军官教育团学习。1924年,在国民联军中任旅长。1927年任联军军政学校校长,后在西北军中长期任参谋长、总参议。1935年在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大”时因抗日的呼吁不受采纳而到中山陵前愤然剖腹。1936年参加“西安事变”。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第二战区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1940年任新军总指挥、八路军晋绥军区副司令员。 1941年赴延安疗养。1947年病逝于山西临县,中共中央根据其临终申请追认他为正式党员。

  在30年代中期,续范亭是因在中山陵前剖腹而扬名中华的,此举也成为激发全国抗日救亡情绪的重要事件。这位一腔血气的爱国将领,曾长期是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临终前又提出入党申请。毛泽东在挽联中“有云水胸襟,有松柏气节”的称颂,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18岁参加辛亥革命,并率一个营攻入大同。因不满袁世凯逃离保定军校,避难华山

  -大革命期间受冯玉祥聘请,在西安担任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与共产党人最早有过接触;后来一度归隐,“九 一八”后出山练兵准备抗战

  续范亭自少年时代读书时,便痛恨清廷的腐败并立志救国。他16岁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堂,与傅作义等同学一同按日本军校模式受训。同年,又受反清革命影响,秘密加入了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的族兄续西峰策动太原、原平等地新军起义,18岁的续范亭赶去参加,并被任命为镇远队长,率一个营为先锋在风雪中远征500里攻入大同。接着清军反扑,他又在大同城内坚守40天,作为青年军官初著战功并扬名山西军界。

  民国成立后,曾投机参加过同盟会的阎锡山把持省政,续范亭看不惯其作派,辞职返乡办小学。1913年,他又投考国内最高军事学府保定军校。因对袁世凯和阎锡山表示过不满,翌年便遭追捕而仓促离校,随族兄续西峰避往陕西华山。在那里,聚集着一批西北的反袁义士,他们同孙中山取得了联系。1915年底云南的蔡锷起兵讨袁时,他们便成立西北护国军并向山西进兵。不久,袁世凯病死,续范亭继续到保定军校深造。后来,他又参加过孙岳、冯玉祥的国民联军,当过旅长、参谋长,其间一度与冯玉祥不和而称病去职。

  1927年初,冯玉祥在西安接受共产党人刘伯坚的建议,学习黄埔军校的办学方式而兴办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请续范亭出任校长。办校期间,续范亭开始接触共产党人,并对他们全新的革命思想和作风产生了强烈兴趣。不久,因冯玉祥一度同共产党分手而与蒋介石合作,续范亭很不以为然,拒绝参议的职务而长期闲居北平和原籍,并曾打算终老林泉。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续范亭感到国难当头应有责任,便马上出山呼吁抗战。由于得不到政府理睬,他便到老友兰州绥靖公署主任邓宝珊处当了参谋长,到任后以日本为假设敌积极练兵。

  -参加国民党“五大”时因抗日主张得不到理睬,愤然前往中山陵前剖腹,幸而被人发现,经抢救脱险

  -西安事变时任杨虎城的使者,曾对中共主张释放蒋介石不理解,经周恩来解释心悦诚服

  1935年12月,续范亭以老国民党员和西北地区代表身份前往南京,参加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后,他找到许多要人呼吁抗战,看到的却只是歌舞升平和追官逐利的现象,大会临近结束,他们仍对抗日救国毫不提及。续范亭悲愤之极,当朋友们建议到中山陵前去“哭陵”时,他慨然说:“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只有用热血才能把这些败类冲到人类行列之外!”

  对续范亭的这句话,朋友们未领会其意。次日清晨,续范亭穿着整齐,叫出租车疾驶到中山陵园,至下午仍未归。朋友们回想起来感到不好,忙赶往总理灵堂前,发现续范亭腹部已被自己剖开一个大口,人已昏迷在血泊中。大家把他抬到医院抢救,在他身上又找到血迹斑斑的绝命诗。此事轰动南京,国民党政府开始时禁止报道,而上海报界却抢先发了消息后,中央社才被迫登出“中将续范亭因忧国忧民,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杀”的消息,却仍不提要求抗日一事。国内民间团体的慰问信件和电报,如同雪片飞来。主张抗日的冯玉祥、张学良等高级将领也赶到医院看望。续范亭经抢救脱险后,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又赴杭州疗养。此间,他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和共产党宣传抗日救国的材料,思想产生了重大变化,决心要以推动停止内战的方式而不再用血谏来促进抗战。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续范亭担任了杨虎城的使者,对西北军将领和山西军阀阎锡山做工作。随后,中共代表主张释放蒋介石,他很不理解。经已是共产党员的老友南汉宸引见,他与周恩来会面,当面聆听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讲解,便心悦诚服。

