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发现“文革”是革商品经济的命 (图)


如果要编列出一份“中国最有争议的作家排行榜”,柯云路一定能够名列前茅。这位以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新星》博得大名,又因描写人体特异功能的《大气功师》的系列出版物饱受诘难的作家,最近出版专著《極端十年——文化大革命全過程分析》,他的粉丝或许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从2000年以来,已经出版了五部以“文革”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柯云路无疑可以列为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决不循规蹈矩的一类作家。他的高知名度,靠他异乎寻常的高产,靠他选题体裁从人类学、心理学和生命科学的大跨度,也靠他决不安分,几乎每一部著作都“内容敏感”,挑战人们认知和观念的边界。
“文革”爆发已经40年、结束已经30年,尽管中国官方诸多禁令、限制,经过海内外学界和民间越来越多人士的努力,“文革”研究渐成显学,研究专著、回忆录、资料汇编逐渐蔚为大观。异军突起的柯云路,由明镜出版社出版其新著《極端十年》别辟蹊径,开拓了一个独到的角度。他论证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保守主义力量的一次全面大反动,文化大革命本质上是在革商品经济的命。而这样一个“大革命”,又是通过极为复杂的政治斗争表现出来的。
这部长达28万字的专著,在剖析文化大革命的根源、性质及历史地位这个大母题下,对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子题目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包括:
对红卫兵运动的分析;对个人崇拜的分析;对“血统论”的分析;对文化大革命中各种社会利益与潮流的分析;对中国当代社会中“出身等级制”的形成、发展与灭亡的分析;对上海“一月风暴”夺权的阶级分析;对文革中对刘少奇极端批斗的动力的分析;对清查“五一六”运动的来龙去脉的分析;对“清理阶级队伍”、“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五七干校”及“上山下乡”这些社会政策的分析;对文化大革命中“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理论的分析;对天安门“四五运动”的分析;对文化大革命为何具有罕见的极端性的分析。
本书是柯云路长期关注和思考“文革”的结晶。他曾经在2000年元月到2002年3月,一口气出版了《芙蓉国》、《蒙昧》、《牺牲》、《黑山堡纲鉴》、《那个夏天你干了什么》等五部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中《芙蓉国》被称为“第一部描写‘文化大革命’全过程的全景式长篇小说,对红卫兵运动深刻反省与检讨的长篇小说,对‘老三届知识青年’作出独特诠释的长篇小说”。由于题材敏感,该书出版时另署名“辛克”。
作者通过这些长篇小说,表述对人性、对历史的思索:人是怎样在正义的口号下对他人实行着最残忍的迫害;记忆又怎样“利己”地改造历史;人们是怎样在反思中回避着自己的责任;而“弑父”这一人类的情结又怎样在社会提供的机会中冠冕堂皇地张扬着进步的旗帜……新著《極端十年》是这些思考的延伸和深化。据悉,作者尝试过在国内出版这部专著,但未能如愿。
柯云路实际上是个笔名,作者经历过“文革”,后下放山西农村,并长期在山西工作。他的处女作《三千万》1980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出手不凡,获得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大型文学刊物《当代》刊登并出版其第一部长篇小说《新星》,立即引起关注:中央广播电台将其小说连播,山西广播电台将其改编为广播剧。同名电视连续剧于1986年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由于其强烈的反特权、反官僚取向,引起轰动,几亿人收看,创下中国电视连续剧收视率最高纪录。海外传媒称这部作品“改变了中国的某些政治格局”。其海外版《新星》封面上特别注明“现代官场现形记”。
1986年,《新星》续集、长篇小说《夜与昼》出版;1987年,他又推出长篇小说《衰与荣》。都是以北京为背景,在广阔的视野上描述了冲破禁锢后的中国京都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的三教九流,被称为“新时期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
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前期,柯云路忽而放下社会现实题材,转向生命科学和东方传统文化,连续出版了长篇小说《大气功师》和《人类神秘现象破译》等一批著作,《大气功师》出版后在一年内加印五次,但也引起声浪滔滔的质疑抨击。
2002年,他出版长篇小说《龙年档案》。这部作品又重返了《新星》、《夜与昼》、《衰与荣》的路子,再次描写当代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冲突与众多人物,力求把当代社会政治生活写翔实、写具体、写逼真、写得像“大观园”,由于对中国广大底层的描写与对官场腐败的透视,又像当年《新星》那样众所瞩目,几十家电视台争购电视剧改编权,小说出版不到一年,已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完成播出。因《龙年档案》,柯云路被文学研究机构及媒体评为“最会变脸的作家”。
自称“人生最大爱好有三:哲学,科学,文学”的柯云路,出版的著作可以列出长长一串书目:长篇小说《超级圈套》风靡商界;人类学著作《人类时间》、心理学著作《童话人格》、成功学著作《情商启蒙》都曾引发热潮。此外还有多部长篇小说、纪实文学和三部格言集。
登录后才可评论.