  1937年夏全面抗战爆发,在山西各界拥戴和共产党的支持下,阎锡山任命续范亭为第二战区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兼保安司令,想借其威信更好为自己征兵征粮。随着抗战形势严峻,阎锡山便想对日妥协,在会上提出“存在高于一切”的谬论。续范亭当场反驳说:“不抗战到底,根本谈不上存在!”阎锡山在会下气恼地对亲信说:“续范亭是背上棺材抗战的,我们不能背上棺材抗战。”


  -阎锡山下令袭击八路军时,他潜离会场飞马跑去报信,并以自己的部队阻拦侄儿所率的晋绥军一个师进攻

  -在延安养病六年,最后转移到临县,临终前表示:“如承追认入党,实平生之大愿也”

  抗战初期阎锡山的晋绥军溃败时,续范亭领导的动委会收编散兵,并请八路军派干部进行管理教育,很快组织了六个支队,与八路军并肩抗日,开辟了晋西北根据地。1939年春,阎锡山害怕进步力量壮大,将续范亭的部队缩编为暂一师。同年12月,阎锡山发起袭击八路军的晋西事变,事前派亲信赵承绶召开会议传达命令。赵承绶与续范亭在陆军小学时便是同学,此后三十年都是好友,因此不大提防,下达完命令便和别的将领专心看地图进行部署。续范亭乘机离开会场,跃上战马直奔八路军三五八旅旅部通报这一紧急情况。

  当时,八路军在晋西北兵力不多,续范亭便把暂一师拉上去拦阻晋绥军。恰好其先头部队由自己的侄儿续靖夫任师长,发现叔父的部队拦在前面,一时不知所措只好扭头后撤。接着,续范亭又与八路军一起阻击自己的老友赵承绶部的进攻,保卫了晋西北根据地。事变后,续范亭任总指挥的山西新军完全由共产党领导,他本人又兼任了八路军晋绥军区副司令员。

  剖腹事件后,续范亭体质一直很差。 1940年夏,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后,日军疯狂地报复“扫荡”,续范亭率机关奔走转战,结果病倒。中共中央得知后,于1941年春将他接到延安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经检查发现肺部已大部溃烂。他在疗养中得知阎锡山与日寇暗中勾结,愤然写下《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以三国时诸葛亮的口气,历数苍鬓老贼的罪行,最后又说:“我知道骂不死你。王朗能被诸葛亮骂死,是因为尚有羞耻之心,而你却无羞耻之心。”毛泽东看过后说:“廉顽立儒振奋人心,是一篇檄文式的文章”。

  在延安六年间,续范亭同朱德、吴玉章、徐特立等经常往来,并以诗词唱和。1946年冬延安疏散,毛泽东亲自到医院劝续范亭转移。翌年,他移居山西临县,病势恶化时他致信中央请求“如承追认入党,实平生之大愿也”。9月12日续范亭与世长辞。次日,中共中央复电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由爱国主义走向追求共产主义,从旧式军人成为跟随时代潮流勇进的革命斗士

  续范亭的一生,是由旧式军人不断进取,跟随时代潮流转变为坚强的革命斗士的光辉典型。他生长于号称“两山(太行、吕梁)夹一沟(汾河)”,在近代相对比较封闭的山西,却从学生时代起便追求新思想。目睹国家衰败,出于图强愿望,他少年起便投考军校,几十年跻身行伍。续范亭出于传统的忠节之气影响,在抗日问题上曾想对政府采取“尸谏”,虽在全国产生过积极影响,却毕竟不是一种先进的形式。他最可贵之处,便是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观念,从而能跳出晋绥和西北旧军人的圈子,在历史重要关头不惜与坚持反动立场的老友交火开战。他在延安养病的六年间,像小学生一样努力学习革命理论,曾在诗中写道:“大文如大餐,丰富复精美,使我饥肠人,欲罢不能止。”临终前,他又提出入党申请,这正是他一生追求进步的最后体现。毛泽东所写的挽联,也对其做出了最好的评价:

  为民族解放,
  为阶级翻身,
  事业垂成,
  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
  有松柏气节,
  典型顿失,
  人尽含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